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时间:2023-09-10 17:35:11 来源:网友投稿

燕生东 张 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黄河入海口。今黄河1855年在铜瓦厢决口后,由东明县徐家堤进入山东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流,在东营河口注入渤海。省内河道长600多公里,仅占全河长的九分之一。由于今山东黄河段为“地上悬河”,很少有支流流入,流域面积仅18000公里,流经山东9个市34个县市区,流经范围并不是很大。

但是,历史上黄河干流和主要枝津多次从不同区域流经山东,黄河流经山东县市区要比现在范围大得多。山东黄河文化包含的内涵,或者说什么是山东黄河文化,目前并无定论。当确定了古今黄河流经山东的范围和山东黄河文化的内容,才能对山东省沿黄地区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优势以及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系统分析,撰写相关评估报告,也才能进一步把握、提炼山东黄河文物、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地位,最终才能推动山东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笔者带领团队对山东沿黄地区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黄河流经山东的不同阶段与地区,山东黄河文化的内容、层次、分类,山东沿黄地区文化、文物资源的特点和价值进行简单介绍。

据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存黄河古道遗迹分析,黄河流经山东地区和入海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阶段。

(一)黄河干流流经山东大体可分五个时期

1.史前时期即距今4000-8000年,山东聊城、德州、滨州与东营为黄河下游及其支流流经之地、入海处。大约距今100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阶段,黄河开始进入豫、冀、鲁,黄河现代格局形成。有学者研究,距今5000-8000年,黄河下游入海处以河北孟村为顶点,北至天津、黄骅,南至山东无棣一带,南北摆动。之后,还由无棣向沾化-东营一带移动。

2.夏商周三代,山东聊城、德州、宁津、陵县、庆云、阳信、乐陵、沾化、无棣曾是古黄河及枝津九河徒骇河、鬲津河流经处、入海地。商代殷墟卜辞记录中有五百余条提及了“河”,“河”就是现在所称呼的黄河。根据卜辞所记与黄河相联系的地名地望考察,可知商代晚期黄河下游河道入海口在河北沧州至山东沾化、无棣之间。先秦时期,由于渤海西岸一带地势低洼,加之黄河下游河道没有修筑堤坝,河道处于自然散漫的状态,河水漫溢泛滥,形成多股分流入海,因而在古文献中就提及黄河经大陆泽后北播为九河入海。关于黄河枝津——九河,有学者考证为古徒骇河、太史河、简河、洁河、胡苏河、鬲津河、马颊河、复釜河、钩盘河,具体位置在今惠民阳信、沾化以北、沧州、黄骅以南地区。也就是说,商周时期,山东的聊城西部、德州地区、阳信、沾化、无棣、庆云,河北黄骅、海兴以及天津南一带曾是古黄河及枝津九河故道所在地。

3.西汉至南宋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黄河流经今河南濮阳、范县,山东阳谷、聊城、茌平、东阿、禹城、平原、临邑、商河、惠民、滨城,在利津附近入海。西汉初期,黄河自河南南乐县以下,分为两股,一股东行,沿漯水至山东滨城东入海,一股东北行,经河北大名,山东冠县、临清、平原,河北沧州、黄骅入海。之后还一度经山东巨野一带由泗水入淮。直到东汉永平十三年即公元70年王景治河成功后,黄河下游河道才稳定下来,流经大致今河南濮阳,山东聊城、禹城、茌平、临邑、商河、惠民、滨城等,向东在今利津附近入海,这条河道经魏、晋到隋、唐、五代、北宋前期,近千年时间没有多大变化。北宋庆历八年即公元1048年,黄河改道,北流在河北枣强、青县合御河入海,东流经山东冠县、高唐、平原、陵县、乐陵,从无棣入海。

4.公元1128年至公元1368年,黄河曾经从山东东明、定陶、曹县、单县流过,黄河岔流经过山东鄄城、郓城、巨野、嘉祥、金乡、鱼台等县。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夺淮入黄海,期间河道变迁频繁,常多股并流,曾经过菏泽、定陶、成武、鱼台、沛县,在徐州会泗入淮,还曾经濮阳、郓城、梁山、嘉祥、鱼台、微山、沛县、徐州向南入淮河。鲁西南著名的巨野泽、雷夏泽等诸多沼泽湖泊因此被淤塞、消失,而东平湖、梁山泊、微山湖等诸湖泊从此逐渐形成。1368年后至1855年,黄河改道,经开封、兰考、民权、虞城以北,曹县、单县以南,经砀山、萧县北,经徐州向南入淮、入海。

5.公元1855年以来,黄河流经今东明、鄄城、郓城、梁山、东平、东阿、平阴、长清、齐河、济南、章丘、济阳、邹平、高青、滨州、利津,在东营、垦利、河口等地入海。清咸丰五年即公元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在鱼山夺大清河由利津、东营一带入海,最终形成了现代黄河流向格局。

(二)关于古济水、大清河与黄河关系

源于济源、经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南、北部流入到渤海的济水是中国古代独立入海的四大河流之一,在古代与江、淮、河并称为“四渎”,受到国家统一的祭祀,是先秦、两汉时期非常重要的一条河流,实际上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古黄河下游九河之一,与黄河关系密切。隋唐之前的济水一条支流经今山东梁山、郓城、巨野和嘉祥诸县内的古巨野泽,另一条经今山东菏泽吕陵店南,定陶区北,至郓城县南入巨野泽;
由巨野泽清口以南流出,由泰山西南绕泰山西北及北部,即平阴、长清、济南、济阳的今黄河河道,向东经邹平、高青、博兴、广饶北、东营市以南一带入海。隋唐之后,济水为大清河河道,1855年后大清河被黄河占夺,成为黄河入海的河道。

《禹贡》等文献所提及黄河经大陆泽后北播为九河入海,关于黄河枝津——九河,除了济水外,还有流经鲁北地区的古徒骇河、漯水、鬲津河、马颊河等。

总之,在史前大部分时间和历史时期数千年内,黄河及其主要枝津不仅是从鲁北地区入海,而且鲁西南、鲁北、鲁西北和鲁北广大区域都属于古今黄河下游流经区域(见图1)。

图1 各时期流经山东黄河位置示意图

山东黄河文化是指山东与黄河、黄河流域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生产、生活、建设、商贸、革命、文学、艺术、思想、精神等的总和。种类包含了历史文化、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传统农业遗产、革命文物文化、场馆设施、文献、艺术作品、人物、思想与精神等。大体可分为与黄河直接和间接有关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即直接有关的,如治黄治水治碱治沙(包含水工水利设施)文化遗产资源,如河湖故道河床(曹县黄河故道、鲁北黄河故道、济水故道)、各时期堤防堤坝(禹堤、汉堤、障东堤、太行堤、南金堤、北金堤等)、险工(东堤险工、泺口险工)、洞桥、桥梁(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山东黄河浮桥)、引黄闸(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潘庄引黄闸)、石刻石碑、港口、码头、渡槽(长清东风渡槽)等水利工程、治黄人物、纪念碑以及祭祀场所(禹王亭、碣石山)等,这些文化资源见证了黄河历史变迁,凝聚了自强不息的治水精神。例如,山东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包含了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生产生活习俗、礼仪礼俗、信仰、医学、建造、体育、竞技等。黄河滩区传统村落,凝聚了黄河滩区人民的智慧,沉淀了优秀的黄河文化,传承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教育、旅游等价值。

第二个层次即间接有关的,主要是山东沿黄流域文化资源,主要有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化、红色革命文物等,包括部分非物质文化,还包括齐鲁文化、革命文化、其他传统文化。例如,山东沿黄地区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种类包括了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常见种类,还包括了革命文化遗产、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等类型。古遗址、古墓葬和古城址类文物资源多被不同时期黄河淤沙淤土覆盖,较少露出地表,因而保存极好。山东黄河流域有可移动文物,包括石、骨、角、皮、毛、贝、螺、蚌、陶、瓷、铜、铁、金、银、木、漆、纸、书籍、字画等数十种。

山东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密集,数量多,保护利用价值大。初步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103项,省级非遗项目30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00项以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00多项,均占全省总数的50%以上。包含了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生产生活习俗、礼仪礼俗、信仰、医学、建造、体育、竞技等非遗文化的所有种类。

目前,据初步研究和统计,因山东地区治黄治水治碱,或因黄河而起,或利用黄河水和淤土等资源产生的、独一无二的、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括起来有“三个一”“四个二”。

(一)“三个一”,指的是一个吕剧、一个草柳编、一个鲁西南鲁西水浒故事传说

“一个吕剧”。起源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吕剧是山东传统剧种最典型的代表,由山东最主要的曲艺形式山东琴书发展而来。据相关文献记载,在1884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当时为乐安县)北部和利津东部并无防洪大堤,每到洪水季节,黄河水常常泛滥成灾,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唱曲”讨饭遂成为有些人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活动区域也不断扩大,吕剧雏形由此而来。随着作家和名角对作品的改造,艺人唱曲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推广,吕剧成为山东最著名的传统剧种。

“一个草柳编”。草柳编是黄河下游三角洲的传统手工草编工艺。黄河三角洲一带湖泊和洼地如博兴县湖滨镇地处麻大湖之滨,风景秀美,景色宜人,盛产苇草、蒲草、三棱草,是我国主要草编产区之一。当地居民制成的草编工艺品种类繁多、花色各异,具有浓厚的传统工艺特色,加之自然、绿色、环保等元素,颇受当代青年人和东南亚、欧美国家人们喜爱,草编业也成为当地颇具活力的特色产业。

“一个故事传说”。该故事即流行于鲁西、鲁西南的水浒传说。水浒传说主要流行在郓城、梁山、东平、阳谷、高唐等县。这里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境内有山有水,南宋时期黄河北流经过该地区,形成多个湖泊,如有被施耐庵称之为“八百里水泊梁山”。元代,以山东东平地区为主的杂剧艺人和书会才人采纳民间传说,编写出许多水浒题材的杂剧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等。元末明初,施耐庵又在众多的传说、杂剧及话本的基础上写出了《水浒传》。由此还出现或附会了一些水浒遗迹,如梁山山寨、宋江故居、宋江河、黄泥冈、九天玄女庙、断金亭、宋江马道、黑风口、山寨墙、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三碗不过冈”酒店等。“水浒传说”既有很强的民间性,又有重要的民俗学、文学、文艺等方面的价值,是黄河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四个二”,指的是“两个白”“两个棉”“两个黑”“两个号”

“两个白”即黄河三角洲的海瓷与地下卤水晒盐。海瓷就是利用贝壳烧制的瓷器。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携带大量细粒黄土物质,长时期周而复始在渤海湾南岸、西岸迁徙,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质海岸。当黄河改道、入海口迁徙到别处,海岸不再淤积增长,海水变得清澈,种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源。而海浪潮汐运动会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在渤海湾南岸、西岸黄河新旧三角洲地区形成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无棣贝壳堤岛是世界上贝壳堤最完整、唯一的新老贝壳堤并存的贝壳堤岛,绵延70多公里,每年自然新堆积增加贝壳10万吨以上。1995年,无棣县在汲取民间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集各地名窑之大成,聚制瓷技艺之精华,实现了“化贝为瓷”。目前,海瓷在“利用海洋贝壳烧制高档贝壳瓷”的基础上,结合海洋七彩釉的工艺专利技术和海瓷独特的品质,发展出“多功能生物海瓷”这一中国独树一帜的高端艺术品。地下卤水制盐(晒盐),黄河三角洲地区制盐原料不仅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还有地下卤水。地下卤水的形成是河、海沉积层交错叠压、海水退潮滞留蒸发渗透而成,具有分布广、浓度高、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地下卤水的浓度及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4-6倍。黄河三角洲一带地势平坦,黄河带来的淤积黏土层厚,能防渗漏,加之光照充足,是开滩建场的理想场所。卤水制盐技艺是一门利用大自然使卤水蒸发结晶成盐传统的特殊生产工艺流程,其工艺要经过修滩、打井、上水、灌池、制卤、风吹日晒、结晶、活碴、捞盐、入坨。黄河三角洲地下卤水晒出的盐,结晶体方正、粒大、青色透明、味咸纯正,产量高,质量好,驰誉海内外。用地下卤水制盐历经几千年,目前制盐工艺多延续了明清史时期传统技术,可视其为中国古代沿海制盐工艺的活化石,也是世界制盐工艺的奇葩。

“二个棉”即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老粗布和鲁西南鲁锦,又称家织布、手织布。棉花是耐碱经济作物。明代以来,山东人民对黄泛区的耕地稍加排水排碱等改良,广泛种植棉花。黄河三角洲老粗布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老粗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引导扶持,生产已形成产业化,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传统的民间艺术纳入当代生活,并且得到发展和创新。流行于菏泽、聊城、济宁黄河两岸的鲁锦,也叫山东织花布,是一种富有黄河特色的民间工艺,是山东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当代织布质地厚实挺括,图案抽象朴实,色泽艳丽明快,于浑厚中见艳丽、于粗犷中见精细,是延续数百年传统织布技艺和当代审美因素相结合的结晶。

“二个黑”即黄河黑陶和临清贡砖。黄河黑陶包含了齐河黑陶、章丘黑陶、德州黑陶、济阳黑陶、菏泽黑陶等等。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多封闭性洼地,土壤偏粘,和沙泥交汇形成大量的红胶泥层,为黄河黑陶陶艺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山东沿黄地区的民间传统黑陶烧制技艺闻名全国。它以独特的“高温焙烧渗碳还原法”著称于世,流传至今,有工之精、艺之繁、古之真、创之新、纹之美、器之盛美誉。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质地优良、色泽适宜、形状各异、不碱不蚀、敲击有声、坚硬如石。临清贡砖是黄河下游地区劳动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独特经验。贡砖选取黄河多年淤积的“莲花土”,经过碎土、过筛后,再经澄泥、熟泥、制坯、晾坯、装窑、焙烧、出窑等18道工艺流程。临清砖窑烧制的贡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脊吻砖、刻花砖等,一般在五十斤上下,重的有七八十斤。成砖后,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用黄裱纸封裹,搭船解运至天津张家湾码头,经过再次检验合格后,陆路转运京师及其他各地。

“二个号”即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与齐河黄河号子。黄河号子属民歌的一个主要载体,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是人们参与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而唱。黄河号子分成许多类别,诸如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运土号子、捆枕和推枕号子等,各地区出现不同的流派,各种号子异彩纷呈,争奇斗艳。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就是这类口头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代表。齐河黄河号子俗称“拉纤号”,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从歌词到曲调都敦厚质朴、雄劲开阔、高亢有力,用以协调人力臂力,放松情绪,减缓劳动强度,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重的黄河文化特色。

(一)文化文物资源数量多、级别高、价值大

山东黄河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淀出丰富的文物遗存,文物资源分布密集、数量多、价值大。初步统计,山东沿黄9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三处(“三孔”、大运河、齐长城),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1处(泰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不可移动文物16994处,约占全省的50.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约占全省的59.2%;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3处,约占全省的56.7%;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51处,约占全省的44.2%。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
57个县(市、区)入选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111处(其中,国家级19处)。国有可移动文物323万余件,占全省总数的60%;
博物馆数量335家,占全省总数的54%。其中,可移动革命文物共计50662件,已有20多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山东黄河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共有文物资源4755处,其中国保单位77处,省保350处,市保471处,区县级789处,未定级3071处。由于流经地域存在差别,9个市的文物资源分布差别较大,滨州285处,德州95处,东营127处,济南1485处,济宁471处,聊城367处,泰安1797处,淄博128处。

(二)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山东沿黄区域则是东夷文化孕育的核心区和主要发展舞台,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和成长摇篮,是华夏文明最早发育和集中发展的核心区域。在鲁中南的黄河流域发现了上百处旧石器晚期和细石器遗存,是中国北方地区探讨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区域。泰安大汶口,章丘西河、焦家、城子崖,阳谷景阳冈,济南大辛庄,邹平丁公,惠民大郭,滨城兰家,高青陈庄与邹平东安等数十处史前至夏商时期大型遗址、城址或高等级聚落,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国家“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考古物证。

山东沿黄地区位于黄河下游与古济水之间,在先秦九州区域划分上,或为兖州,或为兖州和幽州,或为夹州和涂州,著名的大野泽、雀山泽、菏泽、雷夏泽和孟诸泽也位于该区域。据文献记载,山东沿黄地区是虞舜、夏商王朝主要活动区域,蚩尤葬于东平,尧葬于成阳(鄄城),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鲧、禹治水主要于黄河下游地区的河济之间(古兖州),夏王及商代第一代国君商汤等都曾在该地区活动过,汤在此联合东夷灭掉夏王朝。有学者甚至指出,古河济地区(今黄河下游地区)为中国大河文明的诞生地。总之,山东黄河下游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齐鲁文化,长期保持文化领先地位。齐鲁文化原本是地区性文化,但其一系列重要成果不断走出山东,成为全国性主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独特贡献。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地理标识,孔庙及岱庙历史建筑等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精神标识,以孔子、孟子、孙子、管子为代表的齐鲁诸子和儒家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标识。

(三)文化遗产地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和唯一具有封禅资格的“国山”,代表着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体现着崇高自尊和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的象征。“三孔”“四孟”是人文圣地,是民族认同的标志、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历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传统道德文明的示范之乡。

泰山、“三孔”、大运河、齐长城四大世界文化遗产均位于山东黄河流域,据初步统计,泰山区域包含近200处古遗址,三孔及周边区域包含近100处古遗址,大运河山东段沿线分布有128处古遗址,齐长城沿线区域同样包含大量文物资源。泰山作为世界首例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所蕴含的国泰民安、敢于担当精神自古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曲阜被誉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儒家文化在中华多元文化共生中居于主导地位,已内化为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泰山-曲阜-大运河片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统筹一体、协调发展具有天然优势。统筹推进泰山-曲阜-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于构筑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打造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具有深远意义。

(四)革命文物集中成片分布,保护开发利用基础较好

山东沿黄地区是我国最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0年秋,王尽美、邓恩铭等就在济南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一回山东,便积极开展活动。1925年在济南成立了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即中共山东省委)。今省委秘书处旧址犹存。1922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成立,今济南市育英中学西楼即其成立旧址。1927年底至1928年5月,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山东沿黄地区掀起了第一次农民暴动高潮,如阳谷坡里暴动、高唐谷官屯暴动等。坡里仍存有暴动旧址。1932年至1935年,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和领导了山东第二次农民暴动高潮。这些暴动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唯一以省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包括了山东沿黄地区的渤海、鲁中、滨海、鲁西、湖西和冀鲁豫边区有关山东地区的部分,所涉及的总面积、总人口、党员、军队数量,还是牵制和消灭敌人数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抗日根据地,而根据地建设方面也非常有特色。******曾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沿黄地区不仅属于解放区大后方,还是一系列重要战役发生地。

可以说山东黄河流域就是革命老区,革命文物遗址集中连片、相对聚集,沿黄地区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这些革命文物资源类型全面丰富,包含了革命旧址、遗址,烈士墓、烈士祠、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时间跨度长且有连续性,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时期,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为丰富,内容涵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完整历程。可移动革命文物方面,沿黄地区有可移动革命文物共计50662件,已有超过40多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党性教育基地以及党史军史专题陈列室向社会免费开放。山东沿黄地区共有7处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多个山东省红色文化或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五)黄河三角洲海洋历史和文物资源独一无二

山东地区的古今黄河三角洲在中国早期历史上和早期海盐发展中地位特殊,是中原王朝最早接触到海洋、开发利用海盐与渔业资源的地方。包括古今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南岸地区,历来为我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经近二十年的考古工作,发现龙山时期、商周至唐宋元明时期制盐遗存1200多处,其中包括4处国家级和14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河三角洲古代盐业遗址群入选“全国三普百大新发现”,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时代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黄河三角洲宋金元时期港口贸易集散地垦利海北、利津铁门关等遗址的发现发掘,对于宋金元时期北方海路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六)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富集

济南、泰安、德州等地的津浦铁路、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在文化遗产类型中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数量约450处。其性质为呈线性分布的、具有多重历史见证价值及功能属性的特殊工业遗产,目前还保留大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如济南津浦铁路大厂、济南黄河大桥、津浦铁路临城站、泰安站、兖州站等。这些铁路遗产不仅是工业文化遗迹,而且还与山东乃至全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相关,是山东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是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的重要活动场所,具有重要历史、社会、科研和利用价值。

(七)可移动文物、各类博物馆数量多,黄河专题类展馆特色鲜明

山东黄河流域有国有可移动文物323万余件,占全省总数的60%,博物馆数量335家,占全省总数的55.5%(全省603家),其中国家一级5个、二级16个、三级28个(全省一级博物馆18个、二级45个、三级64个)。其中,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东营黄河文化博物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博物馆、菏泽鄄城黄河民俗博物馆、高青大地黄河情博物馆、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东营黄河油画博物馆、东营市黄河古韵博物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馆、德州(齐河)黄河文化展厅、戴村坝博物馆、黄河东银铁路文化展馆、游百川纪念馆等属于黄河文化或生态专题博物馆、展览馆和展览室。

概言之,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山东地区一条最重要的河流。它与济水在相当长时间内流经鲁西南、鲁西北、鲁北平原。黄河下游与古济水流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和成长摇篮,是华夏文明最早发育和集中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大河文明的诞生地。

猜你喜欢黄河山东文物文物的栖息之地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山东图片库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山东舰』入列一周年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1年5期)2021-11-22多彩黄河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黄河宁,天下平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黄河』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文物的逝去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山东的路幸福的路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文物失窃读写算·小学低年级(2015年12期)2015-12-12

推荐访问:黄河 山东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