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三维探析

时间:2023-10-09 14:40:13 来源:网友投稿

侯凤英 王雪钰

[   摘 要   ]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我国扎实的物质基础、制度优势和先进的思想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发展能够有效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因而,绿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

[   关键词   ] 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
实践进路

[   中图分类号    ]  D24 [    文献标志码   ] A

***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1]1党对共同富裕的持续推动,引发国内学界的关注与重视,积累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关于共同富裕历史演进的研究,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认為,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可以概括为理论探寻、初步发展、改革转型、深入推进、创新提升五个阶段。[2]2关于共同富裕逻辑理路的研究,潘斌认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必然。[3]76对于共同富裕内涵的研究,乔惠波认为共同富裕的内涵不能仅仅指人民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多地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平正义得到彰显、民生保障健全等联系在一起。[4]21对于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研究,付文军、姚莉认为,我们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生产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完善分配为抓手和以相对贫困为重点来有条不紊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5]1上述文献从不同层面对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但关于如何解决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绿色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解决发展失衡问题,从而有效化解共同富裕进程中所面临的各项挑战。

一、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绿色发展是基于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生产要素、实践路径有机统一的系统化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在自然生态的约束下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即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过程。它能够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为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文化保障,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一)绿色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自然界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绿色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在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寻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实的劳动活动是在一定的劳动环境中展开的,劳动环境作为劳动活动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劳动者的精神面貌以及劳动积极性,劳动环境的正义,劳动秩序的稳定,以及良好的劳动氛围,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心情以及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对劳动效率产生影响。在一个缺乏公平、没有价值关切的劳动环境中,劳动势必会成为一个痛苦压抑的过程。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冷酷的劳动环境时指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像饿狼一般追求剩余劳动价值,远远超出了劳动者身体的极限,劳动者沐浴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都被剥夺,资本家毫不关心劳动者的价值需求。在资本家眼里,工人被当作“牲畜”一般,工人的自主性没有任何意义,工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衡量劳动者的唯一标准是“劳动量的多少”。在这种缺乏人性与正义的劳动环境中,劳动者毫无幸福可言,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如果可能,劳动者会像躲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绿色发展能够转变这种压抑的劳动环境,绿色发展强调“绿色”,能够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劳动者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并且绿色发展从本义上来看,是一种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为了更好地满足劳动者高层次需求的发展方针。绿色发展能够使劳动者保持一个愉悦的劳动状态,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加上劳动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如果将有用劳动排除,剩下的自然的存在着的物质基础就是自然力,能够影响人类通过实践创造财富的自然力被称之为自然生产力。“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6]53自然生产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没有自然界提供的生产资料,就没有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没有自然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7]3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相较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绿色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使已经纳入生产的生产力得到高效发展,同时也能够保护潜在的自然生产力,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

(二)绿色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文化保障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大致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是指维持人的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层面的需要,发展需要是指人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例如精神需求。人类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人有精神需求,人无时无刻不受精神文化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逐利本性导致社会崇尚物质财富,过度的物质享乐成为主流的社会风尚,铜臭奢靡之风弥漫整个社会。特权阶级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物质享乐上,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挥金如土,通过参加各种聚会、国外旅游、优雅的培训等行为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资本家们还不断剥夺劳动者的精神需求,过度的压榨与剥削使工人变得舒慵愚钝,同时资本家们禁止劳动者出入书店等能够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场所,即使劳动者有难得的自由时间也是被用来做一些嫖娼、酗酒、打架等粗鲁不堪的行为,强制他们活动在社会底层。

人们要求更加公平、更加高尚的精神文化,而绿色发展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能够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从而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绿色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且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全社会形成了绿色的生活与消费模式,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富足。在唯物史观中,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精神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与道德素质,从而对物质生活起到调节作用。绿色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为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提供保障。

(三)绿色发展能够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是实现生态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应着无色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四种发展态势,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仅存有敬畏之心,人与自然长期处于和谐的状态,这就是无色发展时期。随着各种铁质工具的出现,人类开始主动改造自然,形成了农耕文明,进入了黄色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技术的革新使人类摆脱了被动的地位,成为整个自然复合系统的中心,这一时期被成为黑色发展时期。[8]95这种黑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在工业社会初期,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到了工业社会的后期,这种生产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黑色发展时期,人类通过机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对自然开发和利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爆发,生态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持续性遭到破环。绿色发展辩证的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同时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在资源有限性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要求生产的可持续性,而过去黑色发展对生态的破坏,不能够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如期实现。绿色发展则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发展的持续性问题,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地生产力。

(四)绿色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有利于个体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劳动,压抑了劳动者的主体性。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劳动不是出于劳动者本人的意愿,而是为了资本家劳动。雇佣劳动极大的束缚了劳动者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劳动者被动的接受资本家的安排,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逻辑是异化劳動的‘原动因。”这种资本逻辑一方面使劳动者的生命受到威胁,资本家们不分昼夜的迫使劳动者进行劳动,刻意混淆了劳动时间与自由实践,“工人从早晨6点1刻就开工…… 晚上6点过1刻才收工……早饭时间前后各侵占 5分钟…… 这样他就每周总共能赚到300分钟时间”。[9]277-278工作时间不是靠能否维持劳动者的正常生活状态决定,而是取决于劳动者能够发挥出来的最大工作量,这种对劳动者的无限榨取,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成年人普遍寿命过低,儿童大多发育不良。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本性导致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深,资本家过分注重金钱的积累,无限掠夺自然资源,导致生态被严重破坏,同时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污染,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劳动者在这种肮脏的条件下工作,心情压抑,毫无劳动积极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仍具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存在,资本逻辑仍有发挥的余地,因而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问题,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劳动人民的合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对劳动者的压榨阻碍了共同富裕对劳动者主体性的调动。而绿色发展意味着绿色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一方面能够确保劳动者拥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合理分配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为劳动者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在保护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生产,为劳动者提供舒适的劳动环境与生活环境,劳动者充满活力和生产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

总之,绿色发展能够克服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由于过去粗鲁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以及对劳动者主体性的压抑问题,为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因而绿色发展能够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一)党的领导为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揭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思想。一方面,马克思系统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这些绿色发展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例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强调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要遵从自然规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都是我们党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最后,党自身的先进性是党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的客观条件。党立足于人类发展的长远未来,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陈出现,不断追求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发展大计,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为此,以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每一步都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党具有强大的行动力和组织力,能将国家发展战略落实到实践中去。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根本制度,才能保证共同富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共同富裕有效化解各种重大挑战。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绿色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深入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指出要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必须认清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我们一穷二白,穷指的是缺乏工业的发展,白指的是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国家但是农业并不发达。毛泽东提出“有了勤俭节约的作风,就让建设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迎刃而解了”。如此节约资源成为建国的方针。其次,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56年毛泽东号召全民绿化祖国。毛泽东强调我国的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能够为我们提供坚实的环境基础。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律体系中,1978年中国正式出台了《环境保护法》。邓小平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建设,多次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使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除此之外,邓小平还强调了绿色技术的重要性,主张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推动生态的保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生态的良好发展。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上的小康,也是生态得到保护的小康。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我国环境保护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在“十一五”规划中,详细制定了如何建设的方针政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丰富了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命题,使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绿色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此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也是******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自然生产力”的观点上创造性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了生态的自然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绿水青山才是民生所愿。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的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不仅丰富了马克思绿色发展思想,也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党的领导能够保障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从而为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

(二)人民思想素质的提高为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提供了精神支撑

首先,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刺激人民的普遍觉醒。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转嫁污染的对象,导致国内的“洋垃圾”随处可见。同时我国本身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大气污染较为严重[11]8,土地沙漠化频发,人与自然之间出现失衡状态。这些环境问题导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愈来愈多。面对各种环境问题,我国加大对污染处理的投入力度。但生态保护成本过高,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化,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2]30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辩证统一的。随着生态问题的不断显现,人民逐渐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要想在实践上实现对生态的保护,必须在思想上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从而以实际行动践行对自然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切实改变污染环境的现状,全面推动绿色发展。[11]8

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使人民思想境界得到切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包含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型文化形态,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例如,夏朝规定春天禁止砍伐,夏天禁止捕捞。周朝根据气候严格规定打渔、砍伐、烧荒的时间。秦朝禁止捕杀幼小鸟兽、禁止采摘刚发芽的作物等。由此可见,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颁布各项环境保护法规,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不断深入,促使人民对生态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在理念和实践上有着全面的创新,教化手段更加柔性化,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引发公众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8]全党全社会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提供精神支撑。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雄史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们信封神、天意在世间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上帝、英雄创造。与之相对立,马克思强烈批判了英雄史观,只有承认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工人才创造一切……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13]22在对德国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之后,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物质世界,同时也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为精神文明生产提供了前提,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又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一不依靠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民生问题是共同富裕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共同富裕是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不仅如此,共同富裕的实现也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发挥人民的合力。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成果的享有者,党带领人民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保卫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民充分享发展的有利成果。

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幸福,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为共同富裕提供实践导向,要将绿色发展融入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

(一)以绿色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增长阶段。高质量发展强调发展质量的提高,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并且高质量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过去“黑色发展”的模式虽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对生态系统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无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黑色发展”的模式,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绿色发展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强调发展与生态的平衡。首先,绿色发展相关立法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态涵养,同时对于重大污染事件和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也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约束了污染行为。对于创新型企业实行财政补贴以及减免税收等政策,也鼓励了企业和社会共同推进新型企业的发展。其次,绿色发展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健全能够拉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第一,绿色发展着力于构建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有看得见的实在利益。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激励制度,按照生态保护成效分配资金激励。落实森林和重点生态区的保护补助政策,对绿色生态修复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健全排污处理系统,形成政府与市场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第二,绿色发展能够落实市场的管理机制,引导市场规范化生产,提高对绿色产品的管控力度。建立追溯机制,对绿色产品的种植、收获、储存、运输、生产、投入市场进行全程追溯,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推动绿色消费常态化,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再次,绿色金融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广泛的资金渠道。绿色产业和项目的资金投入,风险系数小,有较大的增值空间。依托各个行业进行绿色融资,能够推动投资结构向绿色可持续生产转变,充分保障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引领。政府的合理引导,不仅会带动绿色经济的增长,也能优化绿色金融的合理配置,转变经济结构。推动金融机构投放资金支持绿色产业,进行绿色生产技术的开发,发展绿色发展专项基金,从而为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提供有效的金融保障。不仅如此,绿色发展能够充分提高绿色资源利用率。扩大绿色市场规模,增加绿色资源多方面利用可能性,对于绿色发展来说,市场和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企业是绿色资源的开发者,市场成为绿色资源的主战场,通过各个层面的有效联动,能够有效扩大市场规模,增强绿色产品的投入力度,推动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绿色生产力与生态息息相关,绿色发展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结构体系决定生态环境的质量。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企业绿色战略实施,形成綠色发展的新格局,提高绿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以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平衡性

当前我国存在着贫富差距问题,加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速度与程度,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经济、生态等方面,制约着共同富裕的推进。首先,从经济上看,初次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收入和工人报酬之间分配不合理,劳动收入比重低,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再分配机制也不健全,高收入群体缺乏针对其收入的税收政策,低收入与高收入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大。分配秩序不够有序,一些群体仍存在不合理的高收入水平,如影视明星、网络红人等获得天价报酬,引发公众质疑,这也进一步导致我国贫富差距不断被拉大。其次,社会保障方面,城乡群体间社会保障标准有较大差距。随着老龄化加重,养老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需要改善。最后,生态发展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因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的支出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森林覆盖率也远低于日本等国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发展的平衡性。首先,绿色发展有助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为了刺激绿色消费,一方面,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确保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同步发展,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绿色消费税收支持制度的构建,加强对税收的监管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保障的基础作用得到有效完善,财政资金能够更好地保障偏远地区及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其次,绿色发展能够带动相关政策的完善。绿色发展规划的完善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发挥引领作用。完善绿色发展规划,能够实现经济的有序发展。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就是在生态系统有序运行的前提下,发展社会生产力。发挥规划对绿色生产的引领力,在遵循生态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做好生产发展的整体规划,科学带动经济的增长,实现共同富裕。充分考虑地区建设不协调等因素,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系统,控制高污染企业的进入,培育绿色经济生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重难点在农村,在乡村改造中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着重突出农村生态的修复能力,深刻领会乡村绿色发展理念,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再次,绿色科技的创新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支撑。绿色发展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从而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14]25绿色创新一方面能够**绿色发展难题,整合绿色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以创新生产技术为主,技术创新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能够提高整体生产率[15],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能够对生态系统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农业、工业绿色循环技术的研发运用,以及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等技术的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水平,动态掌握生态系统状况,更好地协调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平衡。

(三)以绿色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强调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差距,导致发展成果不能实现全民共享,受一些现实条件的限制,如:教育水平不均等、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等因素,导致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难以形成。一方面,个体发展动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动力,主要表现在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难以留住人才,个体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绿色资源、教育资源、公共资源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也存在不均等现象。例如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均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乡村教学设施也不够完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公共设施在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公共设施健全,交通便利,居民生活幸福指数高,与乡村形成鲜明对比,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就绿色覆盖率来讲,发达地区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较欠发达地区来说有相对多的资金能够投入到绿色环境建设中,这些问题会挫伤民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绿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首先,绿色发展注重发挥人才的保障作用。人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资源,一方面,追求绿色发展,对人才要求高。为了确保源源不断地人才引进,必须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增加对实验基地的投入。对高校等人才培养机构提供有力的财政补贴,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加强人才吸引力度,以优越的政策和文化留住人才,完善对各方面人才的生活保障制度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另一方面,用好人才,打造科技和创新团队,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作用。针对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施一系列配套措施,能够扩大就业岗位,为人才提供就业支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创新机会,以人才优势拉动经济发展。其次,城乡融合发展能够确保乡村居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有效调节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生产和服务不配套、乡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引导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绿色发展能够带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对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绿色产品管控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够落实好环境保护的奖惩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产品安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的发展利益。特殊帮助机制的设立也确保了全体人民的普惠性的实现,中国地广物博,民族众多,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绿色发展在健全各项配套机制的同时注重支援帮助等特殊机制,帮助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区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保障共同富裕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带领着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复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统筹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无疑要靠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引领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规划实践路径。尽管我们在推进共同富裕阶段仍存在很多难题尚未解决,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黨的带领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定能充分展示在世界面前。

[參考文献]

[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1).

[2]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22(02):1-8.

[3]潘斌.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哲学逻辑及其当代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76-84.

[4]乔慧波.试论共同富裕的内涵、基础及推进路径[J].东岳论丛,2022(02):21-29.

[5]付文军,姚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05):1-8.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81.

[7]黄斌.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理论探索,2010(01):31-34.

[8]卢艳玲.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理性嬗变[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06):94-9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7-278.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8-06-25.

[11]王雪钰,侯凤英.论***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01):6-9.

[12]耿步健,周欢.生态共同富裕的理论经纬与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2(01):27-33.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2.

[14]张康洁,于法稳.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理论、路径与保障[J].企业经济,2021(12):19-26.

[ 责任编辑 ]王立国

Green Development Leads to a Three-Dimensional Explor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HOU Fengying,WANG Xueyu

(School of Marxism,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026,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China has embarked on a new journey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China"s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and advanced thinking have provided a strong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Green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pursue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of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enable all people to enjoy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Therefore,green development is,to a certain extent,an inevitable path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green development;

common prosperity;

practice approach

猜你喜欢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湘潮(上半月)(2022年7期)2022-12-06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推荐访问:探析 引领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