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调研方案

时间:2022-07-26 15:1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调研方案,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调研方案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下面是我们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精准扶贫工作 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

 ****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 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论断。****年1月,***在云南调研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5个月后,***在贵州时又强调,要科学谋划 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社会各界热 议的关键词。

 一、****县南部少数民族山区精准扶贫的影响因 素分析

 ****县南部少数民族山区包括大桥瑶族乡、 湘江 源瑶族乡、荆竹瑶族乡三个少数民族乡,区域面积达 320余平方千米,人口 16500余人,共23个行政村, 143个村民小组。区域内地形崎岖、山河纵横,是一 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群众呈“高、远、散”分布居住的“少、边、穷”连片区域,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的 发源地,贫困问题和生态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 互交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目前影 响****南部少数民族山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主要 因素包括:

 1、贫困程度深,涉及人口多。

 ****南部少数民族山区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 难的村和农户占有相当比重,三个瑶族乡现有湖南省 省级贫困村17个,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74%俱中:
大桥5个(大冲、舜水、呈源、源兴、沙子岭),占全 乡行政村数的50%湘江源5个(高源、坪源、桐村、 联村、竹林),占全乡行政村数的100%荆竹7个(友 爱、十里、新寨、沙落、大坦、蒲林、石壁),占全乡 行政村数的88%),贫困户1000多户,还有部分群众 需采取异地搬迁移民的方式才能稳定解决脱贫问题。

 2、文化素质低,劳力变财难。

 ****南部少数民族山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小学 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 度的较少。山区群众缺乏利用山区特有资源优势发展 经济的意识,从事生产经营的专业技术人员少、比例 低。近年来,青壮年劳力较多的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但由于素质低、技能差,在劳务市场中竞争力明显处 于劣势地位,“找事难、地位低、待遇差”现象突出, 劳动力转化为财富困难多。同时,由于劳动力的外出, 又导致了本地农林业生产劳力不足,阻碍了农林业资 源性开发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贫困户的脱贫。

 3、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南部少数民族山区主要以第一产业的种植 业、林业为主要产业,栽培品种以传统品种为主,农 林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例小, 其结果是林地、耕地等土地报酬率低。在贫困山区, 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少、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的 I可题尤为突出。

 4、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

 ****南部少数民族山区平均海拔高,山高坡陡、 高差悬殊,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高、投资多、 等级低、欠账多,造成了基础设施缺乏完善的体系, 这是****南部山区存在的最大不足和问题,不仅严重 影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还明显制约了区域的快速 发展。山区小气候恶劣,暴雨、干旱、低温、霜冻、 大雪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严重制约了农林业生产的 发展。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点多,遭遇恶劣天气时, 极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裂缝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 基础设施本身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房屋、 交通、水利等设施时常遭到不可抗拒的破坏,严重影 响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成为致贫返贫的原因之一。

 5、返贫压力大,巩固成果难。

 ****南部少数民族山区乡村财政收入低, 扶持能 力弱,贫困农民自给尚有困难,用于生产投入则更少, 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家庭若出现突发“变故”, 极易导致脱贫户返贫。iWj寒山区是各类疾病的iWj发地 区,现今医疗费用又高,虽有大病救助政策、“新农 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户的经济压力,但因病 返贫现象在贫困山区依然常见。近些年来,中高等教 育的成本逐年上升,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支付子 女上学的费用是导致脱贫户返贫又一常见因素。

 二、****县南部少数民族山区精准扶贫的对策

 1、摸准真实情况,核编扶贫清单。

 相关部门、人员深入乡村组户,真访实查,逐户 逐人仔细甄别,在精准到人、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立 足实际,认真梳理,科学研判,为贫困村、贫困人口 逐一精心编制可操作、跟形势、有个性的脱贫需求清 单、时限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等“四项清单”, 做到精准扶贫、按时脱贫“一本清账”。

 2、加强智力扶贫,提升人口素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改善山区学校的 办学条件,补齐配强师资力量,抓好山区基础教育

 实实在在利用好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这一平台,抓 实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职业素养 和就业技能。拓宽视野、对接前沿,开展“定向"“订 单”培训,使课堂培训与企业就业实现无缝衔接,合 理、有序地组织富余劳动力流动,促进贫困人口的劳 力最优转化为财力。

 3、培育特优产业,带动增产增收。

 以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内的 品种优势和名特产品加工优势,培育龙头企业,扶持 产业发展,探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壮 大优势产业。比如利用特有土鸡、土猪等品种资源, 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采取原生态养殖方法发展特色 养殖业;
发掘瑶山特色传统食品制作工艺,提升产品 质量,改进包装方式,扩大柴火腊肉制品、“瑶家十 八酿”菜品、山野菜干(鲜)品、瑶家茶叶等的生产规 模。借助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东风,多维度广辐 射对特色产品宣传推广,实现“深处山中众人知,远 方朋友争先买”。区域内有着大面积林地和富余劳动 力,给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充足的条件。

 4、推进基础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充分利用上级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准 扶贫”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把握机遇、 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山区基础设 施建设,尽快突破制约山区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建 设和完善山区公路络,提高山区道路等级和通达通畅 率;
全面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大 力改善农田灌溉、防洪排洪状况;
围绕贫困地区人居 环境显著改善的目标,全面完成剩余的危房改造、厕 所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起一 套有贫困人口参与的基础设施使用、管理和维护制度 和机制,确保建成的基础设施完好性和持续利用。

 5、完善社保体系,采取分类救助。

 从区域内贫困农户的特征和现状来看,部分绝对 贫困农户仅靠开发式扶贫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 易出现“油费了、灯不亮”的情况。对于这类贫困农 户,应调整思路、改革方式,灵活米取救助式与开发 式扶贫相结合的策略,逐一分析,分类救助。例如对 生产资料、劳动力匮乏的特困户(贫困残疾人、孤寡老 人等)可实行生活救济,通过发放低保金、救助金等, 解决基本生存条件;
对基础条件差,依靠自身力量在 短期内难以解决脱贫问题的特困户,实行救助式帮扶, 主要是帮助其解决住房、医疗及子女教育等的困难。

 6、抓好生态保护,实现协调发展。

 ****南部山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承担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贫 困地区,也绝不能以损害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来实 现脱贫致富,而是要倍加珍惜弥足珍贵的和谐自然生 态,维护好青山绿水,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 山银山”,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依托独有区位,延伸旅游络。

 区域内有湘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 公园,还有传承完整的瑶族风土人情、保存完好的瑶 家吊脚楼建筑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独有条件,以山 水景观为依托,民族风情、健康养生为卖点,将旅游 络延伸到农户家中,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农家(农庄)”。

 发掘、开发瑶族歌舞、瑶俗体验、瑶家药浴、生态美 食、特色住宿、瑶族工艺品等项目,让游客来到后既 能游山玩水,又能休闲放松。按照“政府主导、群众 主体、企业融入、示范带动、突出特色、形成产业、 实现增长”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 口致富。

 8、引导多方参与,拓宽扶贫渠道。

 政府机构在带头示范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可 积极引导、吸引社会团体、公益性组织等社会组织热 心参与进来。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渠道,引 导参与扶贫活动,开展扶贫工作。促进各种社会力量 在扶贫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形成全社会 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9、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扶贫成果。

 扶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动态与静 态相结合的工作,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要努力在建 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做研究,通过 建章立制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管理好、维护好、使 用好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充分持久发挥作用,推 动山区可持续发展,巩固扩大扶贫成果,确保精准有 效脱贫。

推荐访问:精准扶贫调研方案 精准 扶贫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