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如何助推城商行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时间:2023-10-25 10:15:08 来源:网友投稿

莫广周 蒋晶 何晔华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商行信用风险的现状,总结了内部审计在防范城商行信用风险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快审计思维转变、创新审计模式、坚持走研究型审计之路、构建大协同监督机制以及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等对策措施,以期可以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助推城商行防范化解信用风险。

[关键词]城商行   内部审计   防范化解   信用风险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商行是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身资本规模有限、存贷利差收入依赖高、风险定价能力不强、风控管理能力偏弱等“先天不足”,在未来经济谨慎性预期下,城商行预计将面临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贷款违约预期上升等严峻挑战,信用风险持续承压等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健康稳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城商行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内部审计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把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城商行内部审计应通过了解、掌握组织真实资产状况,认真分析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揭示和预警重大风险隐患,促进组织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监测和控制信用风險,助力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经济体检”和“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二、信用风险与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一)信用风险概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约定条款义务,或因信用质量的不利变动导致债务价值发生变动,从而给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城商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具有不对称性、累积性、非系统性和内源性等特征。其主要监测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贷款风险迁徙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

(二)城商行信用风险现状

1.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贷款回收困难。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影响,中小企业面临订单不足、账款拖欠、融资困难等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和还款压力仍然巨大。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7.9,为两年来的最低值。另一方面,城商行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持续为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发挥金融促进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作用。据原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货车司机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达6.53万亿元。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中小企业违约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攀升。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突出,易转嫁到城商行。近年来,国家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自行承担其新增债务,不能再等同于地方政府债务。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范围受限,投资收益率不高,投资回收期较长,在自负盈亏、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其债务风险较高,地方政府信用风险极易转嫁到城商行。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城投债余额为14.48万亿元,已达到2022年末全国GDP总额的11.96%。

3.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企业信用资质恶化。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共162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规模达767.93亿元。虽然违约规模较2021年和2020年大幅减少,但展期规模创新高。2022年新增违约企业涉及房地产开发、电影与娱乐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等行业,违约主体主要为民营企业,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占比高达67.5%,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4.授信集中度过高,存在大额风险暴露问题。城商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爱甚至迷信大型集团客户的认知偏差,将大客户等同于优质客户,他们主动出击争夺市场份额,发展一大批大额授信客户,这些大型集团客户在给银行带来盈利的同时,也造成城商行面临过高的授信集中度风险。

5.互联网贷款把控不严,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近年来,城商行大力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有效提升贷款投放效率,拓宽客户覆盖面,但也逐渐暴露出网贷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对合作机构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互联网贷款风险日渐显现。据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为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三)内部审计与信用风险的逻辑关系

1.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一方面,风险评估结果可以为内部审计计划的制订提供方向和依据,并为内部审计项目指明重点;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促进组织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贯穿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始终。两者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两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城商行稳健发展。

2.内部审计在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中的作用。一是保证鉴证作用。在信用风险审计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整个流程环节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对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二是监督制约作用。内部审计揭示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流程。三是预防保护作用。内部审计将关口前移,通过事前、事中审计监督,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进行预警,促使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及时将部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三、内部审计在城商行信用风险防范中的不足

(一)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彻不到位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但目前城商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审计,更多的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审计重点仍然是风险管理流程以及业务开展的合规性,未能有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现从“审查”职能向“增值”职能转变。

(二)数据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商行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但相对于经营层面,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滞后,审计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审计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高,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未能实现与时俱进。部分城商行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后期维护不到位,未能实现与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监测等存在薄弱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三)审计过程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传统内部审计往往过于关注业务表面风险,缺少对审计对象经营管理活动背后动因、行为规律、问题成因的研究分析,在审查和评价组织公司治理、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未能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四)审计覆盖面不够广泛

信用风险不仅仅出现于贷款业务中,还会发生在担保、承兑汇票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但内部审计在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审计时,往往只关注贷款风险加权资产审计,对于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其他信用风险的覆盖面不够,无法满足全面风险管理的审计要求。

(五)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充分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只注重查找问题而忽视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上审计问题整改督导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很多被审计单位对问题整改重视不够,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甚至虚假整改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整改只停留在表面,部分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整改,内部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运用。

四、内部审计助推城商行防范化解信用风险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风险导向审计思维,转变审计理念,加大风险审计力度

1.提高政治站位,正确认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2.基于风险评估,合理制订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应在充分识别和评估全行信用风险的基础上,结合全行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和风险偏好,准确把握信用风险审计重点,科学合理制订内部审计计划。

3.通过风险识别,总体把握风险状况。通过开展风险识别,全面掌握信用风险总体状况,避免过于关注单一业务、单笔业务的表面风险,全面评估贷款、承兑汇票、对外担保以及证券投资等表内外业务风险,以风险为导向,把握重要业务的关键流程节点。

4.运用风险分析,有效分配审计资源。通过风险分析,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在总体把握信用风险状况的基础上,适当开展授信业务、表外业务及其他涉及信用风险业务的专项审计,同时充分利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全面统筹审计资源配置,提升信用风险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打造“数据+模型+平台”审计模式,实现精准审计,提高风险审计效能

1.利用大数据平台,完善信用风险预警手段。借助外部数据渠道,如公检法、市场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系统等,在优化贷前贷中风控的同时,为审计提供信息来源,完善信用风险预警手段,及时关注客户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情况,尽可能识别信用状况不佳的客户,实现由单一化审计数据向涉及面广、数量大、集中度高、更新速度快的数据转变。

2.构建风险监测模型,提高信用风险审计覆盖面。要加强审计系统后期维护,及时接入各业务系统数据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审计数据价值,通过运用审计管理系统平台搭建的数据分析、预警监测、审计模型等功能模块,对数据进行筛选、加工、分析、验证,利用信息统计和检索功能,合理设置监控指标,并进行实时监测,关注数据的异常变动和重要比率信息差异,精准识别、评估、锁定重要风险,实现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

3.加强非现场审计,提高信用风险审计针对性。内部审计要加强非现场审计工作,重视对日常审计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全面掌握全行信用风险状况,利用非现场工具开展审前调查,掌握问题线索和疑点,便于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准确定位审计内容和重点,提高现场审计质效。

(三)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拓宽审计深度广度,提升审计监督成效

1.研究政策及监管重点领域,做实审前调查。充分关注和研究信用风险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定,研究信用风险的特征、表现形式和成因,并结合本行各类业务品种的经营情况,研究本行信贷投向指引,并结合不同地区、行业、市场主体特点,建立健全全行信用风险地图,把审前调查工作做实,为更好开展信用风险审计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2.研究审计重点内容,做精审计方案。基于审前调查获取的信息,把政策、审计对象和审计方法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运用研究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对城商行涉及信用风险的业务领域实施全面风险评估。同时,研究各被审计单位信贷投向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县域产业特点等,选择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和审计重点,把审计方案做精、做细、做实。

3.研究问题线索,把准审计方向。内部审计要从重要风险入手,特别要加强对信用风险高发领域的监测评估,如中小型企业、房地产行业、融资平台项目、投融资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领域。要加强对客户经营管理活动背后动因、行为规律、问题成因的研究分析,揭示风险背后体制、机制性问题,从根源上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4.研究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审计。通过加大审计力度,将审计关口前移,在事前、事中持續监测防控,将审计工作贯穿于城商行信用风险防控的全流程,从时间上覆盖贷前、贷中、贷后,控制环节上覆盖调查、审查、审批,范围上覆盖表内、表外,职能上覆盖业务经营、风险管控、指导监督,实现信用风险全面有效监督。

(四)构建大协同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促进风控目标实现

1.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审计监督联动机制。城商行应整合内外部各类监督,构建内外部“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机关、监管部门、巡察巡视等外部监督,以及内部审计与纪检部门、合规部门、党委组织部、董事会办公室等行内其他部门的“大监督”体系作用,以内部审计调查整改为抓手,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管理监督能力和监督工作质效,深入揭示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2.信息线索共享,积累问题查处经验。一是利用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建立问题清单库,定期收集内外部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持续充实完善问题清单台账,分析了解各个业务内部审计的关注要点,为今后开展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二是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管理系统的知识库模块,定期将内部审计经验方法归纳成案例进行共享,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能力。

3.开展联合检查,弥补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足的短板。受资源配置影响,内部审计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审计薄弱领域或环节,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如与其他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外部检查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借助内外部力量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与短板,同时让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汲取他人经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效。另外,内部审计要定期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对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再评估、再监督,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促进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五)做好审计监督“下半篇文章”,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1.压实整改责任,健全整改跟踪机制。一是督促整改责任单位把审计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逐条落实具体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健全整改跟踪机制,分类督导推进整改落实,内部审计应将审计发现问题按照类别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对照整改台账逐条督办,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2.细化考核指标,增强整改责任动力。一是明确整改评价标准,减少整改评估的随意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整改工作的真实情况,避免“甩锅”“踢皮球”现象产生。二是细化整改考核机制,城商行应建立审计整改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按月、按季对整改工作进行考核评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与整改责任单位的薪酬适当挂钩,激励各单位积极主动推进审计整改工作。三是加强监督和反馈,内部审计应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适时进行纠正和改进,定期通报整改工作情况,确保审计整改顺利进行,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3.严肃问责追责,建立整改闭环长效机制。一是对城商行造成重大风险的责任人,尤其是对负有决策责任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屡查屡犯、整改流于形式、虚假整改的单位,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二是推动内部审计整改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综合运用通报、约谈、问责等手段进行跟踪督办,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果清单”,重点关注责任单位体制机制的优化情况、缺陷漏洞的修补情况、风险的实质化解情况,不断巩固内部审计发现成果,避免屡查屡犯,推动源头治理,确保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五、结语

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商行公司治理的核心要义。内部审计既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商行的安全、稳健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的“保驾护航”。内部审计应担负起职责使命,转变审计思维,找准审计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做银行稳健发展的“经济卫士”,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在城商行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作者单位: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545001,电子邮箱:15906077@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胡超.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信用风险审计存在问题及内部审计重点探究[J].審计与理财, 2021(5):21-22

[2]刘雷,李玲焰,冉洪川.开展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 2022(5):25-27

[3]莫广周.基于冲突理论视角看新时代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创新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20(12):65-67

[4]彭一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和完善建议[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1(7):32-33

猜你喜欢信用风险内部审计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商(2016年27期)2016-10-17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PPP项目发行中期票据的可能性与信用风险分析项目管理技术(2016年9期)2016-05-17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12-10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系统工程学报(2015年2期)2015-02-28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5期)2014-07-24

推荐访问:助推 新形势下 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