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五篇)

时间:2023-04-07 17: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篇一

作者:土土的土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来进行远程教育,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很多自己想学的东西,诸如能力天空这样的平台就可以提供给我们许多精美的课程,那么,远程教育具体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远程教育学科成熟独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起源于古时代中国的有关论述(谢新观,2001);

2、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的有关论述(丁兴富,2002)。在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都有以异地为特征的远程现象。中国古代的远程教育现象是一种古老的初始型的远程社会教育现象,同近代、现代的远程教育现象不尽相同。下面介绍下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美国的远程教育以其多样的媒体手段、广大的生源及其成熟的商业化服务为教育界关注,更成为我国远程教育界研究和学习的对象。然而,在美国远程教育的历史上,网络教育只是一种近期的现象,它的成败得失尚有待于时间的考验。特别是当商业的动机和行为介入远程教育之后,结果往往与期待不尽相符。本文试对美国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到网络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案例,略加思考和评论,以为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教育提供一点前车之鉴。

远程教育的早期形式为函授教育、校外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函授教育首先出现在近代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故乡——英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对传统教育的形式和规模提出了挑战,并成为函授教育产生的直接动力。英国的伊萨克·皮特曼在1840年首先应用函授方式教授速记,随后的年代里,英国各类私立函授学校和学院纷纷设立各种职业技术培训课程。英国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起于100多年前的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社会舆论要求大学能够冲破传统封建特权和宗教的限制,在古典大学之外新建大学,将大学的各类教育活动推广到校园外,直接面向社会公众,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英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使用开放电子课件的机构就是开放大学。40年前,它创立了远程教育,而且它的教育网站openlearn上的注册者不仅来自英国,可以说是遍布全球,包括美国、印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摩洛哥、墨西哥、塔吉克斯坦、中国、南非和加纳。

法国在教育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教育行政单位划分是学区和分学区,目前法国按照地域分布共设置了28个学区,政府任命了30位学区长。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属于特殊的学区,即负责全国远程教育体系的学区,成立于1939年,如今已经从一个函授学校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远程教育提供者,在促进法国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机构的扩展和新的战略定位,在欧洲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是一个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多种教育的资源中心。中心集成了法国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其中包括从幼儿到成人的3000多种课程。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有8个学院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按照专业划分承担着不同的培训任务:poitias提供语言类教学;vanves提供教师资格考试各类课程;lille提供国家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即公务员考试课程;touloure提供幼儿及小学教育课程;roven提供中学课程;rennes提供15~18岁高中高考前培训课程;lyon提供财会、卫生及社会学专业课程;grenoble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按照专业划分是基于各地的不同需求。

我国函授教育发生于20世纪初。1902年, 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该会创办初期以编教科书为己任, 继仿通信教授法, 刊行丛报。此即我国函授教育的始源。辛亥革命后, 商务印书馆在1914年创设函授学社, 为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但在当时旧中国统治者并不支持, 所以没有多大发展(林志全, 1988)。中国远程教育的战略革新和新起飞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1999年1月在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

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拉开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任务、教学模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 我国远程教育学科(或研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是前学科时期(又称萌芽期, 20 世纪初至20 世纪70 年代末)第二阶段是学科独立期(又称形成期, 70 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三阶段是学科转型期(90 年代末期至今)。时至今日, 远程教育的学科和专业自主独立意识日益增强, 开始转向全面发展阶段。当然,尽管远程教育现在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网络课程缺乏情感交流。传统的授课方式,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书本以外的许多东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教师诙谐幽默的授课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因此加深记忆,以至终身难忘。当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不动声色的、毫无感情的物体,如何赋予这些客观物质以丰富的情感交流能力,这对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2、网络课程带来的自闭性。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相对自闭的环境。纯粹的网络学习是通过一套网络设备完成相互交流,无形中减少了与人群的直接接触。虽然网络可以将整个世界展现在其中,但毕竟是一个世界,应该承认能完全代替现实。因此应当有机地将网络课程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才不至于在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隔离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系。

3、网络课程带来的其他副作用。首先,网络课程的学习易产生疲劳。面对一个固定的机器,眼睛长时间盯视屏幕会带来视疲劳;
使用终端时,身体的固定、姿势加上有时枯燥的学习内容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往往是人们放弃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要求网络设备的设计者要从多方面考虑,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也应该特别注意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其次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上课听讲,下课思考的,这种习惯会对网络课程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尽管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人们也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对于中国网络教育行业未来走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环境层面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带宽限制,可供选择内容不够丰富,以及学习者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制约网络教育发展。其中带宽尤其是重要因素。带宽不足,多媒体课件无法通过互联网实现播放,影响网络教育课程传送质量,进而影响学习者学习意愿。根据cnnic调查,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2650万,使用宽带上网用户使用比例仅占5%。到目前,我国多个宽带接入运营商正在加大宽带接入推广力度,宽带上网普及率在未来几年内大幅上升。另外,随着卫星手段及视频系统技术不断成熟并在网络教育应用层面扩大。预计2-3年后,网络教育市场将进入稳定的成长时期。

从需求层面上,社会认可度不高成为制约网络教育推广的重要因素。对于学习者,进行学习前的宣传推广,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以及学习动机的引导,将是影响学习者接受度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而言,调研资料表明,正如一般管理系统及管理理念推动一样,高多调制解调接口技术等。超文本网络链接技术,各种信息搜索、浏览技术。局域网络交互技术,电子课堂教学技术。

学习地点家庭为主,学校、办公室亦可学校、家庭、办公室均可家庭为主,学校、办公室亦可学校教室学校教室主要优点突破时空限制,教学信息双向交流,教学统一管理,承认学历。学什么、怎样学自主确定,学习活动自由进行。发挥了电视远程直播、电脑网络交互与电话应答的综合优势,能实现大面积个性化交互学习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教学进程可随机控制。网络控制权在教师,教学按预定程序进行,不受外界网络干扰,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主要缺点缺少面对面教学的氛围。易迷航,变为漫无边际的浏览。对编导教摄播控系统

要求高,学习内容要有广适性与伸缩性。易受外界干扰,甚至因网上拥挤而中断教学。上internet受到限制,难以自由利用网络资源。

与美国相比,中国网络教育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高等教育领域中,美国目前有1500多所大学开设网络教育,占总院校44%,166万人在接受各种层次的网络教育。到2005年,90%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将提供网络教育。而中国1166所普通高校开设网络教育院校仅占4-5%,有近60万学员接受高等教育。(2)职业培训领域中,美国500个大企业中已有接近60% 开始以网络教育作为教育训练的主要辅助工具。在中国,利用网络教育进行企业培训才刚刚起步。

中国,有着巨大的网络教育市场。可以通过以下数据表明:(1)idc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网络教育市场每年接近70%速度增长,到2004年市场规模将由170亿美元增加到230亿美元。1999-2004 年复合成长率高达 68.8%。据idc预测,2003年亚太地区的网络教育市场总值可达10亿美元,其增长超过欧美。(2)idc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亚太地区电子学习开支仅占全球电子学习收入的1%,到2005年,中国和韩国将名列前茅,在亚太地区有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有10%的企业将采用电子学习。(3)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目标中,到2005年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学习注册人数达到500万。

对于中国网络教育行业未来走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环境层面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带宽限制,可供选择内容不够丰富,以及学习者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制约网络教育发展。其中带宽尤其是重要因素。带宽不足,多媒体课件无法通过互联网实现播放,影响网络教育课程传送质量,进而影响学习者学习意愿。根据cnnic调查,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2650万,使用宽带上网用户使用比例仅占5%。到目前,我国多个宽带接入运营商正在加大宽带接入推广力度,宽带上网普及率在未来几年内大幅上升。另外,随着卫星手段及视频系统技术不断成熟并在网络教育应用层面扩大。预计2-3年后,网络教育市场将进入稳定的成长时期。

从需求层面上,社会认可度不高成为制约网络教育推广的重要因素。对于学习者,进行学习前的宣传推广,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以及学习动机的引导,将是影响学习者接受度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而言,调研资料表明,正如一般管理系统及管理理念推动一样,高层主管态度将是左右企业应用网络培训重要因素,系统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高,积极应用网络培训的将是规模较大企业,而非中小企业。此外,缺乏整体规划、企业文化及策略无法有效配合,也是推动企业网络培训应用主要困难。

从服务商层面上,网络教育硬件供应商,服务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并帮助客户改善产品功能,增加客户数量,树立良好口碑是技术提供商所面临的课题。在内容方面,能够提供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学习内容提供者将有机会成为市场的赢家。可以预见,以学校、出版社、管理顾问公司、研究机构为主的内容提供商将成为未来网络教育界积极争取合作的对象。

最后,尽管如今远程教育发展迅猛,我们应把握好它的优势与弊端,运用它的利处,选择好的网络教育平台,譬如能力天空等,选择好的课程,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篇二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

长期从事远程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较为系统地引进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
实际主持完成国家“八五”、“九五”远程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

教学模式 个性化、协作式

试点的核心任务是探索网络环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从试点情况看,各个院校和学习中心的条件不同,技术模式不同,学习和教学模式也不同。学生在媒体支持和网络环境下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与协作学习、集体学习(包括集中面授)等多种方式学习。由于学生的分布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采用的媒体组合不同,学习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师生之间,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处于一种“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远程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学习模式在多元化中有趋同,适应“分离状态”的个性化学习和“再度综合”的协作式学习正脱颖而出;
同时这种趋同中又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多元化与趋同的交叉作用与结合是推动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模式发展的动力。

个性化学习首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self-regulate),能主动运用和调控元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实现远程教育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理想。其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我导向(self-direct),自主地为自己选择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使学习彰显出个性化色彩。

协作式学习,技术不是难题,学生也有结识学习伙伴的需求,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法的改革。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克服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协商、沟通,形成共识,分享成果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探索阻力还很大。阻力主要来自习惯,来自人们对面对面集体教学的依赖。因此局部地区出现向传统式教学回归是不足为奇的。学生尚未体会网络学习的优越性,没有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致使远程教育的潜在优势得不到发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结合了东西方学习文化的优势,有利于解决远程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远程学习模式的变革。因此,试点更应该在教与学模式多元化和趋同的背景下,着重个性化与协作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学习支持服务 多元化、多功能化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关键之一。

远程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不能经常与老师当面接触的情况下,如何得到周到的服务和及时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依赖于网络学院和学习中心提供的人际间面对面的咨询服务,一方面要依赖于学校通过网络等技术提供的服务。试点以来,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电大系统框架,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学习中心这个层面介入了远程教育;
其系统结构也由原来电大系统的5级减少到网院和学习中心两个层级。系统层级的缩短,利于信息畅通,减少信息损失。一所网院在各地的学习中心,可能分属不同的教育形式,而同一学习中心可以同时为多所网院提供服务。加上企业、公司的介入,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已经出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倾向。

从理论上讲,多元化带来竞争,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但是,过度的竞争会严重地影响服务质量,个别院校的学习中心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因此规范管理和服务的问题就成为了重要问题。多元化中的趋同,以及规范服务需求都要求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怎样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是完全依托电大系统,还是有条件的都可以建设?依托电大系统,是由中央集中控制

还是建设一些地域性平台?一般而言,地域性的学习服务体系容易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容易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基层组织—社区学习中心接轨。这样,公共服务体系也可能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如果出现这一局面,那么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竞争的就是服务的意识、质量和特色,比较的就是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人文关怀。受益的是学生。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科技含量的提升,将促使智能化的技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浮出水面。无论系统多么复杂,对学生来说,他只要在当地的终端接触这个网络,就能享受这个网络提供的服务。因此,趋同的公共服务体系一定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多元化的问题和趋向。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更加重视人文关怀,提供人文氛围。远程教育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除提供学习方面的问题解答外,还为学生提供有关心理方面,如知、情、意等问题和困扰的咨询,以尽可能地弥补远程学习者缺乏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校园人文环境熏陶等方面的不足。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中国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将在规范服务和特色服务的压力下,向多元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管理 质量效益型

教育部制定了“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将管理列入了“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并审慎地决定试点从重点大学做起。政府对试点的管理主要采取了双重“准入”、年报年检、质量认证和评估等制度。所谓“准入”,教育部对重点高校试点实行了“准入”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远程学习中心也实行了“准入”制度。2002年7月教育部更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

目前,试点高校的管理有从高校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管理向横向联合、行业自律方向转变,从阶段式的对重点环节的管理向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实践呼吁实施横向联合认证制度,从行业角度来规范各远程教育机构的服务行为,建立一种有序的横向联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纵向上正在形成一个注重教学反馈,抓教学全过程管理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上述管理及其改革和发展,都是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控制型的管理。随着试点的深入,在远程教育基本规律的支配下,尤其是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下,这种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必然要向质量效益型的管理转移。可以认为,质量控制型的管理具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而质量效益型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笔者在1996年就曾论述过,远程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其质量与普通面授教育可比,而在效益上必须有明显的优势。”关于质量的可比性,一些研究认为,远程教育对象与普通面授高等教育对象的基础差异太大,即使是在教育过程完成后,比较两者的相对提高幅度也是不公平的,但是达到同层次教育的基本合格标准应该是无疑的。这一点远程教育已经做到了。关于效益,多项研究表明,远程教育在前两代具有固定成本大,而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小的经济学特点,到了网络时代,这一规律是否仍然存在需深入研究。有专家认为,可变成本有可能不随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对学生个人分摊的费用来说。但就远程教育机构(网院)而言,生均成本仍然具有随学生人数的增长而下降的性质。也就是说,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仍然有“规模效益”,同样可以推理有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所谓适度规模,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可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注册学生的最大规模。在这个点上,质量和效益双赢;
规模偏小,质量是有保证,但效益会受损失;
规模过大,质量无从保证,效益就是负效益。当然,适度规模是一个随教学条件变化的动态的概念。

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逼近适度规模办学。值得庆幸的是,远程教育重视效益的同时,并未偏废质量。多项研究表明,远程学习的学习效果与传统面授方式并无显著的差异。英国开放大学在全英大学排行中,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科研水平一直位居前列,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校前校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总干事约翰.丹尼尔在1998年上海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上的报告中表明,远程教育把一些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人培养成为合格的大学层次的专门人才,这本身就是质量上有把握的证明,更何况远程教育是以低于普通高校的成本完成这一培养过程的。

决策 法制化、科学化

从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政策和法规制定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决策已经从少数政治家个人决策,或集团首脑个人决策向领导集体与专家系统决策转移。“智囊团”和“参谋班子”应运而生。作为具有晚现代性迁移重构机制的远程教育更应重视专家系统的作用。

决策系统的另一变化是讲究科学依据,制订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充分的调研(大样本的调研),有意识地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结论为决策基础。在决策前还需要有试行或试点的过程。在取得试点经验后,再形成正式的政策和法规。一旦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确定,无论领导层是否发生变动,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在执行中取得充分依据后可以进行局部的修订和调整。决策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部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决策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专家组的作用,并立项抓了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以2000年10号文件等为代表的有影响的政策,使决策逐步走向科学化的轨道。但是在专家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结构组成上,在课题的支持力度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在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性上仍有许多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对整个试点工作的部署,合理地分配试点任务,以及在发展远程教育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联系上,应做全面的、高屋建瓴的规划,重点扶持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使远程教育决策在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方面起表率和示范作用。

合作 多方位、集团化

试点初期,教育部对试点院校的试点工作并无明确分工;
67所进行试点的院校各具特色;
资源建设和共享有一定难度;
各校校内外网络教学和资源建设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随着试点的深入,试点院校共同认识到,许多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是依靠高校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国家统筹规划、研究,提出科学决策;
试点共同任务的驱动要求试点院校协作攻关;
国内其他教育形式和境外远程教育的竞争,要求各校优势互补,联合办学;
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从校内外网络教学的统筹做起;
集中优势力量,最重要的是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这三支队伍的力量。上述共识推动远程教育出现了多边合作的趋势和集团化的倾向。

高等学校发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技术、资金和灵活的机制都是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亚洲开发银行2000年的一份报告就呼吁高等学校要与企业联合共同发展远程教育。我国远程教育界从试点伊始就已经出现了校企之间联合与共建的萌芽。相当多的院校与公司已经开始合作,有的还实现了公司化或公司化运作。这种合作或企业化最终会成为远程教育大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大趋势下,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67所试点高校成立了协作组;
农林,师范等行业院校之间或成立联盟或筹建协作组;
上海六校联合招生;
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以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为纽带,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的协作攻关和技术应用试点联合办学,强强合作,为远程教育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高水平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服务管理标准化等都起到了开创和示范的作用;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电视台)、教育技术(电教馆)和网络教育(电大和网院)三支队伍,实行公司化、产业化运作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多边合作动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共同任务驱动和竞争压力下,我国远程教育多边合作与集团化的趋势将日渐明显。

运作 市场化、产业化

在国内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之前,国际上已经有远程教育产业化的论述。将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类比,提出远程教育工业化教学的基础理论。随后,他和其他一些专家,又论述了在后工业化社会远程教育的服务属性和产业属性,即第三产业属性,论述了远程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竞争性与全球化的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势。现在国内关于教育产业已形成共识,但能否产业化还有争论。在诸多教育形式中,远程教育有望脱颖而出率先实现产业化。

远程教育产业化,将使远程教育院校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公平竞争,讲求质量,讲求信誉,讲求规模效益。竞争和创新将给远程教育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活力。

试点已将远程教育推向了市场,远程教育已经在为自己的商品作广告。而买主(学生)不仅希望了解他们学习的性质,而且要知道他们要花多少时间,交多少作业,付多少学费,以及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含金量多大的文凭。试点以来,有些院校在引入资金、技术和运行机制,在公司化和公司化运作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即使没有与公司合作的网络学院也已经置身于远程教育市场。因此从高等学历教育入手开展试点,的确是一种资金、技术和经验(包括运作机制)的原始积累。远程教育产业也可能与其他it产业一样,有时会出现泡沫现象,那也无伤大雅。产业化的车轮将伴随这一朝阳事业的发展滚滚向前。

战略 全国化、本土化、全球化

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三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教育部强调通过试点,推动优秀教育资源向西部输送,促进西部教育质量提高,并指出支持西部教育是所有试点高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为远程教育的全国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全球化。而西方正在利用其经济、科技和语言的优势,通过远程教育的快速传播,加速西方文化的东扩,这就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这一冲突,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我国做出了有限开放教育市场的承诺。“有限开放”很可能就是以网络为媒体的远程教育市场。在远程教育国际化这一背景下,更引人注目的是本土化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实现远程教育国际化,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境外远程教育的本土化,在保持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根据国情和民族特点,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吸收和应用国外优秀文化。只有本土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而不是全盘西化;
也只有本土化,世界才能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把这些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具优势。中国的远程教育完全可以以华语教学作为开拓国际远程教育市场的重炮。

远程教育的全国化、本土化和全球化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更深层次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技术推动下全球一体化的产物,三者紧密关联,互相促进,在保持我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推动远程教育走向世界。

对策和建议

远程教育具有事业、产业和专业等多重属性。在三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专业和学科建设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为此,建议教育部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学科建设,与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相结合,重点扶持华

南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两个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中“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这一凝炼学科方向的建设,取得标志性的成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好华师等网络学院示范工程。

遵从远程教育从高等学历教育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转化的趋势,重视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在经验、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始积累,包括试点初期示范班的经验积累,重点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的联系,研究试点结束后发展中国远程教育的战略部署,为真正实现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初衷,铺垫理论和实践基础。

支持试点院校开展基于网络的教与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既要遵循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学与教模式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又强调发挥各校的优势和特色,进行模式创新,特别注重和推动个性化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

有意识地研究教学需求,以此带动技术发展。同时,跟踪基础技术和知识媒体的前沿发展,重点抓好前沿技术和知识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重视常规媒体的交互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的选择余地,并研究执行远程教育标准,实现平台互操作和资源共享的实际问题。

研究学习中心的现状,以提供完善周到的学习服务为目标,规范学习中心的行为;
树立学习服务意识,把创建样板和智能学习中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与扶持特色学习中心相结合,建设规范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适应不同地域和条件的多功能、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开展远程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模型的研究,研究网络教育认证、评估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
组织专家研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规律,讨论“适度规模”办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实现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双赢”提供依据。

建立一支中国远程教育真正的专家队伍,以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为主,兼收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家。教育部要加强试点的总体部署,明确各试点单位的任务和责任,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规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决策的科学化。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延长试点周期,并有效组织重大课题的攻关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支持试点院校的联合办学和协作攻关,研究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各种问题。建议教育部牵头组织同行业的网络学院联合共创若干国家级的虚拟大学,使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和效应得到重大提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在这方面为普通高等教育做出示范。

着力研究远程教育产业性质和市场规律,扶植远程教育产业,探讨中国远程教育产业化的途径。

研究通过远程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的问题。重点研究中国加入wto后远程教育的新格局。重视开放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后的本土化对策研究,研究抓住机遇,通过华文教育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远程教育走向世界的问题。

我们深信,假以时日,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会巩固其生存和发展“在质量上可比、在效益上有明显的优势”的基础,发挥其在教育观念、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优势,更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交互性强、资源丰富、时空灵活和理念创新等理论上的特点,转变成教育实践和教育竞争的优势。实现远程教育事业、产业和专业的协调发展,开拓中国远程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国际远程教育的繁荣做出中国远程教育工作者新的贡献。

诚然,远程教育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对这一新生事物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持续研究。此外在我们掌握的现象和事实中,难免有一些未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假象和烟雾,有一些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并无推广意义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对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理和大教育的发展变化,都会左右远程教育的发

展,都会使远程教育这样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的发展产生波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远程教育注定要走一条风雨兼程、曲折多舛的发展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作者并不是预言家,再加上作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对趋势的推断未必句句言中。但是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阐释作者对远程教育的理解、认识和研究成果,与同行共勉,供读者参考。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的访问学者、研究生和教师,他们为本文撰写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参考文献】

1、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3、丁新、孙绿怡,“论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性与教学现代化”,《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4、r,,,differencesincompetenciesbetweendoctoralstudentson-campusandatadistance,theamerican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volume15,number2.20015、arayananandaixaperez-prado,comparingweb-basedandclassroom-basedlearning:aquantitativestudy,journalofresearchontechnologyineducation,winter2001-2002:volume34,number26、丁新,“远程教育观念、教学法和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4期

7、丁新、任为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分析与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6期

8、丁新,“远程教育媒体观”,《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1-12期

9、刘海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期

10、丁新,“现代远程教育-从广播电视教育到网络教育”,《信息时代的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篇三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近代以来,学校校园围墙内的教育几乎成了正规教育的惟一代表,教师课堂讲授儿乎成了正规教学的惟一形式。然而远程教育的兴起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虽然,远程教育以其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就赢得各国教育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事。但是,其历史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 19 世纪中叶。远程教育发源于函授教育。20 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的普及和大众媒介的广泛应用,多种媒体教学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及至世纪之交,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远程教育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一.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源 远程教育发源于函授教育。而函授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中叶的英国。英国这个近代产业革命和资本土义的故乡,也是近代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故乡。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对各种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压力。因此,就有了近代学校的出现,有了成人教育的出现,也才有了远程教育的出现。

函授教育就是利用印刷教材和通信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函授教育首先发生在职业技术培训。1840 年,英国人伊萨克·皮特曼将速记教程函寄给学生,他被认为是函授教育的始祖。大学层次开展函授高等教育的起源则与英美历史上的“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有关。新大学运动第一个有影响的成果就是 1836 年创建的伦教大学。1849 年对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是个重要的年份,伦教大学在这一年首创校外学位制度。1858年,修订后的伦教大学校外学位制度更加开放,并将适用范围推广到全世界。于是,各种函授学院在英国应运而生,为注册报考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学生提供函授教学辅导。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制度为世界树立了一个采用自学、函授、业余夜校等方式发展校外高等教育的范例。因此,1849 年可以看作是世界远程高等教育的诞生年份。对各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第二个历史事件是发源于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推广运动。英国剑桥大学在 19 世纪 60 年代首先倡导大学推广运动,为校外学生开设扩展课程教育。此后,牛津和其他大学相继仿效。美国的大学推广运动始于 1862 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一批授地大学的创建。这些大学的著名口号是:“州即校园”,成为北美远程高等教育的发源之一。这一系列的发展,也为现代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当然,远程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而生。

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学校制度诞生的历史时期。1902年蔡元培先生等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编写教科书和仿通信教授法刊行丛报。这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函授教育,即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源。1914年商务印书馆正式创设了函授学社,这是我国开设最早的函授学校。

在我国,应用各种视听技术媒体开展以成人为对象的各种社会电化教育和以学校学生为对象的正规学校电化教育也是起始于20世纪初。自20年代起开始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此后,广播、电唱、录音等也逐渐引进和发展起来。陶行知即自20年代起就倡导电化教育并身体力行。他不仅在他组织规划的教育活动中利用幻灯、无线电收音机和活动电影,而且租用无线电电台举办教育广播。1936年7月,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并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教育施教区。1937年7月,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

教育指导区41个。1937年后,许多省市也相继建立电化教育组织。1940年,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起步期,也是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和准备期。

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三大阶段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函授高等教育为代表

20世纪50年代,作为第一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的代表——函授高等教育得以创建,当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先驱的普通高校创建函授部和函授学院。这也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其技术代表和特征是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我国函授高等教育在新中国的兴起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原因。新中国政府将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看做是提高当时干部和工农的理论、文化和专业水平,培养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大批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在1954年,教育部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教育视察报告”中指出:函授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件确立了函授教育在所有普通高校中的地位。直至1955年,有7所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共注册函授学生4390人。1955年2月,中国函授教育有了第一批专科毕业生共1600人。195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为对象的海外函授部。从1955年至1957年,高教部和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函授教育的法规,对函授教育的指导原则、任务、目标、开设专业、学期、学生对象、人学考试、教学要求、学制和管理体制作了明确的规定。1957年,已有58所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共计有函授学生35000人。在60年代上半期,函授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1965年,开展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123所,包括理工、农林、医药、文科、艺术、财经、政法、师范和体育各科大学,开设专业138种,注册函授学生189000名,相当于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8%。当年函授教育招收新生74000名,毕业生16000名。从1955年到1965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函授毕业生80000名。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教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我国远程教育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开始了形态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逐渐成为远程教育的手段和媒体。与此同时,相对独立的远程教育主体(机构)也应运而生,即在天津、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相继成立了广播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于1960年2月的北京电视大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开创历史的城市电视大学。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任校长。至此,我国开始了远程教育的第二阶段即广播电视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远程教育是指在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基础上,利用广播电视(卫星和微波)、录音录像、电话电传和计算机以及电信传播等媒体开展的远程教育。可以说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是第二阶段远程教育的技术代表和特征之一。从1960~1966年,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电视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仅北京电视大学一家就培养毕业生8000多名,另有50000人次单科结业。不幸的是,在1966年爆发的*****中,无论是函授教育还是电视大学都被迫中断。

直至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中断的高等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才得以重建和繁荣。1978年,经过10年“**”浩劫的中国,文化经济接近崩溃,中国处于百业待兴的局面,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社会又急需大量的人才,光靠需要高投入的普通高等院校来培养是不可能的。此时,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的彩

色电视网已经建成,举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利用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加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提议引起了充分的重视。1978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制订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是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端,形成了从中央到省、直辖市、地市级、县级的分级办学、管理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络系统。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到1985年,共有注册全科专科生67.4万名,分别相当于同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其他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0%和64%。与此同时,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发展也被提上日程。1980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明确了对加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在组织全日制大学教育的同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展函授和夜大学教育。实践证明,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函授和夜大学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而且效益高的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所有单位和部门都应该充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要在中国充分发挥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作用。”上述“意见”对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政策、任务、办学形式、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经费、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为中国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1980年,重建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只有69所,注册学生总数162134名。自那以后,中国的高等函授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到1986年,提供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37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35%。开设高等函授教育专业286个,占普通高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总数的35%。其中:工科类147个,农林类38个,财经类28个,师范类27个,文艺类18个,理科类16个,其他专业12个。1986年共有注册学生414685名,其中本科生139000名,专科生276000名。1986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函授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过去30年来的工作经验。

199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这是中国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为高等函授教育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条例”第一次明确规定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高等函授教育。“条例”还提出了各级各类函授教育计划的制订、函授教师队伍、课程材料和辅导站三项基本建设的指导方针。1988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向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条例》,并规定其适用于高等函授教育。1997~1998学年,共有635所普通高等学校提供高等函授教育。另有4所独立函授学院。1996~1997学年的注册学生数是896300名,招收新生286400名,毕业生212300名。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远程教育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两个发展阶段后,进入了以网络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这一阶段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开展以双向交互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开放性和现代化建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办学方面取得

了重大进展;
我国政府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远程教育网络,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
我国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以及我国产业界和全社会对开放与远程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长。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从高等教育起步的。1994年,在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共同筹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并建成中国教科网(cernet)。教科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起步。1996年,清华大学等普通高校提出要开展双向交互式远程教育,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同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在黄山召开。在黄山会议上,全国电大教育工作者在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性质和定位、形势和任务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明确了实现“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创辉煌”新战略的基本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在21世纪初将广播电视大学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
做好两项命题:不断扩大电大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实现教学现代化;
实行两项试点:以注重开放和个体化学习为特征的注册视听生教育和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简称专升本);
加强两项基本建设: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和多种媒体远程教学的教材建设;
坚持和扩大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基本方向,即四多: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和多形式;
以及四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和面向农村地区。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

1998年春,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函授大学校长游清泉提出提案“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构建我国远程教育的开放体系”。1999年,我国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并拿出3.6个亿,专门用于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同年3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作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批试点院校。此后,试点院校数目不断扩大,至2001年,试点高校扩大到68所。另外,1999年教育部还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
9月,“cernet 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 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需求。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并颁布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根据这个意见,试点院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如可以自己制定招生标准并决定招多少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有权发放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等。2001年开始我国以网络教育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启动。据2004年数据,我国远程教育投资占教育信息化总体投资的21.2%,达到70亿元。2005年有调查显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超百亿元。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第一次写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这表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共识。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文,正式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示范项目;
至此,全国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达280万。至2007年,我国远程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络学习。

三.当下,远程教育的利弊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我们今天的教育面临严重挑战;
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进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迎接挑战,反战信息时代的教育中,远程教育以其特有的观念.思路.手段和方法将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时代将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上网络的烙印,教育亦然。教育网和校园网的建立,为人们检索文献、学术交流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网络课程究竟会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呢?会不会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远程教育的特点:

1、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等限制,这将有利于解决偏远地区受教育难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接收需要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需要的教育内容,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性的特征,还带来了远程教育大众普及性的特点,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服务,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2、技术先进性

远程教育的实现必须依靠媒体技术为支持,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或传播技术,就没有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是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的技术特征,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快速传递的速度和优质传输效果,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启发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3、自主灵活性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使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学习,把传统的“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改变为“学”为主,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
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的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

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学习不必为学生安排集中授课,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交通等问题,方便了学生学习,节约了教育成本。

远程教育的优势: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两大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学校教育向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转变。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这样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表现手法单一,填鸭式灌输约束了学生的主观思维活动;
对客观事物的平面表现和单纯的语言解释往往使学生的想象出现偏差。网络教育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加速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手、眼、耳的协调动作,刺激大脑兴奋,不断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远程教育体现出如下一些优势。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与老师分离,学习过程完全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实现,须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自我设计学习过程(网络课程借助交互提出学习建议),直至达到学习目的。学习的过程是在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激发灵感的状态下进行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个性。远程学习可以灵活地支配时间,并且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具备基本上网条件即可实现。学习过程是个体行为(初学阶段)到群体行为(讨论阶段)再到个体行为(自测)。与传统学习过程——群体行为(教师授课阶段)到个体行为(作业考试)比较,突出了个体作用。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为个性化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突出个性意味着个人创新,由此形成的思维灵活性及思维表达新颖性是传统授课方式达不到的。传统授课方式使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被约束在教师对知识建构之上,实现的是思维求同。网络课程中学生面对有机联系的结构,实现的是思维求异。这无疑是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3、学生协作精神的提高。网络课程的各种交互作用使学生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完全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学生与学生、学生于教师的交流,避免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羞于张口的现象,增强了协作学习的弹性。交流区域的扩大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汲取他人之所长。交互方式的多变性激发了参与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下进行。

4、利于学生终身学习。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知识量的膨胀和交叉学科的涌现,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需要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时代,不论个人的意愿如何,终身学习是需要。网络教育以其跨地域、跨文化、跨时空的优势,最大限度到底满足人们随时学习知识的要求,这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

远程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课程缺乏情感交流。传统的授课方式,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书本以外的许多东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教师诙谐幽默的授课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因此加深记忆,以至终身难忘。当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不动声色的、毫无感情的物体,如何赋予这些客观物质以丰富的情感交流能力,这对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2、网络课程带来的自闭性。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相对自闭的环境。纯粹的网络学习是通过一套网络设备完成相互交流,无形中减少了与人群的直接接触。虽然网络可以将整个世界展现在其中,但毕竟是一个世界,应该承认能完全代替现实。因此应当有机地将网络课程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才不至于在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隔离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系。

3、网络课程带来的其他副作用。首先,网络课程的学习易产生疲劳。面对一个固定的机器,眼睛长时间盯视屏幕会带来视疲劳;
使用终端时,身体的固定、姿势加上有时枯燥的学习内容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往往是人们放弃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要求网络设备的设计者要从多方面考虑,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也应该特别注意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其次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上课听讲,下课思考的,这种习惯会对网络课程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尽管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人们也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四.总结

顺应时代的发展,远程教育势必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力求更好,妥善解决普及远程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篇四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

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第十七条 在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下,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领导小组,负责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具体时间学院另行通知。

第十八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采取指定答辩、抽查答辩和观摩答辩三种形式。

(1)指定答辩是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答辩;

(2)抽查答辩是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及格以上(含及格,不含优秀)的学生,由网络学院负责抽选10%的学生参加答辩,被抽查到的学生由校外学习中心负责组织在当地或学院指定地点进行答辩;

(3)观摩答辩是指对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学院不定期采取抽查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的观摩答辩,参加观摩答辩的学生,不参加指定答辩。

第十九条校外学习中心根据本学习中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数量和专业分布情况,按学科大类组成答辩委员会,下设专业答辩小组。每一答辩小组,包括答辩组长和成员,人数不得少于3人。答辩小组成员原则上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含副教授)的教师担任。答辩学生的指导教师不得作为该学生的答辩小组成员。

第二十条被确定为参加指定、抽查答辩的学生,必须在答辩前15天将毕业论文(设计)交校外学习中心,由学习中心转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应在答辩前仔细审阅毕业论文(设计)、拟出问题,而后参加答辩工作。网络教育学院届时将派出巡查人员监督答辩过程。

第二十一条每位学生答辩时间约为20~25分钟,基本答辩程序为:

(1)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开始并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

(2)答辩学生首先应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目的、意义,论文的基本框架、内容及主要成果、结论以及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等进行陈述。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3)答辩委员会向答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和回答时间约10分钟。问题内容为选题的关键性问题,以及与论文(设计)选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写作思路和写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答辩人须认真回答提出的问题。

(4)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结束,由答辩委员就答辩情况交换意见,根据《毕业论文

(设计)成绩评定标准》给出答辩成绩,最终形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书面决议,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定表》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第二十二条被确定为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学生,必须按时参加答辩,无故不参加答辩者论文(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因故不参加答辩者,毕业论文(设计)成绩降一级处理。

五、成绩评定

第二十四条 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参加答辩的学生,该成绩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学生由毕业论文答辩评委会根据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原评定成绩和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答辩成绩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成绩评定标准见《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参考标准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主要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真实质量和综合成绩进行审核,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综合评定,并给出终评成绩。

1.优秀(90~100分):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目的、意义、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成果、结论以及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等陈述非常清楚;
陈述时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语言流畅、条理分明、态度认真;
回答问题时思路敏捷、言简意赅、回答准确;
毕业论文(设计)复评成绩在良好(含良好)以上。

2.良好(80~89分):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目的、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成果、结论以及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等陈述很清楚;
陈述时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语言比较流畅、条理比较分明、态度认真;
回答问题时思路敏捷、言简意赅、回答正确;
毕业论文(设计)复评成绩在中等(含中等)以上。

3.中等(70~79分):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成果、结论以及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等陈述的比较清楚;
陈述时思路基本清晰、语言比较流畅、条理基本分明、态度认真;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毕业论文(设计)复评成绩在及格(含及格)以上。

4.及格(60~69分):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成果、结论等陈述的基本清楚;
陈述时思路基本清晰、语言基本流畅、态度认真;
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没有大的原则错误。

5.不及格(59分以下):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论文(设计)基本内容及主要结论等陈述不清楚;
陈述时思路混乱或条理不清,陈述内容与论文内容不符,或态度不认真;
回答问题不正确。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篇五

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面广,涵盖面宽,工作千头万绪,内容十分丰富,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和培养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一、以远教促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地改变村容村貌,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一)远程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打下基础。建设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在田间劳动的广大农民,如果没有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担当主力军,即使有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扶持,也无法真正让农民致富、让农村富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科技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接受基础文化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很少,整体素质、致富本领和创造能力不强,跟不上信息的迅猛发展和技术快速更新的形势,直接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奔小康的进程。而远程教育具有面大、直观、灵活、群众便于接受等优势,是大范围普及科技知识,全方位组织农民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造就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队伍的基础性工程。

(二)远程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供主要渠道。由于受教学资源不足,教育培训跟不上,广大农民群众耕作技术落后,创

业差技能,致富缺门路,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远程教育的实施,可以直接把“教授”请进农家门,适时开展适合本地种植、养殖、加工等专项技能的培训,是增强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提高整体素质的主要渠道。

(三)远程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搭建平台。农村发展经济,农民最苦恼的就是信息不灵,远程教育不但为农民提供信息,而且拓宽广大农民群众的视野和与外界的联系,让农民了解市场,增强竞争意识、营销意识、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

二、以远教促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之时,渴求异彩纷呈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挥远程教育多功能作用,“天网”下载课件,“地网”收集信息,经常播放时事政治、文化生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节目,不但可以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而且可以激发群众学习兴趣,营造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首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创建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咨询站,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及时搜集、整理、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分析与预测信息,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其次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帮助农民群众改变观念,治理村容村貌,杜绝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禽畜乱跑、脏水乱泼等不良习惯。第三,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知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民当家作主、自我管理的意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

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

三、以远教促“三农”工作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将更多的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从一定程度来说,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实现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夫”向从事农产品生产交易的“现代农民”转变,才能使农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一要强化技术骨干培训。以开展远程教育大练兵活动,抽调骨干力量、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承担起培训农民群众的任务。二要整合资源,狠抓“村校结合”培训。依托学校建立的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村校结合”。按照“5+2”(即星期一至星期五为学校教育服务,星期

六、星期日为培训村民服务)的方式进行,寒、暑假期间则增加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时间。三要强化分散学习培训。根据课时安排或时令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在各站点组织培训对象进行分散式培训。在对党员干部的组织培训上,采取由乡镇党委或村支部负责的办法;
在教师、普通群众的组织培训上,由学校负责的办法,通过学生通知家长,既保证了参训率,又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
在对授课教师的组织培训上,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以农村中小学专业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为补充。四要加强个体需求培训。根据示范户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下载教学内

容,制作成教学光盘,深入到农户家中流动播放,进行个别辅导培训。五要用好网络加强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远程教育信息,下载或点击有关资源信息进行培训,使参训人员学会简单的文稿编辑、邮件收发等技能,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六要落实实地操作培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巧后,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辅导培训,手把手教会群众有关科学种养的技术,只有全方位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这样“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实施远程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村,更主要是通过远程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和本领,在农村形成“富而求知、富而求学”的良好民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荐访问:远程教育 我国 发展 2023年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五篇) 2023年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五篇) 2022年远程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