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探索

时间:2023-09-28 16:10:1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产业学院是解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彰显类型教育特色的新载体,是由职业院校、社会企业、行业组织等多个独立主体协同构建的新型有机体,代表非传统校企合作新模式。本文梳理了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深入剖析了目前产业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校企共育“双师”教学团队、创建工学交替实训基地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具体路径,以助力校企双方深度嵌入,构建利益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借助产业学院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业学院;
职业院校;
类型教育;
工学交替

职业教育被界定为类型教育就意味着与产业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仅依靠高职院校很难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突显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与主体,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传统育人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将企业的参与从松散联结向实体嵌入转变。以行业主流技术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创建突出专业特色的产业学院,是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通过更新校企合作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向纵深变革,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与智力支撑。

一、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

产业学院是一种校企合作新形式,包括院校、行业、企业等多个独立且密切相连的主体,通过相互协同组建而成,承载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任务,在加快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落实国家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文件都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是未来职教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应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促进产业快速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人才,增添活力。[1]

(二)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助力人才培养模式纵深发展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宗旨是要转变传统育人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类型特色,体现时代要求,深化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强调企业深度渗透和全程参与,校企双方有机融合,精准把握行业企业发展态势,有效整合各方在技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要素,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体组织。借助产业学院新型育人模式和管理机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提升职业教育在未来经济社会的适应性。

(三)围绕学生中心理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理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培育高素质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做好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和职业能力分析,力求使课程内容紧跟前沿技术,教学过程对接工作流程,将领域新技术、新标准、新平台及时融入授课内容,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递进式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由此增强学生的行业归属感和产业认同感,提高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学院,虽然在多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是作为深度校企合作有机体在育人过程中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梳理产业学院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未来科学、持续发展。

(一)机制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完善

产业学院的创建不言而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在为职业院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企业与学校是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截然不同的组织,加之产业学院处于起步状态,在运营中学校和企业的地位和职责相对模糊,合作各方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产业学院是校企双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这个本质,因此各方未能从思想上重视产业学院建设,导致监督力度薄弱,治理结构松散,管理能力偏低,制度机制不健全,合作目标不明确,融合程度不足。上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引发合作各方的矛盾,不仅影响产教深度融合,而且阻碍产业学院持续发展,违背了建设初衷。

(二)合作模式松散,协助形式单一

职业院校已成立的产业学院多数情况仅是校企的简单合作,融入深度停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产业学院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很难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现实中的教学过程还是以职业院校二级学院为主体,可见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产”的元素极其匮乏[2],合作企业和行业组织仅是充当了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辅助角色,没有质的突破与飞跃。从目前的协助形式来看,基本都是采用订单班、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完成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形式单一落后,而且现实意义微乎其微[3],甚至严重阻碍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成效和人才输送渠道的畅通性。显然,校企双方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合作深度浅,嵌入程度低,校企联合松散,无法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

(三)权责模糊,合作动力缺失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虽然明确了建设主体,但是双方在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上并不完全一致。在管理方案、监督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职业院校仍存在一定问题,双方的合作协议与方案缺少细节,导致行业企业在产业学院中定位不清晰,责任与权力模糊,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企业和学校配合不默契,教学流程不合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4]此外,产业学院只有遵循正和博弈理论才能产生校企共赢的结果。职业院校要通过产业学院的运营实现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共育,共同培养优秀的人才;
企业想借助产业学院完成资源共享、科技研发、技术創新,实现产出大于投入,获取丰厚利润。在实践操作中,产业学院的建设和经营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期,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成效的,因此,校企双方的目标很难达到协调一致,致使严重缺失合作动力。

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

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有机融合的主要载体,是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院校类型教育专业化转型的基本方法。应借助产业学院的运营构筑校企双方合作新模式,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效对接,彻底变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三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的创设是职业院校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与载体。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应当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育人为本,以德技并修为纲,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实施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授课模式;
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育人方式;
工作流程引领教学过程、教学理念,培养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助力我国高端产业快速发展。

1.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学校与领域前沿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商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需求为引领,以企业用工标准为依据重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建双元育人团队,开展实践教学。教学环境既可以是校园实训室,又可以是企业工作场所,通过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授课方式,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使学生了解岗位需求和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促使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相互协作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落实1+X证书制度。应破除以往仅以学校为主体的模式,让企业与校方共同参与其中,实现在校学理论、由企业实施职业培训,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校方与合作企业、行业组织共同梳理领域前沿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技能点及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与标准,挖掘与本专业相契合的1+X证书,借助产业学校的职业特性形成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点直接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助力学生考取1+X资格证书,夯实就业基础。

3.特色订单班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学校与主流技术合作企业、行业组织共同考核学生,将学生分门别类,组成特色订单班,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特色订单班的培养方案、授课实施方案及课程教学体系,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遴选进入特色班的人选。在特色班中,依照企业岗位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依据专业特点和岗位真实工作流程灵活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或增设技术研发课程,即让学生进入真实项目开发团队,表现突出且具有一定贡献率的学生,企业导师根据实际表现进行打分,实现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成绩置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产业学院的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其目标指向性和产业隶属性极其明显。所以,产业学院的建设与运营一定要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这个核心展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要义,面向产业需求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形成精准对接产业链的产教相互映射有机体。

1.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一致的高水平专业群。产业学院一定要依托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办出特色,否则与产业学院的办学宗旨不符。因此,产业学院专业群要与地方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相吻合。由于地方产业发展状况是实时更新的,这就需要专业群具备动态调整机制和升级优化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服务地方产业快速发展。

2.重构与岗位标准相对应的优质课程体系。[5]

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技术、资源、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以实践工作和技术创新为核心,改革、优化已有课程资源,创建突显德技并修、利于专业能力持续提升的新课程资源,将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训课、专业拓展课、顶岗实习课构造成前后衔接、脉络清晰、逻辑递进的优质课程体系。以真实项目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彰显企业岗位的真实需求和实践工作过程,还能嵌入企业文化,以潜移默化、无痕深入方式完成专业课程育人的任务,助推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有利于专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也有利于整合各专业优势,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向复合、创新方向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三)校企共育“双师”教学团队

产业学院师资要体现“双师”型特点,既可以胜任专业课讲授和实训指导任务,也可以直接带领学生从事项目研发工作,这就需要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理念先进、技术精湛、能力卓越、视野开阔、结构合理、分工科学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产业学院的构建为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搭建了平台,能够成为企业储备人才资源的摇篮。可见,产业学院成了精准把控校企双方真实需求和双方利益共享的基地,有利于构建共建共育共享的师资团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校企双方管理层应当共同确立激励、监督和管理机制,制定有利于师资队伍成长和发展的用人选人、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制度。在实践中,通过引进高层拔尖人才、培育专业领军人才、聘任领域兼职大师、提升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等一系列工作,激发师资团队干事创业的动力,增强开拓进取的活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产业学院教师均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为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师资基础。主要措施包括: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师资相互融通、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相互聘任人事混编等模式,盘活师资队伍,实现人员在校企间双向流动;
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聘任特色制度,实施柔性引才方案,既为进入产业学院的教师营造发展空间,又能够吸引专业领域教师加盟师资队伍,充实团队力量;
创建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吸收行业大师、能工巧匠进入产业学院教师团队,共同参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创建工学交替实训基地

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是产业学院育人的理念原则,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的构建是实现育人理念的关键环节。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同于普通实训室的建设,要面向领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技术,校企双方要共同设计共同建设,力求实训基地定位准确、设备先进、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管理科学,较好地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功能,努力建成集授课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大赛集训、取证考试、培训学习于一体的高水平、智能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一流实践项目研发中心,配备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和优质的教学与实训资源,建设突出专业特点的任务驱动教学体系,以实际工作环境规划实训环境,以岗位能力为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提炼专业技能点,助推学生在产业学院提升学习质量,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产业学院为纽带,整合并优化校企双方实验实训资源,对接产业行业的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满足企业岗位新需要和新标准,实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协同授课、共同育人、联合研发、协作服务、合作创新的新格局,加快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结 语

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将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是理实一体教学的需要,有助于高素质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业学院正是迎合目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目前在建设与实践运营中还存在某些问题,但是只要校企双方明确思想认识,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一定能够将产业学院办出特色,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徐润.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2(05):51-55.

[2] 冯磊.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方法分析[J].山西青年,2022(14):14-16.

[3] 王贵.论创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2):178-180.

[4] 吴铭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4):17-18.

[5] 尹伟民.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及保障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22-27.

收稿日期:2022-10-18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产业学院构建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HJE210405),主持人:郎振红

作者简介:郎振红(1975- ),女,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据库领域教学和教法改革。

猜你喜欢产业学院工学交替职业院校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3期)2018-01-13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33期)2018-01-09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0期)2017-11-03“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5期)2016-06-16产业学院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年1期)2016-02-18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4-17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推荐访问:探索 职业院校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