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3-09-09 17: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关 琳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质量管理处,甘肃 兰州 73006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与职业教育目的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相关的常规性活动,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挥棒,实质是对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目、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判定和检测。2021年3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整体筹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教育质量评价现已然成为亟待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是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发展过程中的桎梏。在高职院校如何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为重要抓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当下需要深度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问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环节之一。

在“职教20条”精神贯彻落实的指引下,“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三教”改革的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推进、职教本科试点以及五年制高职的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建设必将发生质的变化,评价主体、评价类型、评价效果将进一步多样、拓展、提升,形成“一体两翼”评价特色——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主体,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抢抓打造“技能甘肃”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职业教育助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上对现行的结果评价进行改进,具体体现在对过程评价的强化、对增值评价的探究、对综合评价的完善,进而形成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覆盖全面、高效运转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转段升级的重要动力。如何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办学实践中真正落地,切实地为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贡献,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倒逼学校从顶层设计到教学实践都有所体现,这需要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重要抓手,以教学质量评价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凸显其发展规律和办学定位,推进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充分体现“适应性”。

以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为例,选择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评价标准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同时,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为主体实行“督教、督学、督管”,进行有效调控,切实发挥监督、指导、评价职能,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2.1 专业目录修订引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适应性”

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最核心的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度改革与实质创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于内外部适应性上均显现出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且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不匹配。2021年1月发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后,3月出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号)均以职教本科专业设置与布局、专业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供重要政策依据和实施方案[3]。厘清了中职专业、高职专业、本科专业的有效衔接关系,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内涵,围绕并落实“三新一高”要求,以强化创新驱动、把握功能定位,提升开放水平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也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2 专业群建设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适应性”

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最基础的环节是高职院校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国家在加快新旧动能顺畅转换、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构建产业对外合作新格局等方面高职院校发挥重要育人作用,对接产业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制度创新的协调联动和衔接配套,更好发挥高职院校院校在要素、产能、市场等方面的链接功能。要以技能提升、创新驱动不断优化专业集群的结构和布局,精准了解调研科技型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用人需求,提升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契合度,形成“产业链-专业群-岗位群-人才链-创新链”夯实优势专业的建设基础,又为战略新兴专业提质扩容。同时,做好中、高、本衔接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近年来“优质校”、“双高计划”、合并升本等重大建设为契机,夯实现有专业群建设成效,拓展以“新职业”为导向的新兴专业群。

2.3 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适应性”

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目标,最本质的主线是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回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特色学徒制,致力于培养出职业忠诚度高、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侧重对立德树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凸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职教特色,倒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创新,着力提升产学研用的联动性,建立供需有效对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联合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强化职普之间、产教之间、校企之间的沟通、深化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联合发展、共享发展,实现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

3.1 加强顶层设计

依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围绕“谁来评” “怎么评”“评什么” “怎么用”等关键问题完善评价体系[5]。以立足新发展阶段,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高度,优化和创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扩大制造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加速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前置,加大对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经费投入,以推进高职院校提质培优、增效、创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面向地区、学校、学生3个层面,围绕价值导向、组织领导、学校治理、教学条件、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社会服务等多维度重点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围绕办学质量和教学特色、制度创新和综合治理、课程设计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5个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围绕学生品德素质、学业技能、身心健康、劳动与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5个方面重点评价。随着科技发展和创新范式的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新方式新方法,因此涉及的层面、多项关键指标、若干考查要点要及时完善更新,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健全多维度、分类的分类评价体系,标准定量定性相结合、体现系统观念,处理好普职、产教、校企、师生等关系,真正激发高职院校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深化改革。

3.2 强化统筹协调

坚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质量、强育人的核心导向,统筹发挥行业和政府作用,加强行业、企业、政府、社会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凝聚力,充分听取、征求行业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代表的意见,合力促成在行业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初步建立,形成科学合理、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取准分类、多维度、多层次、差别化的评价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创设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持续进行情况监测、跟踪指导、突发问题预警,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指导性作用、行业企业的专业性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回溯评价,进而改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亟待提升、发展通道不畅的现状,规避技能错配、类型错配的现实问题,重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切实深度体验、参与、共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全过程,形成良好的评价生态。

3.3 合力推进落实

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覆盖面广,改革难度较大,即便如此仍然要有清晰明确的行动纲领、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使目标任务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凸显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才能真正促成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切实深入整合高职的教育链、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对高职教育形成的全新、全面且理性的认知,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治理的重要依据,“指挥棒”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如何以评价结果进行学校资源科学配置、评优评先、职称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抓手,这是发挥评价功能、决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成败的关键。最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会影响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这必然是要以全社会中利益共同体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信息,进而共同参议推进才能达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优化所要求的人才类型和层次相适应,必须与人才培养主体,即学校、专业的实际状况相适应,体现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生成才成长、教师发展、反映产业领域所涵盖的职业群、岗位群特征。

猜你喜欢适应性教学质量体系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1期)2023-02-1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1年4期)2021-09-03构建体系,举一反三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年9期)2016-11-16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6期)2015-02-06“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1期)2014-09-18

推荐访问: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 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