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共读,助力低学段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时间:2023-09-25 08:10:13 来源:网友投稿

周夏冰

“三方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进行的阅读过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陪伴、共读,更是为了低学段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一、设立清晰可行的共读目标

共读需要建立起三方和谐的关系,创造出适宜的阅读环境,并关注学生作为阅读者、思考者、学习者时的不同状态。这样家长和教师才能与孩子一起制定出清晰可行的阅读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发展哪些能力、需要哪些行之有效的行为操作,并且与孩子们达成共识。这样,这个共同的目标才有意义。

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思考、学习,能逐渐学会把控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方向,从而拥有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采取层次明朗的共读方式

方式一:同读一本书

同时读一本书,这一方式较适用于小学低学段的起步阶段,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1.原文朗读。原文朗读就是把书中的文字一字不落地读给孩子听,这种阅读方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弱、阅读兴趣较薄弱的孩子。

除去常见的教师、家长为孩子们朗读,原文朗读还可以逆向操作、交互操作。比如,让孩子作为朗读者。低学段的孩子在面对字数较少或者注音材料时,其演绎虽没有成人熟练与丰富,却能提升他的朗读能力,教师和家长也能从中了解到孩子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

2.艺术阅读。艺术阅读是艺术形式与阅读的整合,富有趣味性。一般而言,低学段孩子的阅读材料大多带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艺术阅读能让书籍中的内容给孩子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案例一:小小配音员

教师或家长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或将自己看到的画面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说成一段完整的话。这种方法适合图片和文字分开的绘本。

案例二:故事接力棒

在多个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围绕一幅图,让每个学生说一句话,多个学生接力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案例三:走进情景剧

教师先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述故事,引导孩子观察图画,接着组织孩子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置身于故事中,或再现书中情节,或对人物活动进行补充、创新。

方式二:共读一本书

三方选择某一本书作为一个时间段内的必读书目,阅读之后展开交流。共读一本书相较于同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便于三方的共同参与。

1.引导阅读。低学段孩子仅从封面、书名等粗浅的信息很难判断自己想读什么书。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提前做好功课,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导读。比如,老师的一节片段阅读指导课,家长的一次情节分享,都能提升孩子对陌生书籍的阅读兴趣。

2.同步阅读。孩子之间也会互相推荐好看有趣的书籍。面对这类书籍,教师和家长可进行与孩子相对同步的阅读流程和阅读进度,目的是话题的构建与延续。这样建立在阅读内容、阅读体验之上的交流,是有效了解孩子认知、心理与阅读现状的途径之一。

方式三:共读一类书

共读一类书是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阅读方向,三方默契地选择同一类书目中的某一本书,分头阅读,并针对自己的阅读书籍进行交流的一种共读形式。其中,首推交互阅读,就是在阅读的同时,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知道他人的见解,甚至是他人对自己想法的评价。这样让阅读具有了交互性,而不仅仅是输入与内化。

方式四:共读一小时

共读一小时指不限时间、地点、书目,三方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阅读,并逐步进行个性化、开放性的阅读。在这段阅读时间中,孩子的阅读书目、阅读形式都不受限制,可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材料开展阅读。当然,低学段孩子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无法确保都能在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内乐在其中。所以,仍需要教师、家长参与到一小时的约定中,以平等的挑战者身份,互相监督、互相肯定、共同进步。

三、交流真实的共读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阅读之后的感悟及交流是对阅读的提炼与内化,其重要性并不亚于阅读本身。

方式一:口头交流

口头交流是一个相对便捷、但是随意性比较大的交流形式。它可在多种阅读形式之后,与阅读伙伴进行简单直接的读后感悟交流,可以是对角色的探讨,可以是对词句的理解等。它不需要刻意准备,张口即来,可以作为读后感悟交流最基本的形式。

方式二:批注交流

批注交流可以跨越时间、空间,阅读者只需要在阅读时批注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其他的阅读伙伴不仅可以同样留下批注,还可以就前者的批注进行再批注。那么,共读者可以通過书籍的传递达到细致的交流,同时又不至于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延误了自己新鲜的感悟。

由于低学段孩子对批注比较陌生,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孩子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批注,并引导孩子在此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批注。

方式三:手札交流

手札交流是相对系统的方式。考虑到低学段孩子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对于从哪个角度思考、如何表达思考比较迷茫,所以,教师、家长可以依托共读手札,来引导孩子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自己的阅读。不管是字词句的习得,还是对文章内容的感想,或是由此及彼的反思,都可以及时地记录在手札中,并且通过手札的点评、留言,进行有效沟通。

一本书,是作者用文字和思想搭建的一个世界,文字尚且可数清,思想却难以丈量,家长、老师应该与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或虚或实的世界,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探究、学会思想,让孩子思维的触角大胆触碰、延伸,沿着奇妙的文字,延展到更广阔的世界。

(责 编 阿 木)

猜你喜欢手札学段书籍鲁迅与“书籍代购”公民与法治(2022年10期)2022-10-12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方英文手札商洛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0-28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28期)2018-11-22名家手札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书籍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名家手札中国篆刻(2018年3期)2018-04-09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翁同龢手札大观(书画家)(2016年3期)2016-06-06

推荐访问:助力 三方 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