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时间:2023-09-24 19:30:16 来源:网友投稿

宋丽

摘   要:随着2022年4月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教育教学改革既强调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教育教学的发生,又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经历知识从内容维度到思维维度再到意义建构的过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新教育教学改革落地的重要抓手,其既有助于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迎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又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基于在研学实践、综合实践等实践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创新开发并设计了新课程体系,即从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通劳动教育内容,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如此可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劳动教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4-0052-03

劳动教育既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学生心智水平、身体素养和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既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应然之策,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命题。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此劳动教育的开展不再单纯只是劳动技能的传授,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等使学生形成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整体认识,进而成为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具有稳定行为倾向和良好精神面貌的人。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完整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即是通过探究、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劳动课程建设有助于学生在“做中学”中深化劳动价值观;
生活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劳动课程的活力,使劳动教育更容易落地生根;
学科融合的问题解决方式有助于找准劳动课程的方向,使得劳动教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开发并设计了“豆腐”课程体系,以寻求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一、聚焦大概念,生成主题单元

大概念的课程意蕴在于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整合的桥梁、迁移的源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大概念是聚焦劳动教育的本质内容,并将劳动素养、劳动价值等内容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核心,然后通过概念的提炼,将相互联系的概念整合成大概念,即通过对庞大、分散的跨学科、跨空间等劳动资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链接校内外资源,融通各学科知识,进行概念的提炼和整合,如此能形成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豆腐”课程体系将“概念”聚焦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以面向真实生活、创建美好生活为锚点,聚焦“豆腐”中的小概念,即从豆腐之源、豆腐之工艺、烹调烹饪、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设置单元,同时选择具有概括性、迁移性等特点的大概念进行课程设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进一步深刻挖掘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本质观点,既能帮助学生形成“像专家一样思考”的能力,并构建自身的认知图示,又能帮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情境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倡导合作,构建以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开展借助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即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实践,在参与、合作中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然后通过对大概念进行解析,完成任务分解,以统整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自觉思考与主动实践,并最终形成行动路径和问题的非线性解决方案。

在“了不起的豆渣”课程中,其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以“豆渣美食”为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然后进行下一步的进阶思考。如表1所示,其以豆渣美食巧制作为主要任务,然后通过探究了不起的豆渣的营养价值、制作豆渣美食的活动环节进一步拓展延伸豆渣面膜、豆渣肥料等内容,如此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不断进行调查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随后通过对搜索的信息进行整合或者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推理、论证,以得出结论,收获成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此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

三、强调主体间性,呈现民主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作为哲学范畴最早是由现象学家胡塞尔提出的。胡塞尔认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主体间性是通过主体间相互理解基础上的‘移情和‘共现来实现的,”因此,主体间性更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即二者是双向互动、“深度”交往的关系。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中,主体间性的表现为:一是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基于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组织和开展的课程。因此在其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掌舵人”要随时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引导,解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困惑。二是平等共进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演”为主的角色,变成以“导”为主的角色。即学生要有思想、有灵魂、有自己的价值认知。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内容整合,以改变指导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等,如此可提升指导的针对性,增强信息沟通的效果。同时,学生的信息反馈也丰富了教师的认识,如此有助于教师改变和提升教学策略,即师生共同成长。

“探秘豆腐的营养价值——豆腐营养绘本制作”课程的设计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餐桌上的豆腐美食出发,引发学生思考豆腐的营养价值。教师在该课程设计上,充分发挥了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发挥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架和帮助。例如在探究环节,教师提供了一些方案示例给学生进行参考,并预设了一些问题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架和技术支架,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拼读绘本的技巧,以及进行绘本设计和制作的步骤等,如此可为学生的活动实施做好铺垫。然后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如此既可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增强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在“双向形塑”中使学生生成对劳动意义的思考,进而内化为劳动价值观。

四、注重动态发展,创建综合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目标达成程度的进一步检验。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的課程评价,其区别于学科课程的简单等级和分数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并以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注重学生自我、同伴群体、教师的评价。我校创建的“豆腐”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评价紧扣课程设计目标,既注重学生在活动探究、劳动实践、拓展创新、迁移应用中的动态发展,又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积极性、成果呈现和心智发展等列为评价参考指标。例如“探秘豆腐的营养价值——豆腐营养绘本制作”一节,教师可从参与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规范实践操作、深化价值认同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其评价综合考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在注重学生劳动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性认知,如此可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并真正达到劳动教育“身心共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   凯,范   敏.素养时代大概念的生成与表达:
理论诠释与行动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22,(3).

[2]沈   旎.慢慢把问题打开[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9).

[3]张   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11期)2017-01-14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30期)2016-12-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年11期)2016-12-14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6年11期)2016-12-05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考试周刊(2016年45期)2016-06-24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探析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