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从脑开始——寻找永葆青春的心理良方

时间:2023-12-01 17: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彭国球

人在成熟期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各项生理功能缓慢下降,称为生理性老化(正常老化);
在各种不良心理、外在因素、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作用下出现某些病理过程,可促使机体老化的出现和加速,则称为病理性老化(非正常老化)。人的老化也称衰老。文章简要介绍衰老相关知识,并探讨永葆青春的心理良方。

人一生中由于内在或外在原因,衰老过程提早发生就是早衰,将影响健康和寿命。生理性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而病理性老化可以预防。关于衰老的理论和学说有20 余种,如遗传控制理论、体细胞突变理论、神经内分泌理论、免疫理论、生活速率理论、生殖与老化理论、氧化应激理论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自由基-氧化应激学说、端粒-端粒酶学说、表观遗传学说[1]。

在同一人群中,不同个体间衰老的进程是不同的,尤其在生命的后期,这种差异性更为明显。只有那些衰老较慢的个体,才有可能获得长寿。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防止早衰和延缓衰老却是可能的。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2035 年左右,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4 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预计到2040 年,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增加到7 400 多万人。现在40 ~60 岁的人只要不出现重大意外,活到**十岁将是大概率的,长寿百岁也很有可能。

笔者在近20 年的老干部保健和老年患者门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当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时,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并不全是由疾病的多少甚至轻重来决定的,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能力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笔者曾服务的很多老红军、老将军为健康老龄化,耄耋之年生活仍能自理,健康状态良好,乐享天年。人生最后10 ~20 年的健康状态决定了晚年生活质量,乃至整个人生的质量,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老龄化是战略目标。

引起衰老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占25%),还有心理、生理、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因素等(占75%);
无论是什么原因所致,衰老的启动首先从脑开始,从自我对衰老的认可并接受开始。心理是影响衰老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古今中外的文化文学也认为,心(理)不老,脑就年轻,人就不“老”,人老“心”也不老。创作于1949 年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者,共产党人要年轻有活力,就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77 岁时写下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短文:“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在1979 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在匹兹堡的一个老修道院里,朗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布置得与20 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 位老年人,年龄在七八十岁,8 人一组,在这里生活1 周。这些老年人沉浸在1959 年的环境里,听20 世纪50 年代的音乐,看当时的电影、情景喜剧,读当时的报纸和杂志,讨论时事新闻。他们都被要求更积极的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忙穿衣服或扶着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即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 年,真的要把自己当成年轻20 岁,尽情玩耍。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即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 年发生的事情。实验结果表明,两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前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最初都由家人陪伴而来,步履蹒跚,老态龙钟。1 周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较前都有明显提高,血压降低,平均体重增加3 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有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老年人的进步更惊人,关节更柔韧,手脚更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位老年人甚至玩起橄榄球。邀请的局外人看老年人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些老年人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 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配合。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年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地“活在当下”,所以改善更明显。“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朗格教授说:“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惯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有关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大脑活跃程度与20 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差于年轻人。

一个人的生物学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常不一致,也不同步,后两项的重要性远超过前两项,特别是心理年龄更重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
理想丢弃,方堕暮年。”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中几乎都有高龄老人依然人老心不老,身体也不老,精气神不输中年人,耄耋之年依然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享有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长生不老”是人类文明的普遍追求,迄今为止平均寿命一直在不断延长,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享有健康的长寿理念已深入人心。积极防治重大慢性疾病、避免一切重大危险和伤害、尽可能延缓衰老发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抓手。为此,笔者提出“人生健康八大基石”[2]。

健康长寿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充足睡眠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心态容易使人衰老,忧虑更是长寿的克星。心理状态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活力。积极的心态是生命永远年轻的秘密,是永葆青春的良方。

5.1 心中有使命 使命催人奋进、让人年轻,也是抗衰老的良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毕生使命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超级稻亩产量不断刷新他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他晚年梦想则是“禾下乘凉”,曾说:“我是70 多岁的年龄,50 多岁的身体,30 多岁的心态,更有20 多岁的肌肉弹性”“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他是一名科学家,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科研上,仍常抽空拉小提琴,还会打排球、跳踢踏舞……虽然年事已高,却一直坚守在科研教学一线。他在学习道路上永不知疲倦,健健康康活到老,享年91 岁。

1944 年出生的任正非和1946 年出生的曹德旺,都历经70 多年的风风雨雨,凭借着惊人的毅力、胆识、才干、担当和永远年轻的心,立于世界科技和经济的潮头,敢于斗争,古稀之年仍壮心不已,率领数十万员工在高科技的主战场、行业的最前沿、技术的“无人区”,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拼杀,捷报频传,尽管十分忙碌,却依然神采奕奕,精气神远超绝大多数同龄人。这是他们心中的民族复兴使命、爱国情怀和乐观主义,让生命更显年轻,让身体充满活力。

5.2 日子有盼头 人们无论多大年龄,生活一定要有目标,让自己永远不断有持续的追求。生活有希望,日子有盼头,人生才更有意义。每天所做事情的意义感、使命感能够激发出人的体力和智力潜能,提升各方面能力,包括抗衰老能力。

亚洲烟王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一生波澜跌宕,21 岁(1949 年)参加革命,51 岁接手破旧的玉溪卷烟厂,经过17 年的苦心经营,使它成为亚洲第一的卷烟企业,累计上缴利税991 亿元。他68 岁被隔离审查两年多,期间爱女自杀身亡,71 岁因罪被判无期徒刑,73 岁(2001 年)已**两年多,由于严重的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保外就医,回家养病。他74 岁时与妻子承包2 000 多亩荒山野岭开始种橙,在一个新的陌生领域再次创业,76 岁获准假释,成为“褚橙”的创始人,因表现好多次减刑,83 岁(2011 年)刑满释放。他85 岁时种植的“褚橙”誉满全国,成为“中国橙王”,登上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是老年再次创业缔造出亿万元级种植实业家。多年后,褚时健讲再次创业的动力时表示,“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有所作为。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价值”[3]。

5.3 生活不孤单 现在老年人多数与子女分居,是“空巢”,甚至“独住”,一定要让生活不孤单,内心不孤独。老年人要有几个知心朋友,亲朋好友经常聚聚,常通电话谈谈心,互相勉励,独处时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参与适合的智力体力活动,全身心投入并享受快乐的时光,让自己每天的生活没有“无聊感”。

郑集教授是我国营养学、生物化学的创始人之一,是衰老生化的主要奠基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代宗师,是以理论指导实践、遵循健康长寿规律、攀登人类自然寿命高峰的领军人物。南京医科大学马凤楼教授称,郑集教授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鉴证长寿的光辉典型;
他的成功经验是学科的重大成果,是历史的新纪录,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郑集教授110 岁时仍著书、讲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与客人侃侃而谈1 个多小时,和年轻人交朋友。他的日子不孤单,生活不孤独,享年112 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最高龄的科学家和作家。

5.4 有爱而无怨 心理平衡就是好心态,就是有爱无怨。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朋,爱好友,爱邻里,爱众人;
爱生活的品质,爱美好的事物;
爱一壶茶、一杯咖啡、一顿美食、一场戏,爱学新知识、新技艺;
放下过去的委屈,不抱怨他人,不抱怨社会。原谅他人,解放自己,心中有大爱而无怨恨、无怨言,能让人更年轻、更健康。

被尊称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1962 年(44岁)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等被定罪判刑,度过了27 年的“监狱生涯”,狱中受到非人待遇。其中长达18 年的囚禁狱室仅4.5 m2,曼德拉依然坚持锻炼身体,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1984 年,官方允许曼德拉与其夫人进行“接触性”探视,当夫人来监狱时他们相拥在一起。1990 年,72 岁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出狱当日向12 万人发表了著名的“出狱演说”。出狱后,他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受到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曼德拉1994—1999 年(76 ~81 岁时)任南非首位黑人总统,邀请当年看管他的狱警参加总统就职典礼。他获得了1993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等100 多个奖项,2004 年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2013 年在家中逝世,享年95 岁。

5.5 勤于动脑 人们要坚持多用脑,多做朗读、唱歌、绘画、书法、计算、思考等智力活动,可以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延缓大脑的衰老。

2023 年5 月底,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基辛格博士举办了百岁寿宴。基辛格历经世界百年风云变幻,曾50 多次访问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见过新中国历届领导人的传奇人物,仍能生活自理,还经常出席各种会议,接受媒体采访,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心系世界时局和中美关系,对许多时事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独特的“基辛格智库”作用。

5.6 追随新时尚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穿着打扮和身体养护,让服装多一点亮色,会使自己看上去年轻10 岁,同时紧跟时代科技生活潮流,掌握并应用新科技新产品,如智能手机、网络购物、短视频制作,敞开心怀,终生学习,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时尚、勇气,可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1936 年出生的人体艺术大师、电影演员王德顺,57岁开始练健美,创造“活雕塑”;
79 岁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 台上走秀,火爆全场;
80 多岁仍坚持每天到健身房练功。他不仅活跃在新媒体和T 台上,还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和许多公益活动,学做短视频。他的精气神和健美的身体让许多年轻人都羡慕不已,被誉为“高龄青年”。

5.7 乐于助人 每个人自身的价值都是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呈现的,帮助他人能提升整体幸福感,哪怕是给朋友带份饮料、帮邻居取个快递、为社区做点公益,都能改善心情,提高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预防心理衰老的重要措施。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会使自己的心情无限欢愉。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认同“兼济天下的达者、仁者寿”。

稻盛和夫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78 岁受邀出任日本航空公司的会长(董事长),仅用1 年时间使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利润创历史新高,重新上市,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员工及家庭。他一生都秉承助人助己的理念,其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健康观等激励着许多中国人,《活法》《干法》《心法》《人为什么活着》《敬天爱人》等著作在世界各地一直畅销。他倡导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一生坚持乐于助人,享年90 岁。

猜你喜欢老年人心理生活认识老年人跌倒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22年1期)2022-02-08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生活感悟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无厘头生活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show(2015年6期)2015-08-13

推荐访问:永葆青春 良方 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