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通用免费下载

时间:2023-07-12 12:15: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通用免费下载,供大家参考。

2023最新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通用免费下载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篇一

一、丰城市乡风文明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1.村级治理立规矩。文明需要制度规定做保障。为了让村庄大小事务有章可循,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我市创新实施村级综合治理“115”工程(1个党群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建设和搭建农民讲师团、金牌调解室、村民理事会、阳光党务村务窗、群众微心愿5个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各镇街、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并吸纳优秀村镇干部、退休老党员、道德模范等组成“农民讲师团”,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传播积极正能量。2018年以来,已举办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受众达3.2万人次。

2.文化引领树新风。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近年来,丰城市坚持文化引领培育农村新风尚。一是家训传出好家风。挖掘收集100个姓氏的优秀家风家训,建成长80米的“优秀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并通过与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万条家训进千家万户,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培育良好家风。

二是村歌唱出好民风。在33个乡镇(街道)、500多个村(居、社区)开展“村村写村歌、人人唱村歌”活动,唱响时代新生活。目前已有200余首村歌诞生。三是村史写出好乡风。开展“写村史走访”活动,强化对优秀历史传承的认同感,让本地人对本地历史底蕴有了深刻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村民对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3.绿色殡改破传统。为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丰城正式出台《加快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五免一奖一补”惠民政策,稳妥有序推进绿色殡改。同时,加快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实施荣塘老殡仪馆提升改造,规划建设70亩城镇公益性墓地和3052个农村公墓。积极引导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佛教人士成立莲花关怀团,提供免费各类关怀服务,全市32个乡镇(街道)均实现“第一例火化”。

4.“颐养家园”享幸福。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料,一日三餐难以解决等问题,丰城大力开展“党建+颐享家园”工程,由市财政提供不少于2万元的启动经费和每月2000元保障经费,并鼓励本村民营企业家、本土乡贤、党员干部等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已成功在袁渡镇袁坊村、河洲街道邹家村、张巷镇邵坊村、剑南街道南沙社区、梅林镇洪石村、湖塘乡富塘村、拖船镇张家村等10余个行政村开办“幸福食堂”,赢得村民一致称赞。

5.典型带动做示范。学有榜样,做有标兵。近年来,丰城各乡镇坚持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好婆婆、好媳妇、志愿者标兵、文明诚信经营户、好人评选等创评活动为抓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创促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先后涌现出建新煤矿徐龙宝、洛市镇吴果英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位居全省前列。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丰城近年来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群众的期待、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问题上:

1.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保日常运转上,认为只要抓好综治维稳,乡风自然就会文明;
有的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工作没有深入去抓,流于形式,因而效果不明显。同时,少数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上谋划不足、办法不多,没有为精神文明打好物质文明的基础。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仍旧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许多村集体资金薄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且现有的设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成为闲置的资源。

3.少数村民落后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少数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创业精神,特别是个别村民坐等争要思想存在,甘当贫困户,争享低保待遇。有的地方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封建愚昧思想有抬头的倾向。赌博歪风普遍存在,造成好吃懒做等坏习气, 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也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4.农村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整治。目前, 我市城乡环境整治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整治后少数村的环境卫生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了反复,脏、乱、差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村垃圾清运不及时、禽畜养殖污染严重,门前“三包”难以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形势严峻,整治力度需要不断加大。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议

1.注重产业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打牢基础。只有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前提下,才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要结合我市富硒特色,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推进农村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2.注重素质提升,为乡风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农村乡风文明要注重村民思想道德层面和村民素质的提升。要加强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逐步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要加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引导村民正确面对所处环境,追求高尚的品格,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而提升村民素质,不断改变村民落后的思维模式;
要创新乡村管理,将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结合”,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唱响主旋律,形成新风尚。

3.注重文化引领,为乡风文明建设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新媒体等载体宣传乡风文明行为规范,让村民潜移默化的加以理解和应用;
要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营造好良好的文化氛围;
要发挥农村党组织、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的作用,让党员、团员、老干部、乡村教师等骨干力量带头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
要加强文化队伍培育,丰富文化活动载体,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注重关键环节,让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有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镇村基层组织是主导。乡镇层面要在宏观上加强把控,并在微观上统筹谋划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举措和思路,加强对村委村小组的工作指导;
村委村小组在治理上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感受乡风文明成果。其中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努力提升农村环境面貌;
二是加大文明乡村创建活动。以秀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继续广泛开展文明村社创建、文明户创建,开展身边好人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激发农村活力,深化创建内涵,提高文明素质;
三是强化村规民约自治作用。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让灌输式的乡村文明转变为村民自主建设的乡风文明,让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机制,成为常态。

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篇二

移风易俗于民心,文明乡风沐汉阴。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为建设整体脱贫和同步够格的幸福汉阴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县政协党组的统一安排下,县政协文史办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进行了专题调研。3月9日至16日,县政协**、副**带队兵分四路,先后赴宝鸡市千阳县考察学习,深入全县南北两山和川道10个镇的30余个村组、院落实地调研。3月15日,县政协**史正林同志主持召开了各界政协委员、各方人士、有关部门(镇村)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协商座谈会。本次调研采取外出考察、镇村调研、实地走访、座谈协商等形式,广聚民意、广纳群言、广泛协商,为我县文明乡风建设摸实情、建诤言、献良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形成了委员参与多、部门配合多、调研镇村多、网友热议多、群众期盼多的特点,寻求了建设文明乡风的最大公约数,凝聚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最大向心力。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汉阴县乡风民俗的现况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了明显的汉阴特色,总体来看,城镇好于农村、川道好于山区、窗口好于部门,特别是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方面,与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普遍。目前,我县农村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现象。农村结婚攀比之风主要体现在四个比: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在大办丧事上,有的大讲排场,动辄就是3到5天,一天几十桌酒席,还要做道场、歌舞演出等等。有的家庭老人去世,办丧事听信于风水(道士)先生择日子,在家停丧数日才出殡,耗时费力,污染环境又伤财。这种“大操大办”的现象,已与“勤俭节约、婚礼简朴、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不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二)婚事“彩礼”负担沉重。在我县农村特别是山区,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装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如在漩涡镇堰坪村座谈中,村干部介绍到,他们村女方索要彩礼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天价彩礼掏空了不少贫困家庭多年的积蓄。因此,“啃老”并相互攀比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农村青年因为家底子薄拿不出彩礼而成为“剩男”。这种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极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人情宴”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生病慰问礼、“接风宴”、“升迁宴”等“人情宴”,让农村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调查中据群众反映,山区普通家庭平均每年都要送出礼金1到2万元,有的群众吃着低保、借债也要“撑面子”,使传统礼仪和表达亲情、友情的方式严重变味,好像不随礼恭贺就不能表达亲情、友情,“人情宴”演变成“人情债”,“人情债”苦不堪言!

(四)“赌博风”屡禁不止。由于农村文化活动较少,“人情宴”名目繁多,加上“喜事”战线较长,就为部分群众提供了“玩和耍”的场子,久而久之,打牌就上升为赌博,小赌变成大赌,大赌变成聚众赌博,有的甚至借钱赌博,赌注从几元到几百的都有,打牌赌博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村的日常文化活动。据调查,春节期间赌博更甚,成了农村青年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有的年轻人辛苦一年挣的钱一个春节就输完了。赌博之风日甚,其危害不仅是输光钱的问题,还会引发亲情悲剧,增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当事者有苦难言,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

(五)封建迷信蔓延滋长。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习惯于遇喜事大事就要“看日子”、“看风水”、“算一卦”,加上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所抬头。在农村中,不论哪个家庭有人去世,几乎都必定做道场,以封建迷信形式治丧;逢年过节,升迁嫁娶,动土建房、开业庆典必定请风水先生或算命先生,有的甚至修庙宇、供神灵,这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侵蚀和禁锢群众的思想,使农村群众难以树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阻碍了农村群众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脱贫攻坚过程中扶贫先扶智(志)必须攻克的难点。当前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规陋习顽疾尚存,乡风文明缺乏形成氛围。据调查走访,我县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还停留在传统宣传模式上,贴近农村实际,寓教于乐、易于群众接受的宣传阵地不足,农民闲暇之余打牌赌博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呈现出越是山区,打牌赌博的频率和赌资越大,“大操大办”的风气也越盛行的现象;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以及“大操大办”带来的攀比浪费等陋习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乡风文明缺乏硬件基础。相对于千阳县村村可见的村史馆、村规民约墙、百姓大舞台、乡风文明一条街、十大孝子展示墙、婚丧嫁娶节俭倡议宣传栏等,我县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有的村建设了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和广场等,但大部分农民缺乏高雅的生活情趣,镇村也未对现有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三)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乡风文明缺乏必要条件。尽管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养成,生活陋习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不相适应,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共卫生成为村容村貌的新问题,尤其是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的“三乱”现象随处可见,污染了农村环境,其次是绝大多数村无公厕、无专门环卫人员,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堪忧,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刻不容缓。

(四)常住人口结构改变,乡风文明缺乏建设主力。调查数据显示,我县有7.8万以上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占农村人口的30%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而这些人口都是村里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等“3、6、9”人员。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削弱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使乡风文明建设缺少了主力军。

(五)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乡风文明缺乏保障机制。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我县计划2020前摘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届时将有6.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现有社会低保体系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低,救急救不了穷,还不能彻底改善农村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需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予以解决。

(六)乡规民约流于形式,乡风文明缺乏有力推手。我县农村“一约四会”(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建设不够健全、不完善。个别村和社区即使制定了乡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转变不彻底,尚未形成鲜明导向。千年风俗一朝改,思想转变是关键。部分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是软指标,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号召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党员干部从观念上没有带头转变,从行动上没有带头践行,对“大操大办风”、“赌博风”、“攀比风”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习以为常,有的甚至将其作为牟利手段,不仅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助长了歪风邪气,在农村没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没有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二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尚未形成浓厚氛围。由于宣传教育没有一个全盘、系统的整体部署,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镇村之间各自为阵,力量分散,资源整合不够,致使部门作用发挥不到位,乡贤文化体育组织几乎空白,大部分镇村文化中心没有起到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宣传教育“重城镇、轻农村,重川道、轻山区”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内容贴近农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没有经常开展,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一支不走的宣传教育工作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三是示范引领不深入,尚未形成有力带动。由于像沈氏家训、身边好人评选、道德模范表彰、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在农村开展的不够广泛深入,还未实现由点到面的纵深推动,没有形成点对面的有效辐射,加之“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尚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先进文化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带动效果不理想。

四是制度平台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去年以来,中省市先后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印发了意见,县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在推进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探索,但由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务实管用制度和运行机制,“执行弱化、效果淡化、总结泛化、推进虚化”的现象还仍然存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尚未形成。

五是部门配合不密切,尚未形成工作合力。由于有些工作没有延伸到最基层、服务到最基层、落实到最基层,仅靠村“三委”班子一方推动,村民自治对乡风文明建设乏力,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久久为功的工作合力,没有打通乡风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处于“上热下冷”的状态,难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全覆盖和持续发展。

六是监督考核不精准,尚未形成内生动力。由于尚未建立“主体明晰、职责明确、制度完善、奖惩分明”的监督考核机制,抓住管人、管钱、管事三个重要环节,各镇各部门建设文明乡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党组织和老百姓的主体活力、内心愿望、首创精神没有充分激发出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没有形成。

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剖析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牢牢抓住学习贯彻市委《关于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带来的新契机,在借鉴兄弟市县经验的同时,结合县情民情特点创新实践,以“党建+”系统思维为引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典型引领、上下联动”的工作原则,坚持“破立并举、软硬结合、建管并重、抓点带面、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完善‘一约四会’、补齐三块短板、推进四个行动、依托五大载体,做到‘五有五动五纳入’”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破、立、治、管、效”五个环节,着力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法治+德治”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党建+新民风”,汇集全县广大干群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力争“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

(一)抓住“关键少数”刹歪风,围绕“一条主线”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要勇于“破”陋习,紧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社情民意的建言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人文汉阴的传播者,让新观念、新规则入耳入脑入心,带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善;二要善于“立”新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逐渐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思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形成“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让广大群众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

(二)突出“两个重点”建机制,完善“一约四会”强管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突出抓好“机构+制度”这两个重点是关键。建立运转高效的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全县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常态化推进新民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尤其要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加强基层的“管与治”。制定“乡规民约”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宜于落实”的原则,切忌“千村一面”和“假、大、空”。建立完善“四会”,特别是红白理事会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统一配备的场所、有专项使用的经费、有纳入公益岗位的人员、有务实管用的制度、有内容健康的活动(民政部门统一配备活动板房,把工作人员纳入公益岗位)。同时要充分发挥“三线两化一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村级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引导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真正把规矩立起来,让风气正起来。

(三)补齐”三块短板”筑基础,推进“四个行动”提素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坚持“硬条件”和“软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阵地建设长效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补齐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乏力、贫困现象尚存这“三块短板”,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阵地,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手抓宣传教育常态化。移风易俗,教化先行。紧紧围绕文化场所建设、身边好人评选、文明家庭评选、志愿活动“四个行动”,接通“地气”改善宣传方式,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载体,结合“3、6、9”人员特点,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民风”等主题教育,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带动一个院落,辐射一个村组,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让每个人每个家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使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融化在心灵深处,落实到行动之上,体现在细微之处,融入到生活当中,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四)依托“五大载体”抓亮点,落实“五有五动五纳入”带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不断积累、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从点到面的积累,从量到质转变。一是抓点示范求实效。依托文明村镇创建、‘三线两化一平台’、好家风好家训、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五大载体”,尤其要用好用活“沈氏家训”这个“杰出代表”,选择城关三元、涧池枞岭、平梁界牌、蒲溪集镇、双乳三同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培育亮点,试点先行,尽快形成可借鉴、能推广的经验,以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二是以点带面齐推进。在亮点引路的基础上,要对照“五有五动五纳入”的标准,“五有”即有组织牵头、有宣传引领、有制度管人、有专人服务、有监督考核,“五动”即政府主导强力推动、教育宣传全面鼓动、党员干部力行主动、身边好人教化感动、抓点示范全力带动,“五纳入”即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纳入基层党风廉政考核、纳入“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考核、纳入评先树模考核,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全面推进我县新民风建设。

春风化雨润心田,文明之花灿汉阴。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实践,每位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当做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倡导者、建言者、推动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诚、孝、俭、勤、和”文明之花开遍汉阴的每个家庭每个村落。

(汉阴县政协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专题调研组)

推荐访问:新乡 文明建设 调查问卷 最新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通用免费下载 最新乡风文明建设调查问卷通用免费下载 乡风文明建设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