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氯霉素对青海弧菌Q67联合毒性作用及机制

时间:2023-09-10 15:55:07 来源:网友投稿

张 瑾, 陈如荔,姜 慧, 申慧彦,洪桂云

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氯霉素对青海弧菌Q67联合毒性作用及机制

张 瑾1,2, 陈如荔1, 2,姜 慧1, 2, 申慧彦1, 2,洪桂云1, 2

(1.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2. 安徽省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合肥 230601)

近年来,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 AG)抗生素与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联用产生增毒作用而引起的死亡事件屡见不鲜。以4种AG抗生素:盐酸大观霉素(SPC)、硫酸小诺霉素(MCR)、硫酸丁胺卡那霉素(AMK)、妥布霉素(TOB)和氯霉素(CHL)为研究对象,选择青海弧菌(sp.-Q67,Q67)作为指示生物,采用直线均分法设计二元混合物,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浓度-效应数据,运用浓度加和(CA)模型对药物间的毒性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并同步分析抗生素联合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暴露时间为12 h时,以半数浓度效应(EC50)的负对数pEC50值为毒性指标,5种抗生素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OB > CHL > MCR > AMK >SPC;
4种AG抗生素与CHL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因混合组分的不同而不同,Q67在二元混合物的EC50浓度水平、暴露12 h后,细胞形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在单个抗生素的EC50浓度、暴露12 h后,细胞明显受损,但损伤程度不同;
大部分受混合物作用的Q67的发光相关物质含量在EC50效应下均低于空白组,抗生素及其混合物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干扰发光菌体内蛋白质合成,进而导致细菌代谢紊乱,最终致其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青海弧菌Q67;
二元混合物;
时间依赖毒性;
毒性相互作用;
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G)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灭活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1],其以性质稳定、疗效好、生产工艺简单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且占市场份额大。由于AG抗生素容易引起耳毒性[2]、肾毒性[3]等不良反应,其在临床应用上呈下降趋势,市场份额降到了2.7%。但AG类抗生素相比于其他种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要低,在其他抗生素治疗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彻底失去时,AG类抗生素又重新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4]。值得一提的是,AG抗生素极易溶于水,且特别适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

然而,自1985年至今,全国连续发生过多起AG抗生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联用引起的急性致死事件,如1987年,王宗敏等[5]率先报道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联用导致死亡事件2例。狄允凡等[6]通过收集、筛选、分析确认浙江省37所医院的3 182份死亡报告中,庆-氯联用致死者18例。陈志康[7]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发现庆-氯联用有明显的增毒作用。林丹等[8]研究发现实验所选5种AGs抗生素联用氯霉素时小鼠的死亡率均高于单用组,即均出现明显的增毒作用。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联用的不合理已为临床医师所熟知,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也有广泛的研究。甚至卫生部门已经发文禁止两药的联合应用,但对于与庆大霉素同属AG类的其他抗生素是否能与氯霉素联用尚存在疑问,且其在研究领域的相关参考文献少之甚少,并长时间内没有更新,虽然是基层卫生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但仍未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以4种AG抗生素和CHL为研究对象,以青海弧菌Q67(sp. -Q67, Q67)为指示生物,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ipartition ray, EquRay) 设计4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 t-MTA)测定这些抗生素单个及二元混合物在 5 个不同暴露时间(即0.25、2、4、8 和 12 h)的毒性[9-10],采用CA模型分析二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1]。研究结果将为客观、准确地评估抗生素联合毒性提供数据参考。

1.1 材料

研究所用菌种为青海弧菌Q67 (购自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菌种的培养与保存方法详见文献[15-16],所用仪器见参考文献[17]。

5种抗生素均购自美仑生物,纯度均大于90%,其名称、CAS号、分子量以及储备液浓度等参数见表1。实验前均用milli-Q水配制储备液,并置于4 ℃冰箱、备用。

表1 5种抗生素的基本理化性质

1.2 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

5种抗生素及其混合物对Q67的毒性测定采用t-MTA法。以不透明96孔微板为实验载体,在微板四周的36孔中分别加入200 μL超纯水以防止产生边缘化效应,在第2、6、7和第11列分别加入100 μL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在其余列按照稀释因子0.68共设12个浓度梯度,最后在每个微孔中加入100 μL处于对数生长期的Q67菌液,最终微板中每个孔加入液体的总体积均为200 μL。然后放入(22±1) ℃培养箱中培养,在暴露时间分别为0.25、2、4、8和12 h取出,并测定其发光值,得出数据。每个实验组分别设置3个平行样以减少误差。

1.3 混合物设计

为了全面地揭示不同组成和不同空间浓度配比的污染物间的联合毒性特点,采用EquRay法[18-19]设计4种AG抗生素与CHL联用的二元混合物体系(binary mixtures, BM1、BM2、 BM3和BM4),共4组,每组安排5条混合物射线(R1、R2…R5),每条混合物射线的组分及其浓度配比p值列于表2中

1.4 发光抑制毒性测定

毒性效应由Q67的发光抑制率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0(1)

式(1)中,I为96微孔板中空白对照组(即加蒸馏水)发光值的平均值,为96微孔板中12个浓度处理组发光值的平均值。

表 2 4个二元混合物体系的组分构成及其浓度比(pi)

1.5 浓度-效应曲线(CRC)拟合

对于毒性效应呈经典“S”型的浓度-效应数据,应用APTox[20]程序处理实验数据,选择非线性函数Weibull和Logit进行拟合,然后计算出与CRC模型相对应的95%置信区间。

Logit=1/(1+exp(--*log10())) (2)

Weibull=1-exp(exp(+*log10())) (3)

式(2)和(3)中,、分别是位置和斜率参数,是单个抗生素及其混合物的浓度;
为生长抑制率。确定系数(2)或相关系数()越高,均方根误差()越低,拟合越好[21-22]。

1.6 机理研究

以某一代表性混合物射线为研究目标,在特征浓度即半数效应浓度(EC50)和暴露时间(12 h),并结合暴露锥形瓶法采集样品,对样品进行电镜扫描分析。然后应用微生物ELISA试剂盒进行发光相关物质含量(黄素单核苷酸(FMN)、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N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蛋白酶(TP))的测定[10,12]。最后结合毒性实验、电镜扫描实验、发光相关物质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初步地探讨AG类抗生素联用CHL的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13-14]。

2.1 5种抗生素对Q67的时间依赖毒性分析

5种抗生素在不同时间的浓度-效应曲线绘于图1,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的拟合结果列于表3。

从表3可以看出,Logit(L)和Weibull(W)函数对Q67在所有暴露时间4 h及以上的毒性数据拟合较好,均在0.9以上,均小于0.06。以EC50的负对数pEC50值为毒性指标,则在暴露时间节点为8 h时,5种抗生素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OB > CHL > MCR > AMK > SPC;
在暴露时间节点为12 h时,5种抗生素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OB > CHL > MCR > AMK >SPC。

从图1可以看出,5种抗生素的CRC曲线呈经典的“S”型,其毒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增加明显,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暴露时间为0.25 h时,5种抗生素的CRC曲线几乎为一条水平直线,均未体现急性毒性;
在暴露时间为2 h时,除了SPC,其余4种抗生素在高浓度区均呈现出了毒性;
在暴露时间节点为4 h时,5种抗生素已表现出明显的毒性,高浓度区的抑制率已达到50%;
在8 h、12 h时,5种抗生素表现出的毒性更加明显,其中在12 h时高浓度区的抑制率已达到90%,即 5 种AG抗生素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

2.2 4种AG抗生素与CHL对Q67的联合毒性分析

应用EquRay法设计的4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共20条射线对Q67在5个暴露时间的拟合,结果绘于图2中。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组分、不同浓度比的混合射线对Q67的毒性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如在暴露时间0.25 h时,除SPC-CHL-R5、MCR-CHL-R5、AMK-CHL-R4在高浓度区CRCs曲线稍见弯曲,体现轻微的急性毒性,其余17条射线在所有浓度区均为体现急性毒性。在暴露时间2 h时,除了SPC-CHL二元混合物的5条射线毒性增加不明显,其余15条混合射线的毒性增幅明显,有些射线已达到30%的抑制率。在暴露时间4 h时,所有混合射线的毒性已表现特别明显,高浓度区的抑制率已达到60%,即表现出较强的时间依赖毒性。暴露时间8 h时,所有混合射线的毒性继续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不同混合射线毒性增加的速度不同,如MCR-CHL- R5射线已达到99%的抑制率,而SPC-CHL-R1射线才达到78%抑制率。在暴露时间节点为12 h时,所有射线的毒性达到最大值,除TOB-CHL-R1和TOB-CHL-R2射线的抑制率达到95%,其余18条射线的抑制率均达到99%。综上所述,二元混合物的所有混合射线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

表3 5种抗生素对Q67的拟合函数(F)、拟合参数(α和β)及其统计量(R和RMSE)、半数效应浓度(EC50)与其负对数(pEC50值)

图1 5种抗生素对Q67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浓度-效应曲线(CRCs)

Figure 1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s (CRCs) of five antibiotics at different exposure time poines for Q67

图2 4组二元混合物射线不同时间对Q67的CRCs关系

Figure 2 The CRCs of four binary mixtures rays at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for Q67

图中黑色分散的点(·):实验点;
黑色实线(—):拟合线;
红色虚线(---):CA预测线;
蓝色虚点线(--):95%置信区间。

Figure 3 The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s together with their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and predicted curves by CA for the binary mixture systems with toxicity interaction

2.3 4种AG抗生素与CHL对Q67的联合毒性相互作用分析

4组二元混合物共20条射线对Q67的浓度-效应数据点及其CRC曲线以及CA预测结果绘于图3中(部分呈加和作用的射线未列出)。

从图3可以看出,暴露时间为0.25 h,所有混合物射线的CA预测线均位于95%置信区间内,即此时毒性相互作用均为加和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暴露时间为2 h时,除了SPC-CHL外,其余混合体系中都有协同作用的出现,如TOB-CHL中的射线R5,MCR-CHL混合物体系中的R1、R2和R3,以及AMK-CHL混合物体系中R2、R3、R5均在中高浓度区域呈现出协同作用。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除了SPC-CHL混合物体系中的R4和R5以及TOB-CHL混合物体系中的R5在12 h中浓度区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余射线均为加和作用。

A为空白组;
B为EC50-SPC实验组;
C为EC50-MCR实验组;
D为EC50-AMK实验组;
E为EC50-TOB实验组;
F为EC50-CHL实验组。(倍数:10000, 加速电压:10.0 KV)

Figure 4 Comparison of SEM results of Q67 in blank group(A) and experimental group(B-F) for 12 h

A为空白组;
G为EC50-SPC-CHL-R2实验组;
H为EC50-MCR-CHL-R5实验组;
I为EC50-AMK-CHL-R5实验组;
J为EC50-TOB-CHL-R2实验组。(倍数:10000, 加速电压:10.0 KV)

Figure 5 Comparison of SEM results of Q67 in blank group(A) and experimental group(G-J) for 12 h

2.4 抗生素及其混合物对Q67的作用机理

2.4.1 5种抗生素对Q67的电镜扫描结果 由图4可知,多数空白组的Q67菌细胞呈直杆状,两端钝圆,也有少数菌细胞稍弯;
且菌细胞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弧菌属发光细菌的形态特点完全相符,即短的杆菌,细胞弯曲或直,菌体长1.4~2.6 μm,宽0.5~0.8 μm。在SPC、AMK 的EC50处理后;
只有极少数Q67菌细胞出现萎缩、破裂现象,大部分菌细胞的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在MCR处理后,大部分的菌细胞破裂、相互融合,结块结团现象严重,只有部分菌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TOB处理后的Q67,一部分菌细胞出现破裂、融合,结块现象,另一部分菌细胞形态只发生轻微变化,勉强能维持正常菌细胞形态。CHL处理后的Q67只有小部分菌细胞出现破裂、融合现象,且已经不能维持正常形态,结团现象严重,大部分细胞仍保持正常形态。

2.4.2 二元混合物对Q67的电镜扫描结果 由图5可知:4条二元混合物射线SPC-CHL-R2、MCR- CHL-R5、AMK-CHL-R5、TOB-CHL-R2在EC50效应下,与空白组Q67细胞的形态几乎一致,即菌细胞均未发生破裂、融合等现象,菌细胞均能保持正常形态,尤其是MCR-CHL-R5、TOB-CHL-R2两条混合射线处理后的Q67比单个药物MCR、TOB处理后的细菌细胞形态更加完整,说明AG抗生素与CHL联用后,可恢复或降低抗生素对Q67的破坏作用,故而使Q67细胞保持形态完整,进而推断出,AG抗生素与CHL联用后,其联合毒性作用不是通过对细菌的破坏作用,很可能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图 6 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氯霉素及其混合物对Q67的FMN、NADH、SOD、CAT和TP在EC50效应下的含量图

Figure 6 Content charts of TP, FMN, NADH, SOD, CAT of Q67 by four AG antibiotics, chloramphenicol and their mixtures under EC50effects

2.4.3 发光相关含量测定 实验样品是Q67时间菌液研磨离心后的上清液,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样品中发光相关物质的含量。

从图6可看出,大部分Q67在抗生素二元混合物EC50浓度作用下的发光相关物质含量(FMN、NADH、SOD、CAT和TP)均小于空白组,有些受单个抗生素毒害Q67的发光相关物质含量却大于空白组。结合电镜扫描图4和图5分析,这也验证了受单个抗生素作用的发光菌,部分菌细胞破裂融合,细胞内含物泄出,部分菌细胞能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
而受二元混合物毒害的发光菌,在EC50效应下大多数菌细胞形态与空白组几乎一致,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
即AG抗生素通过干扰发光菌菌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方式,导致细菌代谢紊乱,甚至死亡。

4种AG抗生素与CHL单个及二元混合物对Q67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且它们的CRC曲线均呈经典的“S”型。以EC50的负对数pEC50值为毒性指标,5种抗生素在12 h暴露时间点下的毒性顺序为TOB > CHL > MCR > AMK > SPC。二元混合物毒性特点因混合组分的不同而不同。在SPC-CHL混合体系中,5条混合物射线均在最后呈现出加和或协同作用。在MCR-CHL的混合体系中,5条混合射线的协同作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最后变为加和作用。在AMK-CHL混合体系中,无论混合射线的毒性相互作用为协同或拮抗,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为加和作用。在TOB-CHL混合体系中,R3的拮抗作用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最终转变为加和作用;
R5的高浓度区在2 h表现为协同作用,在12 h协同作用出现在中浓度区。Q67的细胞形态在5种抗生素的EC50下染毒12 h受损程度不尽相同,而在4条二元混合物射线的EC50下,Q67的细胞形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AG抗生素与CHL联用均会发生复杂的毒性相互作用,且同一混合物在不同暴露时间点、不同浓度区域的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也不同,应当深入研究、积累更多毒性数据后再应用于临床医学等领域。

[1] 冷晔衡, 董滨, 刘惠玲.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菌渣的残留检测与资源化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22, 49(6): 195-197.

[2] 李昱, 王爱梅.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 14(3): 459-461.

[3] 李明阳, 李勇, 王昉彤, 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肾毒性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 39(2): 85-88.

[4] 高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用的新机遇[J]. 生物技术进展, 2014, 4(2): 102-106.

[5] 王宗敏, 喻林升, 叶松华. 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联合应用致死二例[J].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87, 17(2): 158.

[6] 狄允凡, 李素花, 陈融华. 庆大霉素和氯霉素合用致死18例分析[J].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89, 19(3): 170-172, 158.

[7] 陈志康. 庆大霉素与氯霉素联用的增毒作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 16(S1): 61.

[8] 林丹, 王爱华, 胡国新. 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氯霉素的急性毒性实验[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 30(1): 31-32.

[9] FENG L, LIU S S, LI K, et al. The time-dependent synergism of the six-component mixtures of substituted phenols, pesticides and ionic liquids to[J]. J Hazard Mater, 2017, 327: 11-17.

[10] ZHANG J, LIU S S. Time-dependent stimulations of 1-alk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on redox reactants and antioxidases insp.-Q67[J]. J Hazard Mater, 2015, 283: 568-573.

[11] ZHANG J, DING T T, DONG X Q, et al. Time-dependent and Pb-dependent antagonism and synergism towards 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 within heavy metal mixtures[J]. RSC Adv, 2018, 8(46): 26089-26098.

[12] YU Z Y, MO L Y, ZHANG J, et al. Time- and anion-dependent stimulation on triphosphopyridine nucleotide followed by antioxidant responses inafter exposure to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salts[J]. Chemosphere, 2016, 163: 452-460.

[13] SZÖKE-NAGY T, PORAV A S, COMAN 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ion of antibiotics and essential oils against bacteria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J]. Anal Lett, 2019, 52(1): 190-200.

[14] LOHSEN S, STEPHENS D. Current macrolide antibiotic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J]. Antibiotic Drug Resistance, 2019, 5: 97-117.

[15] 王猛超, 刘树深, 陈浮. 拓展浓度加和模型预测三种三嗪类除草剂混合物的时间依赖毒性[J]. 化学学报, 2014, 72(1): 56-60.

[16] 姜慧. 部分抗生素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及机制研究[D]. 合肥: 安徽建筑大学, 2020.

[17] 丁婷婷, 董欣琪, 张瑾, 等. 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时间依赖联合毒性作用比较[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13(1): 126-137.

[18] MORENO I, PICHARDO S, JOS A, et al.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liver and kidney of rats exposed to microcystin-LR administered intraperitoneally[J]. Toxicon, 2005, 45(4): 395-402.

[19] LIU S S, SONG X Q, LIU H L, et al. Combined photobacterium toxicity of herbicide mixtures containing one insecticide[J]. Chemosphere, 2009, 75(3): 381-388.

[20] 刘树深, 张瑾, 张亚辉, 等. APTox: 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J]. 化学学报, 2012, 70(14): 1511-1517.

[21] 王滔, 班龙科, 张瑾, 等. 三嗪类农药复合污染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作用评估[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3): 482-495.

[22] 陶梦婷. 三类典型消毒剂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评估及机理研究[D]. 合肥: 安徽建筑大学, 2021.

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four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combined with chloramphenicol towardssp. -Q67

ZHANG Jin1, 2, CHEN Ruli1, 2, JIANG Hui1, 2, SHEN Huiyan1, 2, HONG Guiyun1, 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601;2.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stewater Resource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601)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deaths caused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aminoglycoside (AG) antibiotics in combination with chloramphenicol (CHL). Therefore, combined toxicities of four AG antibiotics: spectinomycin hydrochloride (SPC), succinomycin sulfate (MCR), amikacin sulfate (AMK), tobramycin (TOB) and CHL towards a freshwater organismsp.-Q67 (Q67)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time-dependent toxicity microplate analysis method. Thereon, a direct equipartition ray design method was used to design binary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ratios. Concentration addition (CA)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oxicity interaction within mix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exposure time is 12 h, the negative logarithmic pEC50value of EC50(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being as toxicity index, the toxicity order of the five antibiotics is TOB>CHL>MCR>AMK>SPC. The combined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of binary mixture of four AG antibiotics and CHL vary with the composites of the mixture. Generally, most of the cells of Q67 do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exposure for 12 h to EC50of binary mixture, but the damage degree of cells is different after exposure for 12 h to EC50of single antibiotics. The content of luminescence-related substances in most of the Q67 treated by the mixture with EC50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antibiotics and their mixtures may be through the interference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luminescent bacteria, leading to bacterial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even death.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sp.-Q67; binary mixture; time-dependency; toxicity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X171.5

A

1672-352X (2022)06-0939-08

10.13610/j.cnki.1672-352x.20230106.002

2023-01-09 08:52:37

[URL]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162.S.20230106.1154.002.html

2022-03-01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9YFC0408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7001)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2110878023)共同资助。

张 瑾,博士,教授。E-mail:ginnzy@163.com

猜你喜欢氯霉素类抗生素混合物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制纺织标准与质量(2022年3期)2022-08-10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5-23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年7期)2021-11-02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1期)2021-08-30一种氯霉素高灵敏消线法检测试纸条的制备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0期)2021-08-30《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中国兽医杂志(2016年5期)2016-06-27婴幼儿慎用氯霉素眼药水家庭科学·新健康(2016年5期)2016-05-12HPLC法同时测定氯柳酊中氯霉素和水杨酸的含量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年5期)2015-12-1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2期)2015-03-01混合物按照欧盟CLP进行分类标签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5年9期)2015-02-28

推荐访问:弧菌 糖苷 氯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