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

时间:2023-09-22 17:00:12 来源:网友投稿

杨静

(崇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1230)

血小板属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的小块胞质,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有形成分[1];
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可释放出血小板微粒,其属于超微膜性囊泡,促凝活性和抗凝活性十分强大,在人体止血或血栓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针对血栓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将血小板数量和血液中微粒作为检验指标有利于明确发病机制和选择治疗方案。近年来冠心病、白血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尽早诊断血栓性疾病并采取科学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探讨了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对血栓性疾病的临床检验价值,详见下文。

1.1 分组对象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6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84例,女72例,年龄21-76岁,中位年龄48.5岁,具体病症包括39例冠心病、36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3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急性脑梗死;
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自然人39例进行对照研究,男24例,女15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49岁。

1.2 检验方法 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微粒,用0.8 mm和3 mm标准的微球作为血小板微粒的参照标准。先抽取受检者静息肘中静脉血3-5 mL,制备血液标本后用免疫荧光对血小板微粒进行标记,用微球进行参照定位后检测血液中微粒,以N表示每mL血液中的血小板微粒量绝对值,计算公式为N=167×C。

1.3 观察方法 对比健康受检者与血栓性疾病患者静息血小板微粒量,并对比健康受检者静息状态和活化状态下的血小板微粒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健康受检者与血栓性疾病患者静息血小板微粒释放量对比 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息血小板微粒释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
化疗后急性白血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受检者与血栓性疾病患者静息血小板微粒释放量对比(Mean±SD,×105/m)

2.2 健康体检者不同状态下血小板微粒释放量对比 健康体检者活化状态下血小板微粒释放量(1.75±0.49)×105/mL高于静息状态(1.38±0.52)×105/mL,t=2.255,P=0.030。

除了运输氧气、进行新陈代谢外,血液还会携带大量细胞来源的微粒,在不同疾病对机体产生作用是,血液中的微粒和相关抗原也会出现对应的变化,正是因为这种变化特征,对血小板和血液中微粒进行检验,能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孟薇[3]等人认为,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在血管内形成栓子,产生血管堵塞,对应部位会产生供血障碍,诱发血栓性疾病。而对血小板和血液循环中的微粒数量异常变化进行分析,能对血栓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息血小板微粒释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
化疗后急性白血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①血小板无细胞核且体积小,广义上可将其认作为血液中的“碎片”,但这种碎片在人体止血和凝血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微粒中包含丰富的具有凝血功效的物质,当人体血管损伤或破裂时会刺激血小板由静息相转变为机能相(活化状态),产生迅速变形,表面黏稠度增大并会凝结成团,在吸附血浆蛋白和血小板表面凝血因子III的影响下,凝血酶原会转变为凝血酶,从而将纤维蛋白催化变成丝状,与血细胞共同发挥止血作用。而血小板微粒的释放则能强化凝血和止血功能,保护并修复血管内皮,并具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小板功能减退或数量减少均会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4]。当人体血管壁遭受损伤、受高切应力影响或诱导剂刺激血小板时,在相应部位会发生血小板聚合和活化,以撕裂或出芽的形式释放血小板微粒,促进凝血,因此对合并血栓性疾病的患者而言,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微粒数量要高于健康自然人;
②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些血栓性相关疾病与血小板微粒量有密切联系[5,6],通过检测血小板微粒释放情况能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性疾病风险,而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要少于健康自然人,因此并不能将血小板微粒数量作为特异性诊断指标。此外,本次研究发现健康体检者活化状态下血小板微粒释放量高于静息状态,P<0.05。说明检测血小板微粒释放量对判断人体血小板活化有重要意义;
③在检验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中还存在红细胞碎片、白细胞残骸、细菌等体积与血小板相似的微粒,若采取普通检测仪容易导致临床检验结果失真,目前多采取流式细胞术,在微粒膜上对来源相同的细胞分子进行标记表达,选择特异性标记分子的单抗对细胞来源进行确定,对血液中微粒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从而特异的直接反映来源细胞的基本功能状态,判断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血液中微粒性质和释放量的改变是评定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标准,而血小板减少则可能与白血病有关,血液中微粒释放也与血小板活化有密切联系,通过检测血小板微粒释放量能对血小板活化程度和血栓性疾病进展、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血栓性静息微粒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发生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9期)2022-09-15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年4期)2022-04-25中秋江苏广播电视报·少儿文学(2021年36期)2021-11-18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2期)2021-03-29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中老年保健(2020年6期)2020-12-04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心理学报(2020年7期)2020-07-13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健康大视野(2020年9期)2020-05-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16年11期)2017-03-02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16年2期)2016-09-10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11期)2015-07-20

推荐访问:微粒 临床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