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角下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研究

时间:2023-09-09 11:10:12 来源:网友投稿

杨小森

摘 要: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抓手,这是党在长期的自身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由于受思想认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强化理论研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长期执政能力;
共同富裕;
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2)04-0024-07

“共同富裕是衡量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1]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6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消灭了绝对贫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将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各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发扬自我革命优良特质,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努力缩小城乡、地区、行业差距,为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出及内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已有7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取得卓越的执政绩效,拥有深厚的群众根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取得更大的执政业绩,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从世界政党实践来看,长期执政的政党,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永葆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增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一直以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个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长期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贯穿党的自身建设始终和各方面的主线。”[2]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出台《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认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4]155。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其执政党地位。然而,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高枕无忧、一劳永逸的,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迎接风险挑战,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选择;
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
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需要。“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指的是一个政党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地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与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有效治党治国治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5]

二、共同富裕视角下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意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赢得党心、民心,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为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才能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制度与法规,才能为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6]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科学解答这些重大问题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7]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优良传统,直面现实挑战,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富裕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风险和挑战,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考验党驾驭风险,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正确认识“共同”与“富裕”二者间关系,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打破思想认识上的藩篱和误区;
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需要着力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个人差距等,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增强党的风险研判和防范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共同富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与挑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然选择。

(二)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9]603在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基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党的建设目标,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持续引向深入。党的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一刻也不能松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经验。总结党的自身建设经验,深化执政规律研究,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务实之举。“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就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進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10]当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行,必须认真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努力促进党的自身建设。

(三)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

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和愿望,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的神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会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9]608从国际上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乏力;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
局部战争风险、恐怖主义、种族冲突、民族分裂势力等不稳定因素犹存。从国内来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严峻复杂:如何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推动执政党现代化;
如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建设统一国内大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如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补足四个现代化短板等现实问题亟待**。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只能是一场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必须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抓手,提高党解决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直面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如果不能经受考验,消除这些风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就有可能发生动摇,就会出现‘自己打败自己’的情况”[10]。

三、共同富裕视角下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27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核心,是战胜共同富裕前进道路中风险和挑战的基础,必须科学谋划,久久为功。当前,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面临诸多挑战。

(一)从思想维度看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没有正确的思想,就很难产生伟大的实践成果。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思想上的藩篱,打破固有认识的局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然要涉险滩、跋恶水,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理论界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问题上,认识不够深刻。对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概念界定、学理剖析及组成要素等研究不够;
对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保障机制等缺乏深入分析;
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如何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缺乏系统剖析。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对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认识不清,缺乏深入分析和科学总结,缺乏规律性认知,就会影响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成效,影响共同富裕历史进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11]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杀富济贫,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简单的平均主义,还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可以躺平,不用奋斗了等。诸如此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客观上会阻碍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升,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须高度重视。

(二)从实践维度看

在世界政党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能够实现长期执政的政党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从目前来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苏联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典型代表,但是二者情况各异,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帮助有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执掌政权,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然而,新加坡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多党制,给我们的经验非常有限。苏联共产党作为国际共运的典型代表,执政69年,执政时间较长,可长期忽视自身建设,放松执政能力建设,导致政权的更替,给我们提供的正面经验同样是有限的。“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9]595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己任,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壮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解决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难题,深刻考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伟大实践中,如何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在强化顶层设计把方向立原则功能时,为基层探索预留相应的政策空间,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如何将改革创新力度与民生发展温度有机契合,使人民在改革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增进人民对改革的认同感;
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实现新旧政策有序衔接过渡,按照“提低、扩中、限高”思路,引领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如何将法治方式、思维与精神融入共同富裕的实践,构建系统全面、立体高效的法律体系,补足法制短板等尚需探索。

(三)从理论维度看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青春活力、能有效驾驭错综复杂的执政环境和现代化变革浪潮的根本和关键。”[12]虽然理论界对党的長期执政能力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升与共同富裕战略有机结合的理论研究尚显薄弱。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引。缺乏理论的指导,必然会影响和制约实践的发展进程。共同富裕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可以为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历史进程。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可以极大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巩固和深化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当前,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化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如何统一思想,筑牢共同富裕的思想之堤,科学回答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为什么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现实思想问题;
如何将共同富裕短期、中期和长期历史阶段性任务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历史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实现共同富裕阶段性任务中,攻坚克难,解决历史难题,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如何将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实施经验,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形成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加快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历史进程;
如何科学处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内在关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与法律,充分发挥制度、法律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等还要进一步研究。

四、共同富裕视角下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路径

(一)重视思想建设,确保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方向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伟大战略目标,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突破思想认识上的局限。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将党的建设工程持续引向深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沿着正确轨道运行,克服共同富裕前进道路中错误思想的干扰,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1.与时俱进,加强思想理论的创新

回顾党的建设发展历程,思想理论创新对党的实践发展具有突出的指引作用。每次理论创新,都会及时拨开思想迷雾,助推党的建设加快发展,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和复杂工程,面临很多历史难题和现实挑战,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涉及思想认识的深刻调整,涉及执政体制机制的重塑,涉及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构建等。要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和党的自身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思想理论创新步伐,科学解答执政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善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改革、发展和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思想理论引领力、穿透力,增强思想理论武装效能。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双重视角,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加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原创性研究,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

2.直面现实挑战,在斗争中促发展

在开展思想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旗,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过程有机结合。面对执政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分歧、困难和挑战,勇于直面分歧、矛盾和挑战,在斗争中解决问题,提高党的斗争本领;
在斗争中淬炼思想,提升精气神,促进党的团结。按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积极开展富有建设性的党内思想斗争。通过思想斗争,实现党的自我提高、净化、发展,克服各种“左倾”错误思想、右倾错误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筑牢党的思想之堤,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各方力量。在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党的思想建设面临很多的压力和挑战。继承和弘扬党的斗争精神优良传统,激浊扬清,攻坚克难,推动党的思想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显得非常重要。

3.努力增强思想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辅相成,努力使“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9]46。由于制度的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可以保护和巩固思想建设的成果。邓小平认为,“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13]。在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更要重视制度问题,强化制度设计,打造一套“党的思想建设从制度设计到制度执行的完整体系”[14]。注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党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思想建党是一种软约束,着重解决“三观”问题;
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核心,是一种硬约束。思想建党为制度治党奠定坚实基础,为制度治党指明方向;
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根本保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思想建设制度化水平,是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有机融合,是党在长期自身建设实践中取得的真经,体现了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内在统一。

(二)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共同富裕,虽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但前进道路上充满风险和挑战,必须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教科书。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通过总结历史,发掘党的执政规律,指导党的执政实践,提升党的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来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主要由执政价值观、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执政体制机制等构成。

1.在执政价值观方面

执政价值观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集中写照,对党的执政实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历史告诉我们,构建科学的执政价值观必须坚定奉行三大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自我革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实现共同富裕伟大历史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厚植人民情怀,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为衡量标尺,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弘扬斗争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提出富有远景又有挑战的发展目标。不断进行自我施压,实现自我变革、发展和净化,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战胜共同富裕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依法治国是我国的重大战略,法治方式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善于使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体系。

2.在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方面

中国近代以来的探索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新中国的成长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内在需要。“我们党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必须大力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15]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效能。“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9]55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党的领导方式为党的执政方式提供基础和保障,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在政治实践中的掌握和运用。“执政方式是执政党介入、掌握、运用国家政权的方式、方法等的总称。”[16]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效能,甚至决定治国理政的成败。“党的领导方式是否科学有效,直接体现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高低,反映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否科学深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这是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7]

3.在执政体制机制方面

“执政体制,即是执政党在执掌政权过程中与国家政权机关和其他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权限划分的制度化的设计与规定。”[18]邓小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强调: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深化执政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不仅涉及经济体制的调整,也涉及政治体制的变革。“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是空洞抽象的,需要通过机构改革使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19]历史实践证明,单纯的发展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为党的执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不仅包括物质富裕,也包含精神富裕。如果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法治、道德、公平等作为政治基礎,改革很容易被既得利益所阻碍,无法取得改革预期目标。必须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执政体制研究,正确处理党与政的关系,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的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0]

(三)注重理论研究,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21]深化执政理论研究,可以扫清思想认识上的雾霾,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科学解答“为谁执政、如何执政,怎样执好政”等一系列时代难题,正确界定党的执政行为边界,规范党的执政行为,为共同富裕视角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理论研究

“为确保政党活动的科学、成熟与自觉,也就有了关于政党的科学研究与思想结晶。”[22]通过学科建设,对党的执政史(包括局部执政)进行系统的梳理,围绕执政地位的获得、执政过程、重大事件成因与结果,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阶段执政的得失,进行科学总结,对其中蕴含的执政思想、方法、规律、理论等加以全面提炼。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学科融合,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从历史、哲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结合对比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量化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构建富有中国自身特色、符合中国共产党党情的执政理论体系进行深入剖析,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2.总结历史经验,提炼执政规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具有悠久的执政历史。认真梳理总结党的执政历史,包括局部执政历史,系统总结党的执政思想、执政方法,执政理论、执政资源、执政体制等规律,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指明方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具有深远的影响。《决议》全面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光辉业绩,总结党执政的十大历史经验。这十大历史经验是党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卓越成就的有力武器,蕴含党执政成功、长期执政的奥秘,需要进一步予以提炼,总结其内在的规律。结合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将总结的规律升华为执政理论,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政党诞生伊始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政党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实践,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启示和经验。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了我们深刻警示和教训。1989年,随着波兰国内政局的剧变,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纷纷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东欧剧变的结束,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但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其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背叛社会主义,背离社会主义为民原则和宗旨,推进激进式社会革命。此外,苏联共产党长期忽视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弱化,贪腐盛行,与群众离心离德,再加上外部势力长期渗透、分化亦是重要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融入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贾可卿.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

[2]梁道刚.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基础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

[4]党的十九大辅导报告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赵淑梅.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路径——基于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3):60-65.

[6]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3.

[7]***.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1.

[9]***.***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刘红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7.

[11]朱育和.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99.

[12]***.***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56.

[13]唐皇凤.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经验与战略路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5-15.

[1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刘新玲,连晓龙.思想建设制度化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J].红旗文稿,2016,(17):20-22.

[1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8:151.

[17]周天楠.新形势下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

[18]崔耀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設[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3.

[19]李华.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

[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67.

[21]李华.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22]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经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N].人民日报,2004-07-01(001).

[23]党的建设:悠久而年轻的学科[N].(2018-05-11)[2022-01-12].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8/0511/c117092-29980572.html.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Prosperity

YANG Xiaosen1,2

(1.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0,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to promote the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we must start with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building. This is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e Party’s long-term self-construction practice.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building i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and to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straints of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building cannot be accomplished overnigh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building, it is necessary to play a lea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depth summary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Key word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ong-term governing ability; common prosperity; party building

编辑:邹蕊

猜你喜欢党的建设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论***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桂海论丛(2016年4期)2016-12-09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推荐访问:执政能力 视角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