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时间:2023-11-21 13: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文/杜兰(云南个旧市财政局)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的是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制度,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系不断改革,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对会计核算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7 年出台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 年正式实施以来,新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对单位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认识到新制度给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以确保单位会计核算机制趋于完善。

第一,让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相互衔接。新制度改进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职能相对独立,同时二者之间又相互衔接。具体而言,一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在同一会计体系中实现。权责发生制适用于财务会计,收付实现制适用于预算会计,在同一会计体系下二者之间的要求保持相互统一、协调关系,使预算执行的信息在财务信息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平行记账的方式,让二者相互协调与统一,并且在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从而确保财务费用和预算支出能够得到准确体现[1]。平行记账的管理模式有效满足了当前政府对于决算报告编制的需求,并且有利于促使政府会计体系更加规范。

第二,统一了各单位的会计制度体系。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前,医疗机构、学校等单位的制度存在一定差异。新制度对不同单位的制度进行整合,在会计科目的设置方面,所有的业务都按照同样的制度进行核算,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对单位会计工作的有效整合,确保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为信息汇总及对比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各部门开展工作。

第三,有效改进了财务会计功能。新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的功能,明确了财务会计的职能,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客户,并且在固定资产中计提折旧,有效改善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功能,使核算的范围更加广泛,增加了政府对各项资产的控制力,并且确保账实相符。

第四,完善了财务报表的结构。在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报表被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两类。新制度为报表编制提供了参考的披露格式,确保相关信息得到准确披露,有利于准确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状况,从而确保财务信息更加透明与规范。

第一,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在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财务工作的工作难度明显提高,工作量明显增加,为了准确开展核算工作,要对科目进行详细设置,会计人员要在各类科目中寻找合适的科目,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同时在新制度实施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科目都要输入部门、项目、摘要等,需要输入的项目较多,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此外固定资产的折旧要求人员掌握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且提高了人员工作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具有专业素养,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要求,否则将无法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第二,财务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适合单位自身的财务制度。在管理的各环节没有形成标准的管理机制,在会计凭证管理、会计科目管理、科目明细管理等环节不够规范,部分工作环节还缺乏完善的依据。由于单位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会计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容易导致会计管理流程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资产的账面信息无法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很多单位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和管理,账实不符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无法准确体现出单位的资产实际。

第四,信息技术使用落后。新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但是还有很多单位并未健全自身的信息系统,财务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工作相对滞后,严重拖延了会计工作的进度。再加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系统更新不及时,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较低。

第五,预算绩效未受到充分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管理机制,在当前我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针对预算绩效进行规范化管理。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单位未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预算绩效管理的各环节未落实管理要求,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

(一)改进人员管理

第一,提高财务人员的数量,加强各部门配合度。新制度实施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新制度涉及多个部门,且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复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适当增加财务人员数量,并确保各部门积极与财务部门配合。单位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配合,要求各部门为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支持,确保制定的相关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新制度实施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要深入学习会计核算的知识,并掌握新制度的要点。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机制,使会计人员能够相互分享管理经验,并由各地方组织当地的各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学习和交流,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开展培训等方式,让会计人员掌握会计工作要点,确保新制度的要求能被单位内部会计人员掌握。

(二)优化制度体系

第一,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新政府会计制度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的基础,单位要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进。在新制度的背景下,要确保相关数据能够符合新制度的要求,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更新,确保核算流程符合新制度要求,形成更科学、规范的会计报表,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

第二,建立符合本单位的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确保单位的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包括对核算、投资、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度进行更新,以确保相关财务管理流程规范且准确。

(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得到规范化控制,保障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符合新制度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划。

第一,建卡建账。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建卡建账,重视对各类资料的管理,确保所有固定资产都有详细记录。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簿和明细账要同步建立、同步填制,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状态都能够得到及时记录,并确保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从固定资产的入账环节直至处置环节都要形成全面记录,并确保所有固定资产都得到准确记录,并将固定资产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所有固定资产能够得到有效追溯,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信息准确、完整,避免固定资产在管理流程中流失的问题。

第二,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机制。在新制度的背景下,在固定资产的预算编报、请购、处置等环节都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控制机制,以确保相关信息真实合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包括申请人、执行人等人员都要受到监督,要在审批流程中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材料齐全、内容准确、信息完整,确保账实相符。

第三,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机制。新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单位要确保固定资产的折旧准确且合理,以确保单位成本核算准确。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中,财务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确保折旧的方案科学。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各类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计提折旧。对于部分专业设备具有规定的折旧率及使用年限标准,按照规定计提折旧。对于没有折旧率的固定资产,根据其使用情况合理分析使用年限,确保折旧方式合理[2]。

第四,全面清查各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的清查不到位导致的。为了确保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更为准确,确保账实相符,单位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清查机制,做好清算、盘点的规划。首先,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要由单位负责人带头,由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到其中,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具体步骤以及计划,明确清查顺序、清查时间安排、清查类别,逐一对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进行检查,确保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准确且齐全。其次,在固定资产清查完成之后,要根据清查的情况编制固定资产清查报告,并且要由固定资产清查小组的人员签字。再次,若在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问题,要及时明确成因,落实责任,并且财务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调整账簿,确保账实相符。

(四)重视信息技术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单位实行双重核算模式。单位要建立更为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例如在信息系统中要加入会计凭证的处理模块,并且在系统中根据预算分析的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大幅降低财务工作量,促使信息更加及时、准确、科学[3]。在双重核算模式下,财务系统中相关账簿关系更加复杂,要求通过信息系统检查数据,确保数据平衡,并且准确反映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状况,确保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为管理层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

(五)改进预算绩效

第一,明确预算管理的责任。在新制度下为提高预算绩效,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要求,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得到科学控制和规划。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对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预算任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要让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绩效管理意识,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部门。

第二,严格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和各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避免单打独斗的问题,财务部门人员要和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由单位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预算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预算工作的合理性。

第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形成一体化控制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在预算审批之后,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明确预算执行控制的要求,确保预算绩效的节点能够得到有效监控,分析各阶段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确保管理流程规划化、制度化。当预算绩效任务偏离时,就要及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偏差得到及时纠正。其次,建立预算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模式下,要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决算等系统打通,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控制措施,将会计核算和预算控制紧密衔接,确保单位各部门所发生的每笔支出在系统中填写之后,能根据支出金额大小明确审批权限。财务人员对每笔支出做出相应的财务处理,确保各科目数据相互对应。当项目的实际使用金额超出预算控制之后由系统给出报警,并由财务人员进行预警,要求相关人员及时进行修改,以确保管控要求得到严格落实,避免随意调整预算所产生的风险,并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得到有效监督,要建立一体化的监督机制,确保绩效运行得到实时监控。单位要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并针对绩效指标的情况进行分析。

第四,完善绩效评价工作。首先,完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时,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确保绩效评价方案能够符合单位战略目标要求,保障绩效指标更加科学合理。绩效评价指标要符合单位长期发展战略,能够反映出战略目标实现程度。在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并且考虑相关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以及收集的成本高低,形成更规范、合理的评价机制。在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不仅要关注财务维度指标,还要关注非财务维度指标。财务维度指标主要是从相关资金的效益出发,分析资金使用效益。非财务维度的指标主要是分析资金使用的社会公众满意度,分析是否有利于单位开展公益事项。单位在开展绩效评价时,通过对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能够细致反映出资金使用的效果,并通过建立量化管理机制,使绩效评价体系更加规范且科学。其次,重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之后,要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是要健全绩效评价结果通报以及跟进制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强调对相关问题的管理,重视优化单位管理流程,以动态优化单位的管理机制。二是将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的资金安排衔接,优先保障绩效结果较好的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建立绩效奖惩机制,在预算绩效评价之后,要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主体予以奖励,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主体予以惩罚。

本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分析,认为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会计体系已无法准确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随着新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准确,会计报告中的内容更加完整,社会公众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政府资金的流向。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对于传统会计制度而言更加完善、科学,使政府的资源配置工作更加透明,有效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新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虽然我国已执行了一段时间的新制度,但是在管理体系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改进,因此本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清查新政府会计制度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2021年1期)2021-06-11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35期)2021-02-16浅析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山东林业科技(2019年2期)2019-06-03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32期)2018-11-30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10期)2018-10-1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年23期)2015-10-26

推荐访问: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