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时间:2023-09-24 17:30: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前,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尤其是受新冠疫情持续性的影响,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多领域、多视角地探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深入探索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015-03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1]。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2]。***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他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尤其是受新冠疫情持续性的影响,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多领域、多视角地探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应当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因此,深入探索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凝聚价值共识

长期以来,由于东西方思潮和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不断加剧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党和政府妥善加以应对,在淬炼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联手抗疫,中国式的“战疫”行动取得的显著成效,让世人对中国制度、中国方案刮目相看。不难发现在这个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前,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在这项与基层群众密切接触、事无巨细的工作背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深厚的软实力,在精神和理念上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功能,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总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观的“身影”。例如,在防疫宣传上,有“青山一道,同担风雨”“遥望万里外,荆门烟雾开”等经典诗文,鼓励广大民众共克时艰,共待云开雾散;
在一线救助和社区(村)日常防疫工作中,有无论贫富、关爱老幼、呵护弱者的救助理念,这正是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体现;
这期间,更有从中央到基层,坚决执行******在指挥这场战役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精准部署,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纵观不同国家应对疫情的举动,中国传统儒家“家国天下”的哲学思想培育了中国人民鲜明的基本精神、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何其深厚,人们可以从中汲取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极具刚性又有韧性的精神力量[3]。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这些优秀的思想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民众的价值共识,从而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润滑剂”。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

(二)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此起彼伏的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强,这就意味着基层社会治理将面临更多不确定的矛盾和问题。纵观基层社会冲突的种种表现,实质上绝大多数都与利益矛盾激化相关。部分群众认为自身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未得到公平待遇,又认为申诉无门,再加上舆论影响,就容易诱发矛盾冲突,甚至恶化为社会事件。其中,很多事件与网络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使得冲突扩散范围不再局限于地域,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中造成不良损害。这些冲突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及平安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但中华民族自古就讲求“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是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和平、和睦的追求。面对基层社会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矛盾,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容易引发诸如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劳动纠纷、邻里和家庭关系纠纷以及民众的各类心理问题,以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问题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必须着眼矛盾实质,及时找到矛盾形成的源头,以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引导群众,崇尚道德不尊崇武力,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构筑起基层社会生命安全的防护屏障。时至今日,“和”的思想依旧熠熠生辉,对于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化解基层社会冲突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也包含了文化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世界范圍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引导和培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群众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家国情怀、家规家训等蕴含着祖祖辈辈的思想精髓,是中国人涵养中华文化气质的深厚土壤,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基因中。特别是国家归属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激发爱国热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还是自然界的风险,广大群众都展现了强大的集体行动力和合作精神,个人利益自觉服从于集体利益,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必须保持“回头看”“低头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为基层治理积攒深厚的文化力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中朝着共同目标坚毅前行。

二、******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出发点上的运用

******在论述社会治理时提到要充分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在社会治理中不能忽视“人”的发展,还要注重民生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决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就是人民。例如,他在讲话中提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4],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创新地将其应用于社会治理之中,强调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在于人民。另一方面,社会治理需对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愈加关注,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5]。******多次运用此经典语录,表明社会治理应当注重民生,这是社会发展的着力点。面对新冠疫情,***也一再指明,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针对脱贫扶贫工作,他强调“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6],这些都表明人民是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实现民生领域的良好发展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从******对国学经典文句的运用可以发现,社会治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民生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落脚点。

(二)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目标上的运用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指向[7]。******在阐述社会治理目的时指出,要保持忧患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时常引用包含“和”“合”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他运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提及“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理念,指明对待不同习俗的群众,应当对其进行教化,而不是改变他们的习俗。因此,在社会治理中,应当尊重不同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民族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还引用“万物各得其何以成,各得其养以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社会治理中还要关注生态和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格局,确保社会治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和谐和稳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社会治理目

标。[8]可见,应当不断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思想在社会治理中的生命力,通过传承、挖掘和拓展其中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渗透力[9]。

(三)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的全面保障上的运用

******还强调在社会治理中要注重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相得益彰。他十分重视立德问题,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每个时代都要奉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要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这也说明了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道德的教化,德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方式,在社会发展中成长为一股强大的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时常提及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的作用。他多次引用“法令行則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来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在法治轨道上的健康运行,必须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同时,他还强调“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10]。德治与法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两者缺一不可。法律告知民众行为的底线,道德告知民众行为的标尺,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全面保障。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功能的路径

(一)挖掘优秀文化,重塑社会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从文化的层面来思考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其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为有效应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风险和冲击,重新塑造能够获得群众认可、支持和践行的主流文化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11]。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和运用,让基层治理者和群众从中不断提升思想修养和实践智慧,让中国基因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在相关论述中引用并阐释的古典诗文,从中汲取智慧,提取适应现实情况的精华元素,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断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让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广泛的文化认识和价值认同。应当看到,文化作为更基础、最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它的长期渗透下,深刻地影响群众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层自治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二)创新治理方式,实现深度融合

随着世界性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要深度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积极元素,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理念,积极创新融合机制。一方面,弘扬“民为邦本”理念,不断优化和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服务群众机制。例如,可以建立为民服务同人民主体参与的“发声机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聚合的立体式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行多部门联动参与的“服务机制”,在社会治理工作上将民生诉求细化,通过限时办理、督促跟进、反馈评价、考核问效等方式,真正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闭环处置;
另一方面,在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基层社会治理稳定性作用的同时,应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一旦基层社会发生道德不能约束的行为,法律将起到其“底线”作用,尽可能地将基层社会矛盾和冲突遏制在萌芽中。要坚持“人民至上”,在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同时,传承“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的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职能,确保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在法律的保障下,实现“该放的放,该管的管”,更加贴近新时代基层社会的现实需求,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路径。

(三)丰富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挖掘和拓展,也需要宣传和传播,由此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让广大群众树立文化自信。一方面,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以丰富的活动載体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引导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基层自治水平。例如,组建数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文艺素养的宣传队伍,通过网络、电视、传统艺术等不同形式,巧妙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其精髓和时代价值。可以创建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群众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孝贤之星”“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传承中华家庭美德,通过创建“诚信机关”“诚信村居”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基层文明焕发新气象;
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对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乡村、街区中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应当加以保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存、继承和发展,形成文化保护、传播、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广大群众在广泛的宣传中深刻领会本地域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促进基层社会实现更加健康、健全、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EB/OL].2021-07-11.

[2] 周静.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路径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06)

[3][9] 郭惠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01)

[4][5][6] 申孟哲,习得——***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EB/OL],2014-05-15.

[7]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

[8] 范占雨.***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9-12-01.

[10] ***.***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125.

[11] 宋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9(06):25.

(作者单位:中共福清市委党校 福建福清 350300)

[作者简介:陈融梅(1985—),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基层社会治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104期)2017-01-19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29期)2016-12-27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人民论坛(2016年23期)2016-12-1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期)2016-02-0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党微观逻辑江汉论坛(2015年3期)2015-11-05

推荐访问:文化与 试论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