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11-21 15: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孙千驰

(**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2)

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以增强服务业自身效益和服务附加值。从时机上看,服务内容、领域和模式革新,以及服务智能化、网络化进步源于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等技术不断革新和普遍应用。当前中国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GDP比重最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服务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环境污染小、外资利用规模大的特点,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的要求,因此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但近几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低迷,中国服务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受阻,同时,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换挡调速的重要阶段,中国各区域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极不利于中国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和均衡发展。已有文献表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各因素发挥的作用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科学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事实上掌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分布状况,浅析影响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因素,这对提升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改善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协调发展、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学者从新发展理念来分析,如翟任任等[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核心动能、协调成为鲜明特点、人民满意为根本目标的发展。另外,姜长云[2]根据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认为服务业高质量首要表现在为服务业发展可以合理顺应、创建和引导市场需求。也有学者从国际角度来分析,如来有为和陈红娜[3]认为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水平对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提高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学者从宏微观的角度分析,如李叶妍和高蕊[4]认为实现服务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需各区域头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刘奕和夏杰长[5]认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应该实现产业融合、服务创新、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等。

在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时,有学者基于新发展理念进行指标体系构建。陈景华和徐金[6]认为创新性、协调性、持续性、开放性、共享性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所具备的特征,并以此构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胡观景和李启华[7]基于新的发展理念,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也有学者根据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创新地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如崔宏桥等[8]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协调融合、规模效益4个角度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张明志等[9]从结构高质量、效益高质量、规模高质量、品牌高质量4个角度,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测度方法上,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是目前主要的两类测度方法。例如,鲁朝云和刘国炳[10]运用层次分析法测度广东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胡观景和李启华[11]采用熵值法对中部6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

在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研究中,陈景华和徐金[6]对中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特征显著。崔宏桥等[8]对中国各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各省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差距较大,说明中国省际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并不均衡。张明志等[9]对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总体、分类、分区测算,测量结果为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总体上升、品牌迟滞、区域失调的态势。胡观景和李启华[11]对中国中部6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波动中逐步上升、不同省份之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在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如陈健等[12]从生产分割结构入手,探讨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陈志林[13]研究数字经济对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刘胜等[14]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密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互联网普及程度、财政分权程度等因素对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王佳元等[15]认为市场开放不够、民间投资动力不足、生产服务业结构与生活性服务业质量不高、监管思路和手段滞后等,成为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观和客观两种赋权方法考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不同的因素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已有研究均表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典型的区域特征,但对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较少,而要实现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目标,需摸清状况,找准因素,补足短板,其中,找准影响各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因素是关键。基于此,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别从全国和省域角度运用熵值法测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采用固定效用模型探究驱动全国和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1.1 指标体系

根据李梦欣和任保平[16]的研究,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 15个三级指标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2.1.2 研究方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的指标赋权法,可以有效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体系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无量纲化处理。借鉴孙豪等[17]对于正、负指标的处理方法,三级指标按式(1)和式(2)处理。

正向指标:

(1)

负向指标:

(2)

2)计算指标Xij的比重pij,即计算第i年第j个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值在所有被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值总和中的比例。

(3)

式中:n为标准化指标数。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可证明,ej∈[0,1],n=8。

(4)

式中:a为年份数。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λj,其值越大,则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就越重要。

λj=1-ej

(5)

5)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wj。

(6)

式中:m为所有指标差异性系数的个数。

6)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得到各项指标权重后,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得到各地区服务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fi。

(7)

式中:b为指标数。

7)区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运用魏敏和李书昊[18]对经济高质量划分标准,利用均值F与标准差SD的关系,把全国30个省(区、市)(由于数据缺失,不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优秀(高于F+0.5SD)、一般(介于F-0.5SD和F+0.5SD之间)和差(低于F-0.5SD)3种类型。

2.2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2.1 变量选取

1)经济发展水平。根据“配弟-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进步,劳动人口由农业向制造业,进而由制造业向商业及服务业移动。实际中,这一定理证明了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比和服务业就业占比绝大多数较高的真相。大量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很高,两者之间紧密相连,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人均GDP也比较高,人均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之间呈现正相关性。选用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

2)工业化水平。服务业出现在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水平发达,分工更加明确,工业中的一些部门独立出来,这些独立出来的部门为工业和其他行业提供服务。所以,服务业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世界的经验来看,服务业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往往能得到迅速发展。这里用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来衡量工业化水平。

3)城市化水平。城市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环境平台,与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需求和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水平提升,会吸引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服务业向城市聚集,从而加快服务业的逐步发展。这里用城市人口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

4)消费需求水平。消费需求水平的增加是否影响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服务业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的消费比例满足服务产品的需求,一些服务产品在相对高收入水平时会大规模消费,如旅游酒店、高等教育、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随着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这类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有显著的上升。由此可见,消费需求和服务业的联系紧密,这里用人均消费支出来表示服务业的需求水平。

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取值范围为0~100,越接近100表示该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反之数值接近0表示该地区发展水平越低。

2.2.2 模型构建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所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因素。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中prob>chi2=0表示拒绝用随机效用模型假设,选择固定效用模型更合适一些。考虑各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性,所以选择固定效用模型对各省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构建模型为

M=α0+βNit+γit

(8)

式中:M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数;N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i为地区;t为时间;γ为随机扰动项;α0为常数项;β为系数。

2.3 数据来源

选取2012—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测算中国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

3.1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3.1.1 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借鉴师博等[19]的分析方法,即以各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来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2012—2020年中国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表2)。由结果而知,自2012年以来,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由54.2稳定上升至2019年的57.4,年平均增长率为0.64%,2012—2016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0.37%,2017—2019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0.57%。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随着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存在结构性失衡。通过分析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协调、服务业绿色、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共享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协调、服务业绿色、服务业共享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25.60%、25.67%、8.38%、13.51%、26.85%。

表2 2012—2020年各省(区、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3.1.2 东部地区稳定领先、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较快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由2012年的59.8、51.4、50.5上升到2020年的62.7、54.3、54.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3%、0.61%、0.85%。东部地区虽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速出现一个稳定的上升,可能是长期以来中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由此导致对东部地区资金投入较少。从东、中、西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比来看,2012—2020年,中国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优秀,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一般,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差,总体来看,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东高、中平、西低的区域分布格局,说明中国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之间的服务业高质量水平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现象,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东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2019年,从各省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优秀的省份(水平值高于59.8)依次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这些省份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才资源,在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不但侧重服务业发展速度增强,还侧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增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一般的省份(水平值为54.2~59.8)依次为天津、辽宁、河北、陕西、四川、海南、内蒙古、重庆、湖南、山西、山东,这些省份可能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同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水平显得一般,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差的省份(水平值低于54.2)依次为湖北、吉林、江西、河南、贵州、甘肃、**、青海、安徽、云南、宁夏、贵州、广西、黑龙江,这些省份可能是经济发展滞后,资金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缺乏,导致水平比较差,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服务业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2.1 从全国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消费需求水平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正向作用,说明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下,服务业高质量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反向作用,可能原因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是一个相对比重,其大小不仅依赖于服务业自身的发展速度,还取决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是此起彼落的关系。

表3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回归结果

3.2.2 异质性分析

东部地区是中国服务业高质量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较大关系。从表3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除消费需求水平以外,其他的因素都与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显著的关系,说明了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都对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城市化水平对于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

中部地区的影响因素中,只有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关关系,且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作用最大,说明了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工业化水平具有很强依赖性,或者说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第二产业来推动。由于中部地区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呈反向的关系,所以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程度高,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反向作用,造成中部地区二三产业比例失调。

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水平中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说明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薄弱。消费需求水平显著说明了西部地区人们需求层次比较低,对服务业的需求比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西部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不高。

3.2.3 稳健性检验

为了研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的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而进行稳健性检验。选取2015—2019年的时间区间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国家角度来看,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仍然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消费水平3个因素,工业化水平仍然是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反向因素。除了系数大小变动外,显著的方向一致。比较各地区变化发现结果较为一致,说明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4.1 研究结论

采用熵值法测度2012—2020年各省(区、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水平比较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差,但是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于中西部地区。2019年,从各省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优秀的省份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一般的省份有天津、辽宁、河北、陕西、四川、海南、内蒙古、重庆、湖南、山西、山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差的省份有湖北、吉林、江西、河南、贵州、甘肃、**、青海、安徽、云南、宁夏、贵州、广西、黑龙江。从影响因素上来看,对于整个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消费需求水平都显著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消费需求水平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正向关系,而工业化水平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关系,且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消费需求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于东部、中部、西部而言,影响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化水平,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化水平,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需求水平。

4.2 对策建议

1)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发展,鼓励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同时创新监管方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环境。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合理分布,推动各产业间相互协调和服务业内部共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完善要素供给,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优化绿色与增长并重。坚持开放发展,积极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新规模和新方法,对标国际规则采取制度型开放。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民生和社会服务业发展,提高就业弹性,增强服务,改善民生能力。

2)各区域结合实际,提高服务业协调联动发展。倡导优势地区带领劣势地区不断发展壮大,完善服务业发展成果的分配,强化优势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强化各地区服务业之间的良性协作,引领各地区互利合作,提高各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增进各地区服务业功能互补布局,改善服务业空间布局。各地区发现自身服务业发展先天优势,做优做强自身优势,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3)东部地区应建立多维度的城市质量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为保证实现此目标,需强化城镇化质量考核体系建设,关注城镇化中土地利用效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摆脱过去“摊大饼式”、低效率的城镇化模式,致力于优化建设用地效率,不断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效益,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实现真正意义上城镇化提升。

4)中部地区应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中部地区为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需确保服务业和制造业紧密结合、彼此促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减轻对中间服务产品交易行政干预。服务业关键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服务产品,满足制造业相关需求。制造业在满足服务业产品需求后能够集中优势去提高生产效率,打破行业内部发展局限,同时,服务业在制造业的外部需求下促进自身发展。

5)西部地区应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努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西部地区消费水平低可能与中国人自古以来主张的勤俭持家、节欲消费理念有关。为此,应通过宣传,引导西部地区居民消费观念升级,由注重食物消费向休闲放松、提升自我转变,逐步形成乐意于服务性消费、享受于服务性消费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服务业高质量水平张水平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22年3期)2022-04-27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作家葛水平火花(2019年12期)2019-12-26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中介服务业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推荐访问:高质量 中国 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