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市农业局乡村振兴方案(2022年)

时间:2022-06-13 1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市农业局乡村振兴方案(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市农业局乡村振兴方案(2022年)

市农业局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及部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工程,让成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二、目标任务

到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三、重点工作

围绕既定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石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到年,全面完成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年,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

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以提质、节本、增效主攻方向,努力培育高端农业科技孵化器。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校地合作,促进论坛文化开发利用,锻造农业“金字招牌”,搭建经济“中心平台”。推广“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列化农技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集成配套应用。到年,完善市级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各地都要建设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以上。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扩大玉米、水稻、畜牧、设施蔬菜等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项目范围。

(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一是优化发展粮食生产。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优化生产功能布局,集成配套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由产量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加快推进我市的优质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到年,全力打造绿色品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亿斤阶段性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树立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本确立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方式,建立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机制,形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形态。到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争取达到%;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合理利用;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巩固和维护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果,动物强制免疫密度达到%,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大力开展“三产一标”产品认证,争取认证企业达到个。

三是优化发展园艺特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连片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温室,适度发展大棚,因地制宜发展拱棚。到年,全市棚室园区达到个以上,标准棚室面积达到.万亩。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突出打造蔬菜产业。到年,全市培育形成个特色产业之乡,个特色产品之村。到年,全市冬春季地产蔬菜供应率达到%以上。拓宽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蔬菜育苗基地、交易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我市大型智能化育苗中心、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大型冷藏和保鲜库建设,使市成为东北最大的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

四是培塑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着力打造等品牌,形成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到年,全市培育提升公用品牌个、企业品牌个、产品品牌个,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度,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和认证产品数量。到年,全市原料类绿色基地面积总量达到.万亩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发展到个以上。

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监管队伍,完善监管设施。到年,市、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覆盖。完成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完善准入准出制度,构建形成产地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到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以上。加大农产品追溯平台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全省“”生猪追溯系统试点经验,扩大主要畜产品追溯系统覆盖范围。到年,全市“三品一标”等优质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管理体系。

(三)实施产业融合工程,培育农村发展动能。

一是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粮、牧、特资源优势,优化玉米、水稻、大豆、猪、牛、羊、禽等十大主导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产地初加工发展。到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内部挖潜,招商引资、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引导发展庭院加工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农村车间,就近转化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原料。到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个。到年,构建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做好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申报和创建工作,着力推进白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二是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资源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养老服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特色小镇。到年,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个。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万人次,年收入达到亿元。

三是培育农村电商新型流通业态。实施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工程,加快村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范店建设,扩大村级电商服务站覆盖面。到年,加快全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号店、云农场、开犁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到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亿元。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适应农村特点的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水平。到年,全市农村电商快递服务覆盖%的行政村。

(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防治工作。强化对化肥、农药、农膜、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年,全市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全部实现负增长。整市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到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坚决遏制露天焚烧秸秆行为,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着力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重点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区、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试点示范村、秸秆收储点及收储中心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以市、市等为重点的秸秆饲料基地,加大对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和基料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食用菌项目、新型板材项目、工艺纺织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到年,扶持建设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试点示范村个,秸秆收储点及收储中心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以上。

三是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工程,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粮豆轮作及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进一步抓好米豆休耕轮作试点。到年,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

四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垃圾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堆肥等方式进行垃圾终端处理,复制推广可学可用、示范引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规划建设一批垃圾发电厂,努力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到年,基本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以上。扎实推进新一轮省级重点村建设,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精品片区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选等活动,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到年,全市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个,精品片区个,美丽庭院万个、干净人家万户。

(五)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推广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生产经营服务,将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推进与中化集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合作,组建中化省现代农业产业联盟,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充分发挥农广校系统、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作用,鼓励和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建立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承担培训。积极整合涉农培训资源,探索组建农民学院,构建“市有农民学院,乡有农民学校,村有农民教学点”的三级培训网络,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鼓励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努力提升职业农民含金量。到年,全市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万人次以上。

推荐访问:农业局 振兴 乡村 市农业局乡村振兴方案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