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3-09-23 10:30:16 来源:网友投稿

李欢欢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新时代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四有好老师”特征,做好“四个引路人”。工匠精神是在长期价值激励中形成的,可以很好地规范和约束高职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成为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培育者和践行者。本研究将探究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探清落实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落脚点,以期为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工匠精神指的是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不断完美的追求,于国、于家、于人都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1]。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高低将影响到教学活动质量,影响学生的成长,培育教师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社会来看,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形式和质量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师培训,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精益求精精神,以更加专注、敬业的态度对待教学。就高职教师来说,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敬业、精益求精、专心有恒、追求人生理想等工匠精神,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将教书育人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智造”,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和科技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先进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培育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符合时代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能够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奠定基础。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高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化师资配置。培养高职教师的工匠精神,能够确保教师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需求。因此,不管从国家、社会宏观角度,还是学校、教师微观角度,培育教师工匠精神都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经之路。

(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

培养高职教师工匠精神,能够将工匠精神贯穿到高职教学全过程,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提高师生的工匠意识。在高职教师培训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基础,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既激发教师的工匠精神,又督促教师不断精进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培养优势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优化教师队伍教学风气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贡献[2]。同为教书育人的教学场所,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及普通高校,导致高职院校师资资源短缺、高职教师不自信,进而易不重视高职教学活动,形成不良教学风气。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师培训教育,有助于帮助高职教师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将工匠精神作为价值标杆,更认真、客观地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险阻,形成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和优良教学风气。

(四)解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3]。当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研发的高精尖产品数量较少。因此,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能够更好地培养能工巧匠,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匠人才的需求。要想落实工匠精神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和相关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各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榜样性、示范性功能。

(一)重学生培育,忽视教师培育

很多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育存在误解,将工匠精神培育局限在学生身上,忽视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教师没有深刻体会工匠精神和领悟工匠精神,培育出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也不能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亟须改变这一培育现状,兼重师生工匠精神培育,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活动。

(二)重资格证书,轻素养能力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依然停留在“唯经历”“唯证书”等层面,忽视质量和教学能力,导致部分教师虽然获得“双师”资格,却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没有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很少提及工匠精神。由于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工匠精神培育,没有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技能培训,轻匠心培养

基于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教育目标,很多高职教师出现功利化倾向,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忽视了匠心培育[4]。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成长也出现偏差,忽视了自身基本职业工匠精神素养的提升,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多高职教师过于注重已有经验,忽视了在新领域学习、开拓。高职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教学方面已经具备相应能力,但很少有教师会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也没有结合用工需求创新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

(一)加强新闻宣传引领,提升教师对工匠文化认同感

要想实现培育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目的,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培育环境,让高职教师深刻认识和认同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因此,高校可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在社会主流思潮中的工匠精神引领,提高社会对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无形中督促教师自觉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自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大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宣传力度,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风气,有效培育教师工匠精神。要积极弘扬先进榜样,加大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弘扬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还可以积极借助公共场所宣传栏和广告牌进行工匠文化宣传,帮助教师及社会形成工匠合力,让每个公民都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党和国家应积极宣传、推广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加大社会对高职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够让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更好地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

(二)积极搭建培育平台,提供平台支撑

高职院校是培育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主要组织者和行动者,但光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很难完成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要求,还需要依靠政策文本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教育部门要积极出台有关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政策,为开展教师培育工作搭建教育平台[5]。首先,出台专项政策文本,通过借助政策文本将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纳入教师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树立教师工匠制度;
还可以将工匠精神纳入教师招聘、培训环节,注重引导教师产教融合,为更好开展高职教育奠定基础。其次,积极开展专项训练,通过专项训练内容系统化开展工匠精神培育。专项培训包括专业化内容、标准化培训方式及针对性教学内容体系。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模块,可以更好开展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知识相结合的培训活动,并借助专业标准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引导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及专注有恒的工匠精神,形成高效培育体系。可以根据高职教师在不同教学学段构建培训内容,设置分段分层分类培训内容体系,将工匠精神完全贯穿到教师培训过程中,构建服务于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培训方式。最后,积极发挥工匠精神熏陶感染功能。要想形成高效的教育平台,环境因素不容忽视,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元素注入教师工作环境,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活动。将校园环境塑造成有工匠精神导向和工匠文化的载体,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营造劳动光荣、注重创新、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要积极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将谦逊、沉稳、好学等优秀品质融入工匠精神,引导高职教师精益求精,借助教材及校园各项资源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根植工匠精神文化。可以借助校园广播、校报、社团等媒介开展工匠精神宣传工作,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先进工匠人物事迹,积极引导教师向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学习。可通过建立师德档案来加强对高职教师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总结、个人政治荣誉材料、师德奖惩材料等,形成高效师德考核氛围,为构建优良校风、学风校园氛围提供帮助。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开展工匠精神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让高职教师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企业大师风采,体会精于细节、专注等精神,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追求更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措施,营造尊重工匠、尊重人才的校园氛围,将工匠精神内化成自身品质,能够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三)创新教师学习培训模式,构建“双师型”成长机制

工匠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还要拥有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终身学习等品质,能够将工匠精神、思政教育及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满足新时代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为满足“2025中国制造”战略人才需求奠定基础。第一,树立校园典型工匠榜样。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榜样拥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学校要积极开展典型工匠榜样评估,并加大宣传搜集的相关先进事迹,提升对师生的引导、鼓励作用,加大对教师队伍的熏陶感染,形成更好的工匠氛围。学校还可以组织先进榜样事迹报告会,通过宣传相关“工匠精神”事迹,促使高职教学积极向工匠型教师转变,潜移默化地实现工匠精神传承。第二,创新学习培训模式。除了传统的授课能力、教学能力、心理学培训等培训内容外,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拓展有关工匠精神的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学习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工匠精神和培育工匠精神。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工匠人员和先进工匠任务到校开展讲座,为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学校还可以将教师综合培训学习与学生反馈相融合,注重结合教学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帮助教师高效向工匠型教师转变。第三,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培育高职教师工匠精神,能够提高教师对实践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的重视,可以优化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出更多有关实践教学版块,提升高职教师素质。可以将高职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教育平台,充分引导教师学习有针对性的内容,让工作室成为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或者,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强校企人员双向交互,使校企人员互相观摩学习,既能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又能充分感受工匠文化熏陶,在真实环境下激发工匠意识和培育工匠精神。培训是高层次的成长需求,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师素质。

(四)完善培育路径,推动高职教师发展成长

要想实现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最关键的就是找到工匠精神的培育要素和有效的培育方法,这样才能帮助高职教师构建高效培育路径[6]。

第一,树立正确价值观。要想实现工匠精神培育,首先应明确价值观导向。从高职教师来看,应该具备以下几种价值观: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从教学改革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育部及社会对教师的重要要求,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身作则,以良好品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师爱和端正的教学态度及学术动机。师爱指的是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偏好、嫌恶带到教学中,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端正的教学态度及学术动机指的是教师要减少教学功利性,不能以职称、评优等作为发展目标,而是要营造无私奉献的学术态度,能够找到教学的乐趣。二是敬业乐业。当教师能够将教学工作看作精神生活的一种满足,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与学生及同事建立深厚友谊。当高职教师能够敬业乐业时,才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指导,做到追求精益求精。三是科学的学习方式。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在对待教学工作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注重细节、追求完善的价值观,并将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教育教学奉献中。首先,教师要刻苦专研学术理论,通过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来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服务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中成为工匠型教师。其次,教师要奠定良好教学基础,不断强化自身教学基本功底。在现代社会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资源整合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合理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吸收专业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应自觉在教学活动中追寻价值目标。高职教师要先明确价值定位,确定自己的成长发展目标。工匠型教师需要从社会职能及个人发展两个方面综合思考自身价值取向,避免教学过于功利化,并能将困难看作考验,在考验中不断磨练,提升自我价值。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有效了解教学优劣之处,从而实现针对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工匠培育院校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工匠风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19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工匠赞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推荐访问:工匠 新时代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