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学习者去动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云南某高校为例

时间:2023-09-10 09:15:07 来源:网友投稿

张男,彭小娟,刘静洁

(1.大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2.新加坡欢乐点睛华文教育中心,新加坡 570279;
3.云南工商学院丝路学院,云南昆明 650017)

云南某高校于2014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涵盖东亚、南亚、欧洲等9个地区共36个国家。目前学校在籍、在册留学生500余人,专业涵盖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会计、土木工程等,占全校学生比例1.52%。受疫情影响,实际在校留学生185名。基于当前疫情的实际,该校在线汉语学习已成为主要方式,但学生在线上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学习动机明显不足。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主要探析影响该校学生学习汉语的去动机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怎样?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习动机中,积极因素会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消极因素则会减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本文着眼于研究影响学习者动机减退的因素。学界对动机的研究已经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最开始的动机研究始于Lambert和Gardner这两位学者,他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之后涌现了一大批研究动机的学者。然而在动机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者们主要考虑到了影响学生动机的不利因素,因此研究者开始从研究动机的积极方面转向影响动机减退的消极因素。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关于动机减退的概念,本文以Deci&Ryan提出的“amotivation”(去动机)一词为界定概念,即缺乏意图和动机现象[1]。在去动机的研究中,尤其以Drnyei为代表,把影响动机的因素分为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自此之后,大部分学者都以这三个层面为基础展开研究。如Hasegawa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因素是去动机的主要原因[2]。李艳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因素仍然是去动机的首要原因[3]。此后,张哲、梁良等人都对学生的去动机因素展开了调查,结果均认为教师是主要的去动机因素。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去动机的主要因素并非教师因素。如李晨楠的研究发现考试成绩、汉语难学成为主要因素[4]。俞玮奇的研究中也表示,造成学生去动机的因素是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负面态度和教学环境[5]。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10月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共调查了云南某高校117名在线汉语学习者,其中有效问卷106份,其中亚洲52名,非洲54名,男性 61名,女性45名,平均年龄 23.3岁,学习汉语时常2.5年。汉语水平初级 43名,中级40名,高级23名。

(二)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涵盖了来华留学生的年龄、性别、国籍、学习汉语时长、汉语水平等方面的信息,第二部分量表参考了Warrington&Jeffrey的问卷[6],并结合Drnyei的几个动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网络课堂的特点,问卷包括网络课堂的课堂环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方法、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课程设置等共有33道题,量表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从“1=非常同意”至“5=非常不同意”,第三部分为征求学生对在线学习的建议和意见,在问卷的开始也设置了学习汉语中有无不想学习的阶段这种过滤性问题。通过过滤性问题的筛选,最终剩下106份问卷。

(三)研究目的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云南某高校学生的汉语学习去动机因素进行调查。试图找到影响该校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去动机因素,并详细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在分析时,首先确定去动机影响因子,分析各因子之间的基本情况,再对去动机因子内部进行具体分析,即找出影响学生去动机中影响最大的均值所对应的题目。其次,针对不同的语言水平和地区的学生,对四个因子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差异做了t检验,验证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语言水平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对四个因子的相关性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各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

(一)留学生汉语学习去动机的基本构成

表1 问卷的KMO和Bartlett检验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数据适合因子分析(KMO=0.853,Bartlett’s球型检验的近似卡方分布为1816.960,自由度为528,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

图1 影响因子碎石图

采用碎石图确定提取因子数量,如表2所示,在上图中特征值大于0.5的都可入选为因子,且从图中可看出因子数小于等于7都符合要求,因此本文抽取4个因子,累计解释总问卷方差的68.58% 。因子一命名为“网络课堂”,题项包括Q1、Q5-Q7、Q18-Q22、Q29-Q32,其中Q5是网络教材、Q6-Q7、Q18-Q20、Q22、Q29是学习环境,Q30是设备,Q1、Q31-Q32是网络课堂的态度;
因子二命名为“教师”因素,题项包括Q8-Q16,其中Q13、Q14、Q16是教学方法,Q9、Q11、Q15是教学态度,Q8、Q10、Q12是教学能力;
因子三命名为“课程”因素,包括Q3、Q4、Q17、Q21、Q24、Q27,其中Q3-Q4是班级类型,Q27是课程设置,Q17和Q21是教材,Q24是考试题目设置;
因子四命名为“自我”,题项包括Q2、Q23、Q25、Q26、Q28、Q33,其中Q25、Q33是学习态度,Q2是学习目标,Q23、Q28是学习方法,Q26是学习焦虑。

表2 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减退因素的基本状况

(二)留学生汉语学习去动机的基本状况

通过表2可知,云南某高校学生汉语学习去动机的四个因素排序是“教师”“课程”“网络课堂”“自我”。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因素排在去动机的首位,说明教师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排在第二位的是“课程”,说明课程的合理性对学生学习汉语有重要影响。而排在第三位的是网络课堂,在线学习有其自身的弊端,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一位是“自我”,说明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会影响学习汉语的动机。

(三)留学生汉语学习去动机具体情况分析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因素中均值排第一的是Q15“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指责我,我很不开心”。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严厉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因素中均值排第一的是Q17“我觉得课后的汉语作业太难了,不想完成”。这个问题涉及教材的选定和学生的水平是否匹配,学生看到课后有较难的作业时,让他们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网络课堂因素中均值最大的是Q32即“上课老师看不到我,我经常不听课”。说明网络课堂上,由于受到真实空间的限制,做不到实时监督学生的上课状态,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认真上课的情况,这样会减退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因素中,均值第一的是“我不想学习汉语,是我父母让我学的”。说明学生学习汉语的初始动机不是很强,初始动机不强,影响学习汉语的热情。

表3 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减退因素具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即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首要因素,在教师因素中,Kikuchi&Sakai、Kojima认为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方法上的不足会导致学生动机减弱,本文则表明教师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7-8]。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在线学生,然而与另一学校学生相比,网络课堂在该校留学生的去动机因素中,并未排在突出位置,说明该校的网络课堂有一定的优势。

(四)学生的汉语去动机的个体差异

1.不同语言能力的差异

根据HSK水平,把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对初、中、高级的学生在四个因子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表4中,我们发现初中级水平学生在四个因子均值排序上并无差异,但是高级水平学生在自我因素上与初级和中级学生有所不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这与前面呈显著差异(P<0.05)。高级水平学生把网络课堂因素排在第二位,把自我因素排在了最后。而初级和中级学生把自我因素排在了第二位,而将网络课堂因素排在第四位。这反映了初中级学生更倾向于将动机减退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而在高级阶段,学生们对自身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的肯定,他们倾向于把动机不足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其他原因。Falout & Maruyama[9]、俞韦奇[5]等研究均表明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倾向于把动机减退归结于外部因素,如教师或教学环境等。

表4 初、中、高级学生因子差异

2.不同国别地区的差异

在对比了表5亚洲和非洲地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去动机差异后,我们发现两个地区留学生的相同点是均把网络课堂因素排在第四位。不同点是其他三个因素的排列有所区别。亚洲学生把课程因素排在第一位,将教师因素排在二位,第三位是自我因素。而非洲学生将教师因素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自我因素,第三位则是课程因素。对两个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后,结果显示,教师因子p值为.003<.005,课程因子p值为.000<.005,自我因子p值为.000<.005,因此,这三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亚洲学生将课程因素排在了第一位,说明课程设置方面有问题会让亚洲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弱。非洲学生将教师因素排在第一位,说明教师在授课时会产生诸多让非洲学生学习动机减弱的问题。而亚洲学生将自我因素排在第三位,非洲学生则将自我因素排在第二位,从而也可看出,非洲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自我内部因素更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表5 不同国别地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去动机状况

(五)留学生汉语学习去动机的内在相关性

表6 留学生汉语学习去动机四个因子的内在相关性

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四个因子的相关性做出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网络课堂与教师(r=.688,p<.01)和课程(r=.723,p<.01)这两个因子都呈强相关,这说明在网络课堂上,对课程设置和教师方面都有较大的要求,因此课程设置的好坏和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网课动机的强弱。比如,上网课时,课堂作业太难或教师忽视学生的问题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网络课堂与自我(r=552,p<.01)这个因子呈中度相关,相对于教师和课程因子,说明在网络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减弱与自我因素关系较弱,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外部因素。教师因素与课程(r=.699,p<.01)和自我(r=.717,p<.01)这两个因子呈强相关,说明教师对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其次我们发现,教师与自我的相关系数值很高,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学生,那学生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降低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课程因素与自我(r=.653,p<.01)这个因子呈强相关,课程设置的好坏会影响学生个体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班级人数众多,学生不喜欢这么多人一起上课,那就会影响自我因素,从而减弱学习动机。

本文对云南某高校106名在线汉语学习者去动机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学生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主要受到“教师”“网络课堂”“课程”以及“自我”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初中级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比较看重自我因素的影响,更喜欢从自我审视汉语学习动机的减退情况。但高级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我因素却排在了最后,更加喜欢从外部找动机减退原因。本研究与俞韦奇[5]的共同点是都承认初级学生是将自我放在去动机的靠前因素,而不同点在于中级学习者的结论上,本文认为中级学习与初级学习者相似,都把自我放在前面。

南亚东南亚为主的亚洲学生,在“教师”“课程”“自我”这三个因子上的去动机强度显著高于非洲学生。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排名第一位的是“教师”因素,在这个因素中,均值靠前的问题是教师上课自己讲的很多,给学生讨论的机会比较少。说明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时间,多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实琪①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且有意义的讨论,可以遵循CRA的模式讨论,即concrete(doing)-representational(seeing)-abstract(internalizing),先要做具体的讨论内容和任务,其次再将做好的内容陈述出来,最后总结成一定的框架。遵照这样的讨论模式,学生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对汉语课堂的兴趣。

第二位是“课程”,在课程因素中,均值第一的是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不适合这个班级,第二是学生们认为上课的人数太多。针对第一个问题,学校应该采取合理的分班制度。比如,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测试,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来合理分班。关于第二个上课人数太多这个问题,可以减少网课课堂人数,还可以针对班级人数较多的特点,多设计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人数多的特点。结合学生对网课的建议,一些同学提到上课被忽视了,尤其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更要利用这样的特点,多进行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眼中的人数劣势变为学汉语的优势。

第三位是“网络课堂”,在网络课堂中,排名第一的问题是“汉语很难,网络课的汉语更难了。”说明学生在网络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让他们的动机减弱。结合问卷最后一题学生对网络课堂的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应多关注学生的汉语问题,重点在解决学生课下的疑惑,而不能仅以教授完当堂课内容为目的。

第四位是“自我”,在自我因素中,均值第一的问题是学汉语并非自己想学,而是父母让学的。这表明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动机就不是很强,面对这样的问题,汉语教师应该将趣味性带入到课堂内容中。比如,在词语或话题练习中加入游戏活动;
发挥文化课的优势,展示汉语的魅力,不仅仅是展示简单的文化符号,更要与时俱进,把深层文化内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度理解中华文化,发自内心喜爱汉语。教师还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更需要互相理解,切忌将教本国人的思路拿来教汉语。此外,初级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将自我因素排在靠前位置。因此,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初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多鼓励学生,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最后,针对亚洲和非洲学生在学习汉语中不同的去动机强度。教师应该考虑分别适用于亚洲和非洲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在地区方面有不同侧重。亚洲学生把课程排在去动机因素第一位,所以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如减少班级人数或降低作业难度等等。而非洲学生把教师排在去动机因素第一位,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水平或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如上课不要讲过多超出学生语言水平的内容,对学生的态度也不要过于严苛。

本文对云南某高校117名在线汉语学习者去动机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106名去动机学习者。研究发现四个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同的汉语水平和地区的学生去动机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做了详细的分析,也表明这四个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最后为该校学生提高学习动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然而,本文并未设置更多去动机因素,因此较难具体地从外部与内部角度研究去动机,也未对影响学生动机减退的因素进行预测,望在日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注释:

①高实琪于2021年3月20日在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热点谈系列讲座中主讲的《向华裔移民致敬——如何设计相关教学单元以促进意义深远的学习》的讲座。

猜你喜欢网络课堂学习动机动机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疯狂英语·新悦读(2022年7期)2022-11-23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河南教育·职成教(2022年5期)2022-05-06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8-13动机比能力重要北方人(2021年13期)2021-07-17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11-22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模式的利弊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2期)2015-12-11动机不纯共产党员(辽宁)(2015年6期)2015-06-07

推荐访问:在线 汉语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