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幼儿园生态式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9-24 17:45:07 来源:网友投稿

吴小勤

生态式项目活动是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或喜闻乐见的话题为背景,充分选择和利用适宜的课程资源,以问题为导向,让幼儿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探究并获得全面发展的课程实施方式。为此,本文从思考、实践、收获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如何开展生态式项目活动,如何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理念,真正体现儿童为本。

一、在思考中萌芽

江苏省推行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各幼儿园都在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优化和提升现有课程。芦墟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岁月的积淀使得园所内的环境古朴而优美,自然而幽静,在把环境装点得更为生态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展适宜的课程?如何让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人?如何让课程向儿童转身?……基于这些思考,幼儿园开始寻找適宜的课程改造方式。

项目活动是指对某一值得学习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是全班集体开展、小组探究或个人探究探索,它的学习主体是幼儿,特点在于生成性和预设性、动态性与开放性、合作性及探索性。而生态式项目活动更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架构和实施项目活动,是对现有课程的补充,通过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和内化课程游戏化所倡导的理念。

二、在实践中成长

(一)建构实施框架

在明晰课程方向和概念后,教师开始梳理生态式项目活动的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秉持生态式的教育理念,从“在生态环境中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出发,确定课程实施的目标、内容、路径、评价等,将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环境有效融合,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建立生态式项目活动实施框架,体现幼儿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结。

(二)梳理实施思路

生态式项目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幼儿与资源的充分互动和深度学习。项目活动以生成为主,没有现成的课程方案,但需要教师清晰地掌握课程的实施思路。我园通过持续反复研讨,梳理出了生态式项目活动的实施路径,主要分为项目引发、项目发展和项目结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引发

1.观察班级里的幼儿,了解大部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罗列适合项目活动开展的话题。

2.对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幼儿话题的价值和可行性。

3.如果可行,师幼一起制订计划,绘制活动实施脉络图。

第二阶段:项目发展

1.教师通过班内审议,对与幼儿共同绘制的脉络图进行检查和调整,保证活动实施脉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促进幼儿深度探究并主动建构适宜性经验。

2.进行支持幼儿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3.准备就绪后,进入探究阶段。

4.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要不断检视并调整进程。

第三阶段:项目结束

1.教师带领幼儿聚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根据幼儿的探究情况随时回顾与审视原定计划,及时调整或修正,直到问题解决。

活动结束后,教师还会和幼儿一起进行回顾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强化保障管理

1.建立管理机制

我园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园长亲自挂帅,园领导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全园教师皆参与课程建设或实践,通过不断研讨和调整,构建了生态式项目活动管理网络,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如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奖励制度、课程建设梯队培养机制、课程审议制度等,并对各项制度明确量化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课程建设和教育科研更为有序、规范。

2.重视过程管理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通过开展读、研、用立体循环阅读活动,不断转化幼儿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理性认识和角色定位。二是重视资源梳理,我们立足园本,调查和探寻幼儿园及周边的适宜资源,梳理资源清单,形成了集资源、活动、经验为一体的动态课程资源地图。三是重视动态把控,通过课程审议、班级调研、个别对话等方式对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等进行动态把控,即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四是重视展示交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课程展示和交流研讨,不断提升教师对课程价值的敏感度及课程实施的专业度。

3.尝试多元评价

生态式项目活动评价定位于幼儿的适宜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理念的转变、活动方案的不断完善等。评价基于行动研究,以过程性的总结、反思、提升、调整、完善为切入点,在循环往复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完善。评价主体包括幼儿、教师、管理者和家长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课程故事、学习故事等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通过细致而专业的观察、分析、评价,关注幼儿兴趣,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思考课程实施的适宜性,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方案。重视项目活动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家长和社区人员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倾听家长及社区人员的心声,吸取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在反思中收获

通过文献学习、实践落实、研讨反思、总结提升的研究方法,在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园的生态式项目活动得到了有力推进,幼儿与教师都获得了发展提升。

(一)幼儿的发展

1.适宜性经验得以建构

在生态式项目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投入丰富而有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建构适宜的经验。如在户外种植地,为了满足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需要,教师提供了各种尺寸规格的农具以及观察、测量、浇灌的工具,为幼儿深度探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收获的不只是单纯的植物果實,还在真实体验中不断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和经验。

2.探索能力不断增强

我园的生态式项目活动以实践为基础,强调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重视幼儿的深入探究和深度学习。比如,在“我与麦子二三事”中,幼儿从播种开始进行探索,选择哪块土地播种比较合适,用怎样的工具松土,如何选种、播种,等等。当幼儿发现种下去的麦子长得很快,就提出了“量一量麦子身高”的想法,他们自主商讨测量方法、寻找测量工具、制作测量物标记、绘制观察记录表、定期测量了解麦子的生长情况……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幼儿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增强。

3.个性发展获得满足

在生态式教育理念下,教师会依据不同的项目创设丰富、适宜、动态的区域活动,投入自然、低结构、有层次的游戏材料,以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学会选择、判断,在与同伴的合作分享中学会自由创造、自主发展,满足了幼儿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师的发展

1.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在生态式项目活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对于生态教育的理解从狭隘的环境教育逐渐拓展为“和合”的教育理念,从单一的环境教育转变为运用生态的平衡原理,构建和谐共处、融会贯通的教育,使每位幼儿都能在绿色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同时,还通过不断阅读专业书籍,增强理论知识学习,围绕项目活动撰写了多篇基于实践研究的论文、案例和专项分析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课程研究水平不断扎实

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从关注“教案”逐渐转变为关注“幼儿”,会带着问题和思考组织活动,会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调整、完善各项活动环节,撰写课程故事,使课程更加体现过程、呈现动态、凸显个性。

总之,生态式项目活动中,我园顺应幼儿的天性,力求打开幼儿与所处环境之间的通道:主张贴近生活,从幼儿当下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真实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
主张亲历探究,鼓励幼儿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路径参与到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
主张悦纳差异,用悦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幼儿,理解他们的“不一样”;
主张开放整合,力求突破园所的限制,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陪伴和支持幼儿的发展。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探究幼儿生态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1-01-18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探究式学习在国外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推荐访问:幼儿园 探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