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苏州记忆

时间:2023-09-05 14:30:07 来源:网友投稿

◎黄骋宇

(江苏苏州215000)

曹雪芹对苏州情有独钟,苏州的风物人情常常流露在字里行间,诸如苏州女子、唐伯虎的艺术、昆曲家班和苏州评弹、苏绣台屏、贡品花露、泥塑捏像等,这些苏州文化元素成为读者体验《红楼梦》的视角之一,既是曹雪芹与苏州交集的记忆闪回,也是他为《红楼梦》营造出的苏州蜃景。不管是“实录其事”的创作原型,还是“假拟妄称”的精神寄托,是辛酸的经历演化为梦幻的故事,还是荒唐的文字反映出本质的真实,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表达,也是我们对《红楼梦》无法挥去的记忆。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特质,因此人物描写得成功与否,是检验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红楼梦》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个,尤以女性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红楼群钗中出场最早的是甄英莲,家住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内葫芦庙旁,是本地乡宦甄士隐的独女。这样一位家境优渥、粉妆玉琢的掌上明珠,却遭受了被拐卖的厄运。胆战心惊地在打骂中长到十一二岁,却又被拐子一女两卖,后来改名香菱,作了薛蟠的侍妾,又被夏金桂凌辱折挫,眼看命不久矣。甄英莲这一生除了在大观园里学诗作诗的那些日子,最值得回味的恐怕只有五岁前在故乡苏州的童年时光。可即便是这点残存的美好记忆,也只能深埋心底,不敢表露,她的遭遇实堪伤,她的命运真应怜。

说起香菱学诗,自然联想到她的老师林黛玉。香菱和黛玉的确很有缘,首先她们都是苏州人氏,其次香菱和英莲这两个名字都起自于莲,她的判词也有荷花的意象,这与林黛玉掣到的荷花签相互照应,而且黛玉也是因为香菱掷骰子掷了个六点才数到自己掣的签,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看到一脉相承的印记。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父亲林如海本是姑苏人氏,祖上曾有世袭爵位,自己通过科举入仕,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的出身更为高贵,是荣国府贾母最小的女儿,真正的千金大小姐。然而由于贾敏早逝,林家又支庶不盛,林黛玉只得客居荣国府,没几年父亲林如海也去世了。甲戌本在写到林如海籍贯时有一条侧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特别强调了林黛玉是苏州人。林黛玉多愁善感、灵性诗意、重情率真,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整部小说的情节主线之一。

十二钗正册中还有一位苏州女子,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在玄墓山蟠香寺带发修行,法名妙玉。玄墓山位于苏州光福镇西南,这一带在明清时期已成为著名的赏梅胜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多次到光福探梅,乐而忘归。据书中邢岫烟所说,她曾租住在蟠香寺,和妙玉做过十年的邻居,这说明妙玉从小是在梅花丛中长大的,因此她深具梅花情结,于是便有了《红楼梦》中梅花雪水烹茶、访妙玉乞红梅等精彩的段落,据此我们还可以推测出邢岫烟可能也是苏州籍。温和天真的香菱,目下无尘的黛玉,高洁孤傲的妙玉,端雅稳重的岫烟,她们都具备了美丽善良兼有才华的特点,在文学史上留下光彩熠熠且带有苏州属性的典型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苏州女子远不止上述四位,那些跃然纸上的吴门佳丽,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无穷的品读空间。

《红楼梦》数度提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比如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谈及唐伯虎;
第二十六回贾宝玉和薛蟠有一番关于“庚黄”“唐寅”的大讨论;
第五回秦可卿的卧室也挂着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唐寅,字伯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那恃才傲物、落拓不拘的性格,或许与曹雪芹产生了某种共鸣,于是乎在书中频频出现。清朝唐仲冕《六如居士外集》之“唐伯虎佚事”有记:“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由此可见,唐伯虎的葬花之举比林黛玉还早两百多年。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有语:“昨朝花胜今朝好,明朝花落随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身比今年老。昨日花开又谢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诗句萦绕着感花伤己、祸福难料的叹息,若与《葬花吟》对照来看,那些“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辞章意境,或以唐伯虎的诗句为蓝本也未可知。

唐伯虎出身小商之家,代表着新兴的市民阶层,他的艺术创作常涉时事风物,反映民生疾苦,并敢于将笔端直指统治阶层,这正是他深受吴地百姓喜爱的原因之一。然而唐伯虎的人生遭际却异常坎坷,“会试泄题案”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宁王反叛又将他的入仕理想彻底击碎,无可奈何之下,才不得不消解了世俗名利之心。因此在唐伯虎的艺术作品中,常常借助带有怨弃的女性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悲情,生活中则通过放浪形骸的叛逆行径来掩盖内心的遗憾伤感。唐伯虎既有读书做官的仕宦思想,也有自由解放的精神追求,直至经受连番打击后顿感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于是失意逃禅,自号“六如居士”。

不平静的生活产生不平静的艺术,唐伯虎创作的那些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成为与后人心灵相通的纽带。纵观唐伯虎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复杂矛盾的心态,颇似《红楼梦》中那块无材补天、日夜悲号的顽石,我们有理由相信,曹雪芹应该会在唐伯虎身上找到创作的灵感。

《红楼梦》中,为了筹备元春省亲,贾府上下足足忙了一年,贾蔷被派往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负责整个家班的筹建工作。这里所说的家班就是家乐戏班,以昆曲表演为主,宦门豪族在家中蓄养优伶之风兴起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嘉庆年间日趋衰落。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词优美典雅、行腔流丽婉转、表演生动细腻,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和高度文人化的戏剧艺术。苏州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作者所处年代正是昆曲最兴盛的时期,皇帝痴迷昆曲,王公豪门、文人雅士更以欣赏昆曲为荣。

作者的祖父曹寅不但通经史、工诗文,还能著传奇、编杂剧,曹寅的学生王朝瓛在《楝亭词钞序》中有云:“公尝自言,吾曲第一,词次之,诗又次之。”这段记载充分反映出曹寅对自己戏曲创作的自信。曹雪芹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能诗善画,兼通曲辞,确有乃祖风范。甲戌本第五回有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有夹批“看此一曲,试思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却立意要作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上述批语也揭示了曹雪芹是作曲高手的事实。

《红楼梦》通过昆曲曲目和曲牌来烘托氛围、刻画人物、埋下伏笔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第十八回,龄官执意不演应景的《游园》《惊梦》,定要换作不合时宜的《相约》《相骂》,刻画了她倔强的性格。而元春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预伏后文四件大事,暗示了贾府和主要人物的结局,这些都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妙和对昆曲的熟稔。

《红楼梦》中由家班引出的情节常令读者津津乐道,龄官画蔷、藕官烧纸、芳官唱的《赏花时》等,都对贾宝玉的成长开悟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五十八回写到宫中一位老太妃薨逝,“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因此贾府解散了家班,不愿走的伶官们分散在园中使唤。书至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吩咐将原来分在园内的女孩子们全部遣发出府,芳官、蕊官、藕官不愿聘嫁,一心要出家为尼,被水月庵的智通和地藏庵的圆信拐去当了使唤徒弟。自此以后大观园里再无这些伶官们天真淘气的身影,曾经的青春乐土变得寥落凄清,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贾府败亡的征兆已显露无遗。

贾府凡遇上过年、寿辰等喜庆日子,都会叫戏班子来府里演戏,演出的剧目除了昆曲以外,还有弋阳腔和杂剧,诸如“打十番”“耍百戏”“莲花落”等节目也时常出现。《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写尤氏操办王熙凤的生日,安排得十分妥帖热闹,“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说书”就是指流行于江浙一带的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传统曲艺形式——弹词,“男女先儿”指的是表演弹词的艺人。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写到“便有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儿进来,放两张杌子在那一边命他坐了,将弦子琵琶递过去”,描写的就是弹词的表演形式,虽然女先儿准备的新书《凤求鸾》没有演成,却勾出了贾母的一篇《掰谎记》,还让王熙凤展现了一回伶牙俐齿的好口才。

第六十二回写到众人凑了份子在红香圃摆下宴席,给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和平儿四位寿星过生日。两位家中常走的女先儿又进园来“要弹词上寿”,为大家助兴,这里写明了女先儿表演的是弹词。哪知道这些小姐丫头们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难得没了管束,正要趁此机会尽兴闹一回,于是让女先儿到前头议事厅上说给薛姨妈听,他们自己喝酒行令、划拳取乐。

弹词又称小书,其唱腔具有地方色彩,尤以苏州弹词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另有一种只说不唱的表演形式叫作评话,又称大书,评话和弹词总称为评弹。苏州评弹发端于明清之际,但当时说书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直到“七品书王”王周士的出现,才让这一现象逐渐改观。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王周士在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建了光裕公所,苏州评弹开始有了自己正式的行会组织,由此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兴旺景象。今天,苏州评弹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而《红楼梦》也让苏州评弹在其发展史上定格下了惊艳的一瞬。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和第五十四回把贾府的气派渲染到了极致,元宵之夜但见阖府亮灯,唯闻满台响钱。书中写贾母命人在花厅摆了十来席,席旁的宴几上都有一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皆是一位叫作慧娘的姑苏女子所绣。曹雪芹不惜笔墨描写了慧娘的生平和她的刺绣技艺,说她出身书香宦门,精于书画,偶尔绣一两件针线自娱,所以在市面上很难觅得。慧娘的绣品格调高雅、针法精湛,被称为“慧绣”。“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因此“慧绣”更成了千金难买的稀罕物,即便以贾府之荣也仅得两三件,上年还进贡了两件,如今只剩这一副共十六扇的璎珞,贾母爱如珍宝。

(清)红色缎绣缀象牙璎珞佛衣(黄骋宇 供图)

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这副让贾母爱如珍宝的藏品应该就是苏绣台屏(置于几案上的观赏性小屏风,屏心为苏绣图案),但曹雪芹在此处用了一个特殊的名称“璎珞”,也有不同的脂钞本写作“缨络”。璎珞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解释为“编玉而悬于身者”,因此从斜玉旁,原指佛教文化中的一种装饰品,多为颈饰。笔者曾在苏州市吴文化博物馆“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看到一件“红色缎绣缀象牙璎珞佛衣”,这是藏传佛教高僧在重大宗教法事时所穿的服饰。佛衣以红色绣缎为底,上以苏绣工艺绣饰图案,表层缀饰染红色象牙璎珞,取材珍贵,做工精妙,由内务府督办,苏州织造承制。

璎珞出现在《红楼梦》的频率很高,薛宝钗和王熙凤都戴着璎珞,甲戌本夹批还特别作了注解:“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如前所述,璎珞作为颈饰来指代项圈与其原意比较接近。而缨络是指穗状饰物,有缠绕的意思,还可比喻束缚人的世网。根据“慧绣”的工艺特点,偏旁应从“丝”,故采用缨络指代绣品更为合宜。但璎珞饰品也常常做成网状,与缨络似可通用,实在难下定论。最令人不解的是,曹雪芹为什么放着项圈和台屏两个现成的名称不用,非要挑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璎珞来指代呢?或许他想借此传递出《红楼梦》的“色空”观,抑或这个词能勾起织造署的记忆,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慧娘这个人物形象其实与十二伶官等人都可归入前文“苏州女子”的范畴,在小说创作的年代也都能找到现实原型,并非曹雪芹凭空臆造。吴世昌先生曾撰跋文曰:“(《桐桥倚棹录》)卷八记名媛柳伴月,以所绣诗画谋生,可比《红楼梦》五十三回贾母所赞慧绣之才女。盖当时江南确有此风,文人以书画为业,巧妇以女红谋生,自食其力,固犹贤于斗方名士之弹铗求鱼也。今日苏州名绣,销售中外,良有以也。”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技艺特色可用“平、齐、细、密、和、顺、光、匀”八字来概括,古老的苏绣工艺经过不断发展创新,今天以各种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红楼梦》中关于苏绣的文字,能够拉近读者与这本巨著之间的时空距离。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挨打之后在怡红院内养伤,因口渴想吃酸梅汤,袭人为他伤势着想,冲了碗糖腌的玫瑰卤子,他又嫌吃腻烦了不香甜。王夫人听说后,让彩云拿了两小瓶贡品清露(香露)给袭人,分别是“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就香得不得了,这下连挑剔的宝玉尝了也觉香妙非常。

书里写的清露(香露)又称花露,就是各种花叶经蒸馏所得的香液,据清朝顾禄的《桐桥倚棹录》卷十所载,花露品种竟达40个之多,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具有养胃和脾、疏肝顺气、悦颜明目等功效,虽不及“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却也堪称人间佳品。花露在清朝是江南进献皇室的贡品,尤以苏州虎丘僧人所制最为有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就曾进贡过花露。

制作花露的原材料是四时花卉,而虎丘山塘一带早在宋朝已逐渐成为苏州花卉的主要产地。据史料记载,这一局面的产生源于苏州人朱勔,他为了逢迎宋徽宗,搜求珍奇花石进献,竟然不惜破屋拆墙、毁田掘墓,且又恃宠横暴,圈地造园,搜刮民脂民膏,给东南地区百姓带来极大灾难,最终成为激起民变的重要原因。

朱勔被宋钦宗处死后,他的后代被禁止从事士农工商这样的平民职业,只得住在虎丘山麓,靠着侍弄花木的技术谋生,渐渐形成了种花卖花的产业链,像花露这种高附加值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到了明朝中后期,虎丘花市逐渐成为江南花木贸易中心,后来又创立了全国最早的花卉行业公所——苏州花商公所。清朝俞史南《虎丘竹枝诗》有云“阖闾霸业夕阳边,七里花香带碧烟”,形象地道出了虎丘山塘地区花潮香海的盛况。

再讲一个与虎丘相关的记忆,《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写薛蟠去南方贩货回到京城,特地从苏州给妹妹薛宝钗带了一箱文房四宝和闺阁用品,除此以外还有当地出产的玩具和手工艺品,有“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因为这泥像捏得“与薛蟠毫无相差”。

书中写的这门手艺叫作捏像,也称塑真,在康乾时期极盛。据清朝常辉的《兰舫笔记》记载,捏像通常捏的只是头部,捏像者按照顾客的肤色取一丸泥,边捏边谈,少顷即成,连皱纹、疤痣都分毫无差,再贴上须发,可谓纤毫毕现、惟妙惟肖。晒干后装上事先做好的可活动的木头身子,根据顾客需要搭配衣冠鞋袜,放入楠木匣,匣中陈设微缩家具、文房字画,再用铁线纱罩在匣外,一件完整的捏像工艺品就制作完成了。

据《桐桥倚棹录》记载,虎丘山有一处泥最润,俗称滋泥,捏像必用此泥,故而产生了“虎丘泥人”的名号,渐渐成为苏州泥塑的金字招牌。清朝张紫琳《红兰逸乘》载曰:“虎丘捏相,老少男女,神气宛然,固绝技也。尝闻工人云:‘用井底金沙泥和蜜丸之,则肥瘠美丑,得心应手矣。’但未知始于何时,曹雪芹《红楼梦》有之,想国初已有之。”可见捏像这门绝技至少在清初就已诞生了。另外,书中提到的“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叫作“戏文泥人”,和捏像同属于苏州泥塑的范畴,但二者是不同的工艺。据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记载,当时流行一种既可当玩具又可作为吉祥物的泥塑偶人,称为“磨喝乐”,市场上工艺水准最高的“磨喝乐”就出自苏州匠人之手,“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后来的“虎丘泥人”则视为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虎丘山塘地区因为水陆交通便捷,成为文化商贸的聚集地,明清时期会馆林立、店铺众多,经过此地的商贩游客可以购买土产带回家乡馈赠亲友。薛蟠虽然是个骄横跋扈的呆霸王,但出门在外还不忘给妹妹置办礼物,体现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这正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将人物形象丰富复杂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把真实还给人物,把定义权交给读者。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在己卯本和庚辰本中原缺,推测这两回可能还在修改润色中,所以曹雪芹没有拿出来让人誊清。其他版本中这两回存在繁简两种文本,繁本有李纨让丫头素云给探春送“菱角、鸡头”的一大段文字,简本没有这段情节。纵览全书,这两种水生植物曾多次露面。第三十七回写袭人给湘云送了两盒鲜果糕点,其中一盒装的就是“红菱和鸡头”;
第八十回写香菱说起自己名字的时候也举了“菱角、鸡头”的例子。水红菱(菱角)和鸡头米(芡实)是江南人餐桌上的传统食材,与茭白、莲藕、水芹、慈姑、荸荠、莼菜合称“水八仙”,尤为苏州人所钟爱。

猜你喜欢璎珞虎丘唐伯虎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7期)2023-01-15离婚吧,霍先生文学教育(2022年6期)2022-06-30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现代苏州(2022年9期)2022-05-26离婚吧,霍先生时代文学·上半月(2022年2期)2022-03-17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高中时代(2019年3期)2019-04-15唐伯虎装傻避灾祸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一串红璎珞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7年37期)2017-11-06唐伯虎赞画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8期)2017-09-12唐伯虎送画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7期)2016-05-14

推荐访问:红楼梦 苏州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