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插密度对崇明区“两无化”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时间:2023-09-04 11:35:10 来源:网友投稿

张栋杰 顾豪冬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2150)

“两无化”水稻生产技术是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在实施水稻绿色生产的基础上,探索出的不施化学肥料、不用化学农药的水稻生产技术。目前,崇明区已遴选出多家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两无化”大米生产核心示范区[1]。同时,“南粳46”因具有株型紧凑、分蘖性较强、穗型较大、米质优等特点,成为了崇明区“两无化”水稻生产的主栽品种之一,且采用机插秧栽培方式,该品种能获得更好的产量和食味品质表现[2-3]。

前人研究表明,合理密植可使“南粳46”获得高产[4-9],但鲜有“两无化”生产条件下对“南粳46”适宜机插密度的研究。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按照崇明区“两无化”水稻生产技术标准,采用育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行距统一为30 cm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穴距处理,探索了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掌握“南粳46”“两无化”生产的最优机插密度,从而提升“两无化”大米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 试验概况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采用大田育秧方式,于2021年4月21日、叶龄为3.6叶时进行机插。试验分为休耕轮作、种养结合两种种植模式,其中,休耕轮作种植模式设置港西镇泛信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泛信)、北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湖)2个试验点(为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2个试验点均采用以冬作绿肥种植和耕翻晒垡等养护技术为重点、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休耕轮作型优质稻绿色生产模式;
2个试验点的前茬作物均为蚕豆绿肥,绿肥耕翻还田时间均为4月上中旬),种养结合种植模式设置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春润)1个试验点(该试验点采用“稻、鳖”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将低密度的水稻种植与鳖养殖相结合,形成自然生态循环,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共生互利,物质、能量等资源的互为利用,从而大幅度降低化学肥料、农药的施用量,再加上该模式不投喂人工饲料,故该种养模式不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两种种植模式的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

表1 两种模式各处理肥料运筹

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机插株距的不同进行处理设置,其中北湖和泛信试验点的株距水平分别为14 cm、16 cm、18 cm,春润试验点的株距水平分别为16 cm、18 cm、21 cm,各处理行距均为30 cm,具体处理设计见表2。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机插时,每穴定植苗数均为4苗左右。各处理水浆管理、病虫草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且完全按照崇明区“两无化”水稻生产技术相关标准执行。

表2 试验处理设计

1.3 调查项目

在水稻机插活棵后,调查各处理的基本苗数;
按节气,定点调查各处理的在田总苗数;
在水稻成熟期,对各处理进行产量构成调查,并计算理论产量;
在水稻成熟后,对各处理进行实收测产。

2.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试验点、不同种植模式均表现为处理(1)的成穗率最高,3个试验点处理(1)的成穗率为72.8%~81.1%。在同一试验点、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均呈递减的趋势,这表明在退苗速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机插密度高处理的水稻群体大,最终能获得较多的有效穗数。综上,在“两无化”生产条件下,由于水稻生产的肥力水平不高,分蘖期的肥料供应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故水稻的高峰苗数较少,而较高的机插密度易获得足够的穗数。

表3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 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同一试验点、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有效穗数均呈递减的趋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呈递增的趋势[春润试验点处理(2)的每穗实粒数除外]。其中,不同试验点、不同种植模式均表现为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较低,处理(3)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较高,这说明虽然较高的机插密度易获得足够的穗数,但是水稻个体长势弱,光物质积累不足,并不利于获得高产。休耕轮作种植模式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种养结合种植模式,这说明种植绿肥提供给水稻的养分优于饲养产生的粪便。不同试验点、不同种植模式各处理的结实率均在90%以上,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同一试验点、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实际产量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均表现为处理(2)的实际产量最低,但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随着有效穗数的减少,实际产量降低,但随着机插密度的进一步降低,水稻个体能获得更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干物质积累,反而有利于孕大穗,进而提高实际产量。

表4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南粳46”在“两无化”生产条件下,较高的机插秧密度易获得足够的穗数,但由于每穗粒数较少,实际产量提升不明显;
同时,适度稀植并不利于提高实际产量,但结合病虫防治,适当稀植能有效控制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的发生。因此,在休耕轮作种植模式下,“南粳46”适宜机插密度为16~18 cm×30 cm;
在种养结合种植模式下,“南粳46”适宜机插密度为21 cm×30 cm。

猜你喜欢粒数崇明穗数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烟草科技(2022年9期)2022-09-24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新农民(2021年15期)2021-09-16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山西农业科学(2021年4期)2021-04-19绿色厚植,生态崇明至爱(2020年10期)2020-11-20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22期)2020-03-03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中国种业(2020年2期)2020-02-26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14期)2018-10-31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问健康画报(2017年1期)2017-07-01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推荐访问:崇明 同机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