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能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时间:2023-11-19 1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李 琳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1.1 课程设置方面

依据2021 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限选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面向各个专业开放的统一课程,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主要在大一开设,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通识英语,缺乏对于学生在两年后就业、升学以及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后续支持。

1.2 学生学情方面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面向各个专业的学生开设,学生学情较为复杂。生源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样,包括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等毕业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均差异性较大。语言基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分数线较低,学生整体英语基础不高,语言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晚,教师在按照既有的教材授课时无法兼顾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学习课程吃力,获得感低。学习需求方面,学生仍旧有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希望能够在所学专业领域或未来职业规划中获得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
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热衷于不同文化内容带来的趣味性。学习方法方面,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例如对语言的学习停留在书面,听说方面较为薄弱;
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个人学习而非小组学习,更喜欢动态学习而非理论学习。

1.3 教学内容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复杂,统一的教材及教学内容也无法满足不同语言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而有的同学甚至无法听懂,都会导致学生丧失语言的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基本的英语技能,与中学英语教学同质化[1]。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及语言基础的训练,加之教学课时有限,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受影响,多采用讲授法、翻译法、视听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课堂参与度不高。

2.1 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基础+拓展”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前提。本课题主要采用“基础+拓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职场交流、升学、提升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其中,基础模块为公共必修课,针对各个专业的高职学生统一开设,主要教授职场通用英语,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达到职业教育专科的毕业要求。基础模块通常在大一开设2 个学期,共144 学时。

拓展模块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英语教学[2]。此模块可设置为选修内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开设,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培养与行业、社会接轨的国际化人才,提升公共英语的高阶性。拓展模块主要包括行业英语、升学英语、素养提升英语三种类型的课程。行业英语即针对具体专业开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在职业岗位中进行本专业的交流沟通及文献研究;
升学英语即针对有专升本、出国深造等需求的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
素养提升英语主要针对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或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拓展模块中,每一类课程可设置在第3 至第5 学期,根据学院情况及学生学情,学习时长设置为36―72 学时。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的言应用能力

2.2.1 实施公共英语分层教学

在高职公共英语的基础教学模块中,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以解决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着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3]。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班级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指导。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在语音、基础语法、简单句型方面的提升与巩固,为学生语言进阶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英语基础中等的班级,主要目标是补齐基础、突破提升,教学内容要兼顾语言薄弱点与进阶学习内容。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侧重点主要在于提升学生对于复杂复合句型、较长语篇等的应用及理解能力。在公共英语分层教学评价中,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并融入增值性评价,旨在反映处在相同的英语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涉外职场情境交流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获得感,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实行班级流动制,结合增值性教学评价,监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定期调整学生所在班级,与其实际水平相符。教师通过分层教学,使英语语言基础较为薄弱、中等的学生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英语学业水平一般要求或通过英语B 级考试;
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英语学业水平较高要求,或通过英语A 级考试。

2.2.2 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将数字化应用于教学中,教学资源多元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4]。通过以“学习通”为主的线上教学APP,开展“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提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教、学、做、评”四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开展项目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发布学习任务→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补充总结→随堂任务→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改进。

课前,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及相关视频、微课、PPT 等教学资源;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交流并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线上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教师采用情境交际法、任务驱动法等进行情境导课,发布课堂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展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点补充、总结,通过练习巩固提升,并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做中评。课后,发布强化巩固、知识拓展、新课预习等相关学习资源,监测学生学习效果,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及内容。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及资源,将理论知识融入实操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2.3 课堂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育部在2020 年5 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高校要发掘课程思政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在教学中也应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培养能够传播好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每一章节的主题意义,理顺其所蕴含的个人与职业、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汲取文化优点及精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供与主题相关的中国故事、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与所学主题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表达词汇、句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通过章节主题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职场英语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向纵深拓展相关职业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及职业规划,提供多种音视频、图文资源,紧贴时事热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感。

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应为教学提供内容依据,以落实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材应在内容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整合融媒体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教材。教材在形式上可融合线上教学资源、二维码APP教学资源以及纸质活页的形式,支持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丰富学习资源。教材内容选取与当下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热点时事话题,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事物,保证教材的适应性,与时俱进。在基础模块中,公共英语教材应体现其基础性和通用性,以实用为主,在内容中将英语技能学习、职业场景基本英语应用培训与跨文化交流、中国文化、职业道德等相融合,重视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拓展模块中,公共英语教材应体现职业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于行业、岗位相关的涉外交流能力。

加强对现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首先,提供教师在校内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英语语言素养水平;
其次,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校内外专业研修学习机会,提供更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岗位实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相关行业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职业英语教学;
再次,加强英语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国学文化培训,使英语教师能够将外国语言文化与中国文化、革命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
同时,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使各个年龄层次、职称结构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软件、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英语教学。

完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结构,提升整体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整体学历、职称结构,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专业化的教师;
加强与本学院专业教师的合作教学,或聘请行业中兼具高水平英语技能与相关行业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外语教学。

鼓励教师参加教师类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对接课程标准、行业标准;
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
激发教师不断学习、创新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英语专业知识素养,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5]。

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教师四个方面研究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基础+拓展”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学语言”转向“用语言”,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岗位、升学,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化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英语课程基础院校“不等式”基础巩固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整式”基础巩固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1年10期)2021-11-2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赤峰学院学报(蒙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期)2017-12-15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4期)2016-02-27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4期)2016-02-27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1-23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19期)2014-01-21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推荐访问:视域 课程改革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