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统一战线的关联逻辑:理论、历史和现实

时间:2023-09-11 08:00:13 来源:网友投稿

□ 王 星,秦 娟

1.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工作部,北京 100073;
2.广西凌云县人民政府,广西 凌云 533100

2021年8月,***总书记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他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1]。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2]的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以统一战线思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任务,是党和国家以统一战线团结更广泛建设主体的动力源泉。

当前,有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战线二者之间的关联。林华山阐述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也是共同体构建的历程[3]。武永江分析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互动、公共空间、关心包容、朋友情感和建构规范等五种要素[4]。齐卫平、柴奕在《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统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全局性作用,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命运、价值、责任、行动共同体的四重维度与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完全契合[5]。二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已经得到了相应关注,但还未从基本原理和系统角度得到分析。因此,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战线的关联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地考察二者之间的关联。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被赋予了同心圆、最大公约数等新理念。统一战线工作要“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6]。新时代统一战线基于共同体又超越共同体,基于阶级阶层联合又超越阶级阶层联合,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统一战线提供了实践指向,统一战线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涵和路径。

(一)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内涵层面的理论互洽

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蕴含着统一战线思想。******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7]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新理念。从力量汇聚的角度来看,这一理念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作为一个稳定的人群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现实的存在。”[8]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机理来看,它与统一战线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地实践,一体的共识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族人民的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命运与共的一体。另一方面,统一战线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涉及大量的共同体论述,十分注重以“画出最大同心圆”的结果来强调共同体中人心与力量的凝聚。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服务党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最大共同体。总之,二者之间在内涵层面存在着交叠状态,共同体思想创新了统一战线理论,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阐释。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运用统一战线思维确立的重大政治任务。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内涵层面的理论互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维。

(二)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要素层面的理论关联

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在内涵层面存在交融交叠,而且在要素层面也存在共通之处。两者都是以共同利益内核作为理论嵌合基础,以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作为理论嵌合形式,以民族复兴目标作为理论嵌合根本。

第一,以共同利益内核作为理论嵌合基础。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阶层、政党、党派、团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体利益而进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利益是统一战线赖以产生、存在和巩固的基础,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的光荣传统和政策优势。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多重属性,它有着历史、文化等属性,更受中国漫长历史影响具有命运与共属性,还在发展中逐步凸显了经济利益属性。为此,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关乎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是维护这一共同体的基础。每一个民族在国家成长进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利益诉求。族际利益差异放置在现代国家的背景下,如果得不到有机整合和正确处理,往往容易造成民族关系的紧张,成为民族群体冲突的根源。利益整合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具体利益与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统一。

第二,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的理论嵌合形式。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的性质从各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到转变为各种力量的政治联盟,凸显互利共赢的价值旨趣。统一战线从阶级斗争的策略到转变为大团结大联合的战略、人类对话交流的桥梁,推动多样一体的价值建构,彰显命运与共的价值追求。统一战线要求发掘和运用好大统战理念,坚持求同存异,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通过细致耐心的工作寻求最大公约数,这一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谋而合。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一家亲”形象地说出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如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同心共筑中国梦”指出了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重大阻力、抵御了数以千计的风险,就是因为在这些风险面前,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致力于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样一个奋斗目标的指引下,中华民族深化了命运与共、同心奋斗的共同体联结。

第三,以民族复兴目标作为理论嵌合根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一战线提供价值支撑,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共同体意识。中国梦的本质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不仅是国家追求的目标,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国家富强不仅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民族振兴就是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实现了国家、民族、个人三者的逻辑统一,向世人印证了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的道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把各民族大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结在一起,直接体现了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目标关联。在国家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共同体的姿态,把力量与智慧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来。

(三)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方法论层面的内在契合

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其实都是运用共同体的思维理念,致力于构建满足共同利益、组织共同力量、应对共同挑战、解决共同问题、满足共同需求、践行共同价值、建设共有家园、推进共同事业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结构充分体现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结构是多元一体。“多元一体”理论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中华民族构成难题的解读途径,给予中华民族的实体性质以丰富的历史佐证。这一理论成为学术领域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研究的主流范式。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多元一体”既充分尊重了多元,坚持平等和谐,又高度彰显了对“一体”的认同,实现凝心聚力、守望互助。如果说“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概括性描述,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倡导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提法相得益彰。“多元”体现我国民族关系领域的多样性;
“一体”体现我国民族关系处理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民族关系领域的一致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最核心的政治目标是确保国家政治统一与国民的政治忠诚,这与多民族国家尤其是现代化国家建构中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密切相关。

从政策提出角度看,自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统一战线方面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到2022年已有百年历史。统一战线在党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党获得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也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广泛运用,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更加牢固、内涵属性更加明晰、号召力更加强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统一战线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命运追寻,构成了这一时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围绕民族独立与解放这一核心目标,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工作方法,构成了这一时期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伴随着无产阶级联合和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目标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知中有所体现。1919年7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10]在他看来,较大的联合最终会组成最大的联合,这一联合就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中华民族的大联合。

党的二大所提出的民主联合战线在现代国家建设视角下可以视为一种实现路径。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将联合对象锁定为全国革新的党派,将目标对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实现独立国家的志业,即深刻阐释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可能性和发展前途。党的二大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问题,也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统一战线在建党初期就形成了关联。

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提出了革命的任务与目标是“驱逐帝国主义,统一中国”。1935年8月,“八一宣言”号召中国境内的各族同胞共同抗击日寇。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著名的《论新阶段》报告,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目标,号召团结和争取少数民族抗日:“对国内少数民族,给予平等权利,而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1]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中还特别提到,全中华民族当前的紧急任务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团结包括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新的基础。这一时期党的基本任务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是联合各被压迫阶级等“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2]。这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开展民族工作时,中国共产党突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个中心目标,体现了明显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在中国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长期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已经把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的必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在结构的统一战线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打破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协调、解决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纷争、理顺民族关系,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以“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促进各民族加强沟通了解。“走下去”——派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请上来”——组织边疆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到内地参观。这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构建良好民族关系的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向一系列民族地区派出访问团、慰问团,开展政策宣传和社会调研工作。1950年7—9月,赴西北的访问团重点访问了临夏和甘南两个民族地区,赠送毛泽东题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锦旗。中央人民政府还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团到北京等地参观,通过参观让少数民族代表团真实感受到新中国的新气象,加深彼此信任。

二是杜绝两种民族主义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数篇文章非常明确地批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现象。1952年,中共定西地委发出《检查土改当中存在和遗留问题的通知》,检查发现靖远县打拉池乡关于民族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报告,存在着不能同等对待回族和汉族的问题。1952年9月,《中央转批甘肃定西地委执行民族政策的检查报告》呈送到毛泽东办公室[13]。

三是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民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李维汉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业已成立,国内的民族关系就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助的关系。”[14]除了在论述中对民族关系的定性,中国共产党还对很多细节问题采取了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举措。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列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搞好。

四是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面临一大困境是如何准确掌握各民族的具体情况。在革命年代动员少数民族加入中国革命洪流的过程中,党形成了对多民族国情的宏观认识,但对“多民族”的具体情况还缺乏深入的掌握。因此,民族识别联同全国的人口普查成为一项意义重大的举措。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经历了4个时间段:第一个阶段为1950年至1954年,共计确认了38个民族,其中有11个民族是之前已公认的,又新增27个确认了的民族。第二个阶段自1954年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至1964年,该阶段新确认15个少数民族。第三个阶段为1965年至1979年,在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第四个阶段为1979年至1982年,在1979年确认了云南基诺族为单一少数民族。自此,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认识深入人心。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统一战线实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转型的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迈向了实现富国的小康道路,致力于经济发展,这也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济属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形塑。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走上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来。在这期间,邓小平赋予新时期统一战线爱国主义的重大内涵。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属性为命运与利益互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层面,邓小平强调发展的理念,引入以生产力为检验标准,强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他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加注重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建设,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理论层面,他注重强调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特别是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理念来阐发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成为党和国家在理论认识层面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常用表述方式。在实践层面,党和国家先后提出包括西部大开发等在内的发展战略。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经济利益属性的形塑。1999年9月,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题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吹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号角。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的统一战线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15]。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两个共同”的观点,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6],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在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对统筹区域发展作出了新部署。从2000年至2007年,国家累计安排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92项。国家启动了“兴边富民”行动,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投入和帮扶力度,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标。

(四)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统一战线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进入新时代以来,统一战线的制度、理念和工作方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相互促进,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得到充分提炼和展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陆续出台文件,把统一战线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来对待。******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中央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文件。统一战线涉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题内容的会议、文件、讲话规格至高、数量之多,“含金量”之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关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统一战线系列重要讲话,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统一战线一贯的高度重视,又为新形势下的“大统战”工作形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将统战工作纳入党治国理政的全局中审时度势、谋篇布局。这充分表明,新时代的统一战线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程中关乎国家建设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新时代统一战线以******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充分发挥政治性强、人情味浓、艺术性高的特质,促进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

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工作在现实中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为目的。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目的也是彻底地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映衬统一战线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格外注重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这既与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使命和担当。由理论走向实践,即由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到传播共识、凝聚能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中心环节和现实指向。而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载体,这样才能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实、做强,做出显而易见的成效。因而,着眼统筹“两个大局”,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必须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只有凝聚起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彰显5000多年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气派,塑造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具有持久影响的形象,国家崛起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发展到关键时刻,只有中华民族才能承载起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而形成的时代使命,才能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主体。

(一)以凝聚共识的思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工作原则方面契合紧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17]。而统一战线工作要求在异中求同、同中有异,求最大公约数,构建最大同心圆。从工作原则角度看,二者都是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共性交集,即在现实中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共同性是共同思想政治的基础,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当前,统一战线内结构复杂性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因而,借助统一战线思维,以凝聚共识的思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统一战线的现实工作角度看,需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需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理念在先的意识。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认同旗帜下,把共同目标作为奋斗的动力源和方向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当然,中华民族的理念放在首位并不意味着要损害各民族的具体利益,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才会更好的内在逻辑。所以,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需要兼顾好、照顾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这在实践中极其考验人的智慧,党和人民也需要这样的智慧力量高效汇聚,让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走向强大。此外,也要把握多样性的尺度。凝聚共识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迁就妥协,也不意味着单向度的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产生深刻的内心认同,不追求匆忙的立竿见影效果,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长期互动以商求同,久久为功方能不断增强团结、增进共识。

(二)以广泛团结力量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以统一战线团结更广泛的力量,是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主体力量的重要渠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争取人心的工作。统一战线要处理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要面对的多党合作、少数民族、宗教事务、非公经济、侨务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涉藏涉疆工作等,也是做人的工作,而且是以人为本、广交朋友。中华民族共同体由不同党派、民族、宗教信仰群体、各阶层等组成,实际上也是做人的工作。

统一战线工作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问题是人心和力量。统一战线自诞生之时,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感。统一战线凝聚各方人心和力量,协调各种关系,整合各方情感与资源,以形成更加广泛的力量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说到底也是争取人心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推进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效处理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为统一战线的实际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契机。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使命。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统一战线有一个非常一致的目标,即二者都致力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实现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需要一个巩固的、一体的和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学术理念走向社会共识的过程,是各族人民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的过程。新时代“爱国者”的概念范畴,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士纳入其中。这一变化,也给予了我们明确的提示,统一战线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目标层面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二者是有机统一的。******用一句生动的语言概括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8]他强调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扎实做好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工作,实现广泛力量的汇聚支持,进而层层递进“三大战略”目标,一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新力量、新目标、新任务将给统一战线提供更大有所作为的空间和责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向之一是培育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进认同。这二者之间在实践工作中存着相辅相成、紧密关联之处。统一战线工作特色鲜明,点线面多长广,领域、群体、界别多有不同,中国共产党基于统一战线的工作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实现处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问题中贡献了中国智慧。统一战线在横向上搭建共同体的平台,在纵向上实现同心圆的纵深,利益共同体到认同共同体,领域共同体到国家共同体,从国家乃至拓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体思维谋划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要求实现爱国统一战线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从利益驱动型统一战线到价值驱动型统一战线,从外在服务到深度互嵌式的统一战线,从传统的单一部门分散型统一战线工作格局到“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发展。研析党的政策不难发现,统一战线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探究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更高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范畴、更多的渠道,更新的理念,更活的方式凝心聚力,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的最大同心圆。

猜你喜欢共同体中华民族民族《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我们的民族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22年2期)2022-04-19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9-10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推荐访问:共同体 战线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