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公学干部教育及其经验启示研究

时间:2023-09-07 12:05: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雪莉 靳燕凌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及实际行动的感召下,全国各地许多青年奔赴延安。但是当时延安只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两所大学负责轮训党的干部,还没有培养新干部的学校,于是1937年7月底,党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它是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后创办的第一所革命大学,先后培养出上万名革命干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界关于陕北公学干部教育的研究较少,要么将其纳入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整体情况研究,要么简单梳理陕北公学发展的历史及教育方法,缺乏对陕北公学如何培养干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和归纳陕北公学的干部教育经验,以期为当代的干部教育提供历史参考。

1937年10月23日,陕北公学成立,毛泽东题词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他指出这些人要有政治远见,要充满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要坦率、忠诚、积极、正直,要不谋私利,努力为民族和社会求解放。这一题词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创办陕北公学的目的,也为陕北公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和毛**指导下,陕北公学一直坚持“教育为持久抗战服务,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方针。1938年2月20日,陕北公学创办半年之际,张闻天在中共中央专门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表示,要明确陕北公学的性质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学校,但它处于共产党领导之下,所以,工作方法要适合于这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争取群众达到统一战线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努力使部分学员达到共产党员的水平。过去认为陕公是党校的扩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要根据陕公的性质来转变工作作风,更多地用群众的民主的柔性的工作方法,经过大家集体讨论来做决定,使学生们心悦诚服。总之,陕北公学的办学目标与方针紧紧围绕当时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抗战培养了大量的干部。

陕北公学的干部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培养抗日救国的革命干部”的办学宗旨,以政治教育为主,注重军事教育,同时注重劳动教育、民众运动与政府工作教育,为抗战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干部。

(一)以政治教育为主

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的目标都是培养抗日救国的革命干部,但是两所学校有所区别,其中,抗日军政大学主要培养军事干部,而陕北公学主要培养政治干部,因此其教学计划按照“政治七分、军事三分”的原则安排。

首先,学校重视对于马列原著的学习。陕北公学有普通班和高级研究班两种学制,普通班主要为抗战培养干部,一般是四个月,高级研究班主要为学校培养师资,学制是一年。普通班有4门课程,包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科学概论”“民众运动”和“游击战争”。高级研究班的课程内容更加深入,主要有“中国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史”等,后来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又增设了“战区政治工作”“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另外,在原著研读方面,陕北公学给每个普通班配发12本《列宁选集》,还有《斯大林选集》和《马恩选集》,要求学员选读、学习马列主义原著。高级班直接开设原著课,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其次,学校重视对于时事政治的学习。陕北公学经常请党中央领导同志来讲课,对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或者重大的政治事件进行分析。毛**讲过“青年运动的方向”和“中国宪政运动”;
周恩来同志讲过“平江惨案情况”和“大后方的抗日形势”等。同时,陕北公学经常开展党课教学,教材是学校自己编写的《共产主义与共产党》。通过学习,许多学员申请加入共产党,陕北公学创办近两年中,招收学生六千多人,其中有三千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注重军事教育

陕北公学培养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要去敌后战场工作的,所以学校虽然以政治教育为主,但也非常重视军事教育,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与管理方式。

陕北公学的军事课主要包括游击战争知识、军事生活常识等。其中,“游击战争”是主要科目,这门课由实战经验丰富的老红军干部来讲,结合亲身战斗经历,从历史经验到现实斗争都作了生动的介绍。军事生活常识由军事教员在讲课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讲一些行军作战的具体知识。

陕北公学开展两种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和平常训练。学校非常重视军事演习,因此多次组织演习,包括遭遇战、埋伏战、夜摸营等。这些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游击战的实战本领。平常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夜行军、夜袭击、站岗放哨、射击投弹、爬山涉水、观察地形、辨别方向等。

学校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战斗化、军事化管理。陕北公学提出了“战斗地学习”等口号。学校每天清晨5点吹起床号,要求20分钟内跑到山下的操场集合,然后跑步半小时。吃完早饭后开始一天的学习,晚饭后,先自由活动1小时,然后上晚自习,晚点名后吹号就寝。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军事编制。一般8-10人为1班,3-4个班为1个分队,3-4个分队为1个学员队,3-4个学员队为1个区队,分队设军事干部,区队配军事副区队长,协助军事教学管理。

(三)重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陕北公学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学员将来要去敌后工作,主要是农村环境,需要会劳动,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而陕北公学的学员主要来自国统区大城市,缺乏劳动锻炼,因此劳动教育十分必要。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挖窑洞、勤务劳动、开荒等。陕北公学刚建校时,“一缺干部,二缺校舍”,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学校组织学生自己在清凉山上挖窑洞来建校舍,一个星期窑洞就挖好了。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陕北公学带头响应号召,组织青年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全部生产任务,据当时的《新中华报》记载,“陕公完成2100亩开荒任务后,已播种1000余亩,菜地40余亩,尚正继续努力开垦中。下了种的菜地已经出芽,7月份菜蔬自给是有保证的。合作社之营业事宜,也颇有改进”。

(四)开展民众运动与政府工作教育

陕北公学的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民众运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政府工作教育教给学员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政权的理论和政策。

学校开设有“民众运动”课程,一方面介绍各种群众团体的情况。这些群众组织是进行抗日工作的团体,也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学校。包括:妇女联合会、青年救国会、农民会、儿童团、少先队、工会、商人会、救助协会等。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游击战争的方法。包括通过大量宣传来激发群众的救国热情;
提出参加抗日的口号,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通过说服解释和竞赛鼓励等方式,反对强迫和摊派;
把动员参战和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以争取群众的支持。

学校开设的“政府工作”主要讲授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经验,讲从苏区变为国民政府的特区、从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转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讲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验。

综上,陕北公学的干部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培养抗日救国的革命干部”的办学宗旨,以政治教育为主,注重军事教育,同时注重劳动教育、民众运动与政府工作教育,为抗战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干部。

为了给抗战输送大量的干部队伍,为了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陕北公学在人力物力短缺的条件下坚持办学,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陕北公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始终是其开展干部教育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内容来讲,陕北公学的教育内容会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动,例如对于《论持久战》、“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等重要讲话、会议等,都要在全校组织讨论,使理论教育和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第二,从教材来源讲,陕北公学的教材都是教员总结过去革命工作的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自己编写而成的。第三,从学员参与来讲,学员除了学习理论外,还参加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和各种生产劳动。每周三规定为“救亡日”,学员会去地方政府和民众组织中做群众工作、政权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学员还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参加大生产运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

(二)注重自学和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

自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集体讨论能集思广益,两者相辅相成。陕北公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个人自学时间,提出了“保证八小时学习”的口号,每天自习和上课时间各占百分之五十。自习的时间内,个人自学的时间多于集体讨论的时间,但不否认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文化程度高的学生主动帮助程度较低的学生,程度低的学生努力学习,奋力追赶,形成了个人自学与集体讨论相协调的良性循环。

总之,陕北公学采用了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既有效利用了有限资源,也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了教学质量,为革命输送了大量的生力军。

据统计,在短短4年(1937年8月至1941年8月)中,陕北公学培训了约11000多名抗日救国的先锋。这些学员在不同岗位不同战线上,为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结陕北公学的办学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干部教育提供重要借鉴。

(一)干部教育要服务于党与国家的中心任务

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价值取向。陕北公学从建校之初就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干部教育工作,把“培养抗日救国的革命干部”作为办学的中心任务。

不管什么时候,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原则,就是服务于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干部教育培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育了大批革命干部,有力推动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适应执政的需要,以提高干部治国理政能力为目标,对干部进行分级分类教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为顺利实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转移,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人才。历史经验证明,干部教育培训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设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任务,设置培训内容,才能大有作为、不断发展。中组部部长陈希在2018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二)干部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它所有工作的生命线。陕北公学办学目的是为抗日培养大批干部,所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国内国际形势、党的斗争历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针政策等课程,学员们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群众观点,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成了充满斗争精神、具有政治远见的革命干部。

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讲政治,就可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但由于政治建设没有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还存在认识不充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领导干部被撤职查办,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令人瞠目结舌。如果分析根本原因,就是党的政治建设弱化,使这些人失去了理想信念和使命感,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第一条就是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

(三)干部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陕北公学通过把理论教育内容与抗日战争的实际、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与根据地的艰苦环境相结合,使学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在军事演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生产运动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抗日干部。

当前,面对新的内外部环境,对于干部的教育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干部教育最突出的位置,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内和国际相关联的宽广视角,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业务培训,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有效果,同时,给干部安排交流工作经验的机会,更有利于帮助干部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对于有培养价值的年轻干部,要安排他们到基层锻炼,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是多岗位、长时间的,只有在实践中经受得住考验,才能不断进步。

(四)干部教育要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陕北公学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设置了普通班和高级研讨班,分别培养抗战急需的干部和师资。此外,陕北公学还制定了教学成果检查制度,通过笔试、召开讨论会、辩论会,举办学科展览会,检查学习笔记,撰写实习通讯,组织集体创作会等考查学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干部教育的有效性。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首先,提高干部教育的时代性。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进党章和宪法,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增强时代性就是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最重要的任务,不断深化、长期坚持。其次,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在干部培训前,进行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经过归纳、分析确定个人需求、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清单,并以组织需求为统领,积极寻求与个人需求、岗位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最后,提高干部教育的有效性。要不断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推动培训效果最大化。如通过案例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参训干部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将以往的工作经验升华为理论认知;
教师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由以往偏重对学生的单向传输转为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等。

(五)干部教育要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陕北公学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来源:中央任命、多方聘请和自己培养。1937年7月,党中央委派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吴玉章等革命同志进行陕北公学的筹备工作。这些人为陕北公学的成功创办奠定了基础。在成仿吾的带领下,包括王盛荣、金维映、周纯全、邵式平等十几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热情参与了陕北公学的筹建工作,他们成为了陕北公学早期的班底和师资队伍。陕北公学开创之初,教师队伍十分薄弱,陕北公学采取了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聘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有战斗经验的领导干部做报告。另一方面,聘用国统区的文化名人和知名学者来陕北公学担任教师职务。比如李培之、贾克、艾斯奇、何干之等。后来,学生越来越多,陕北公学主要开始自己培养教员,包括两种方式;
一种是成立高级研究班,学员作为后备师资来培养。另一种是组织研究室,采用以老带新、边学边教的方式来提高了青年教员的教学水平。

******说过,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不一般,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最急需的资源。建设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教师队伍首先要分层分类培养名师大家、骨干力量。通过加大科研创新支持力度,把名师纳入各级人才政策支持范围等方法,让热爱干部教育事业、政治上过硬、研究能力强的人才充分涌现;
通过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加大对基层党校师资轮训力度,选派教师赴党政机关、街镇开展挂职锻炼等,锻造骨干教师队伍。其次要拓宽师资来源,加大领导干部、学术名家、先进模范上讲台授课力度。聘请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做党校的兼职教师。

陕北公学的创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的干部,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陕北公学干部教育的经验对于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新时期干部教育要更加注重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猜你喜欢干部培训政治“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当干部切忌“打官腔”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培训通知办公室业务(2020年18期)2020-09-29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6期)2020-07-27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干部任免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7期)2009-08-31

推荐访问:陕北 启示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