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2-05-23 10: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5篇

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1

  为了切实抓好人才资源开发,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的配置工作,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按照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县委组织部和县人事局组织人员对全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县党政群机关、县属各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经济实体。主要采取发放“人才情况问卷”和走访咨询的形式进行。据调查显示,我县目前各类人才总量为20232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6%。其中,行政管理人才1539人,占人才总量的7.6%;专业技术人才8135人,占人才总量的40.2%;规模以上企业人才6874人,占人才总量的34%;农村实用技能人才3684人,占人才总量的18.2%。

  二、问题显示

  (一)全县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我县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20232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2.6%,专业技术人才8135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1.04%。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260人,分别低于全国512人、全省294人、全市278人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二)人才布局结构不合理

  一是专业和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就全县来说,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教育、农业、卫生类,其他各类人才相对偏少,计算机人才、管理类人才和文秘人才供不应求,市场营销人才、工民建与城建规划专业人才、商贸旅游人才和生物(食品)工程人才更是稀缺;就人才个体的知识结构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216人,占人才总量的45.6%,但“多能一专”人才、“高、精、尖”的科技学术型人才严重匮乏。

  二是分布不合理。从区域上看,人才的70%以上集中在县城,乡镇基层人才较少;从行业上看,教育、卫生系统集聚了80.16%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农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则处于严重的人才贫乏困境。

  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县现有人才队伍高、中、初级结构比例为1:21:40,高级人才年龄多在55岁左右,35岁以下的中青年高级人才稀少,显示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紧迫的“青黄不接”局面。

  (三)高层次人才偏少

  从有8135人的专业技术队伍看,第一学历,本科以上约488人,占6%;大专2359人,占29%,中专及以下5288人,占了65%;而其中的高级职称者131人,仅占1.6%,中级2790人,占34.3%,初级5214人,占了64.1%。高、中、初结构比为1:21:40,与最佳结构比1:6:18相去甚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人才素质偏低,与工作不相适应

  有的单位现有员额已经“满编”或“超编”,仍在要求充实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探其究竟,是人才素质偏低,与工作不相适应。

  (五)人才外流较多、引进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教育上流失的教师近200人,而去年仅正常流动的就有52人,这些人多是单位的中青年骨干,被县外用人单位“挖走”。从人才引进上说,2006年仅调入人才5名;2007年调入人才3人。大中专毕业生回县工作情况,以2007年为例,回来报到的大学生有857人,而留下来在我县工作的只有65人,其余的都流往外地。

  三、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足,忽视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忽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选人上,认识不到人才的价值,持着“能干事就行”的平庸标准;讲人情、卖面子、照顾关系,进一些“占编”却无多大用处的人,拒“人才”于门外;用人上,不考虑人才特点,无视人才在谋求发展、创新工作上的潜质,主观、武断、随意,无法真正形成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爱护人才的环境氛围,往往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流失。

  (二)人才资源开发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抓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关系*前途命运的大事,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关心,得到全民的支持;县委、县府各部门更应高度重视,密切协作,与组织人事部门一道齐抓共管。但事实上很多部门片面地认为人才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在这一重大工作上各自为阵、袖手旁观,组织人事部门始终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

  (三)人才开发培养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人才开发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我县目前的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才开发培养的领域不够宽,激励措施不健全,资金的投入上也仅仅是以政府投入为依托。

  (四)经济环境滞后,创新人才机制的政策措施贯彻不到位,人才梯度建设不落实。

  知识分子较注重自身价值的认可,对周围环境和领导的期望值较高。近几年,我县经济处于暂时困难境地,工作生活环境与大中城市比差距突出,单位的奖金、福利、住房等待遇相对偏低。虽然县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人才机制的政策措施,但贯彻不到位、不彻底。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一些知识分子没有获得肯定其价值的岗位、报酬,逆反心理和“换环境”想法自然就产生了。“时异事则异”。面对人才频繁流动的现实,单位本应及早搞好人才的梯度建设,但有的单位工作不落实,以致专业人才一旦流失,单位的人才断层危机立即产生,“报缺”、“唤需”之声又此起彼伏。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之所在。*历史积淀的经济窘迫局面已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喘息的时间。在新形势、新格局下,我们要树立全新的人才理念,强化“人本”意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打开人才工作视野;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才,从发展的角度谋划人才,从根本上确立*的人才强县战略。要充分利用文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加强宣传,开展人才重要性学习,组织专题讲座……总之,务必让“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工作第一要务”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民爱才、敬才、重才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各单位、部门更要有针对地开展好关心人才工作,与人才多交流,主动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做最大努力。

  (二)建立人才开发配套机制,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增加人才总量。

  1、强力推行人才开发责任制。针对我县人才开发的绵软现状,我们应尽快成立人才开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人才开发培育政策措施,强力推行人才开发责任制;积极落实人才开发培育阶段性目标、任务,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逗硬实施,逗硬奖惩。要求上,一是党政领导干部务必率先牢固树立从经济行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对待人才的人才资本观念。二是县委、县府务必牢固树立把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否有利于人才的聚集和作用的发挥作为较长时期内衡量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的观念。

  2、进一步完善并真正贯彻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切实改革分配机制。要继续稳步推行县属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对有业绩、无资历,有能力、无身份的优秀人才客观评价、重新定位;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开展竞争上岗,全面实现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改革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上,体现绩效优先,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充分体现工作人员的责任大小、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的差别和业务技能的高低。

  3、拓宽人才选、育渠道,加大人才开发培育力度。一是要积极拓宽人才选、育渠道,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育,落实农村各类人才的培育,积极挖掘社区囤聚的人才资源,进一步抓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和创业引导。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事业单位投入、社会捐资和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实现人才开发投入主体多样化和市场化,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要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教育和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及政策倾斜;鼓励省内外重点高校来我县举办各类教育培训班,兴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实体;要积极发挥县“人才开发基金”的作用,让其成为人才开发的“催促剂”。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按照“围绕大开发战略,树立大人才观念,实施大培训工程”的要求,坚持“点面结合”原则,突出我县人才“紧缺急需”的重点,采取送出去、带回来的培养办法,选送有潜质的现有人才到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行系统培训、进修,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切实解决我县占编人员素质不高的难题。要着重抓好文秘类、管理类、商贸旅游、建筑规划和农林生物学、法学等专门人才的选育。在此基础上,力争建立健全优秀人才优先培训、重点人才重点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青年英才及早培训,面向全民人人培训、面向未来终身培训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开发新机制,整体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增加我县人才总量。

  4、建好人才市场,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要进一步完善县人才市场建设,充分运用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社会化”管理优势,配合企事业单位改革,变“单位人”为“社会人”,破除旧体制对单位和人才的束缚,营造开放化、市场化、自主化的*人才大市场新气象。要让县外人才解除“来去不自由”的顾虑,放心地参与*经济建设;让县内人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专业的岗位;让下岗分流人员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尽快找到新的岗位,开始新的创业。另外,人才市场中介机构还要积极开拓农村人才市场,为农业产业化培养、引进一大批生产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专门人才。

  5、宏观调控,科学整合现有人才队伍。虽然我县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但只要经过县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宏观调控,仍然可发挥强大的战斗力。我们要大力支持教育、卫生等系统的基层优秀人才向县城区正常流动,适度降低人才进城“门槛”,这样既可减少人才外流,又能集中人才资源,做大做强一批“名牌”品牌。教育系统相对说复合型人才较集中,可以公开选拔部分充实到其它系统从事文秘、管理等工作;党政部门有志于创业的各类人才、思维敏捷、敢想敢做的大中专毕业生,我们要积极为他们到企业第一线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三)做好引才、引智工作

  在对外大力宣传我县现有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时,应时刻关注周边县、市人才政策新动向,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新的引才引智特惠政策措施;要继续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到省内外高校“求才”。在本科以上人才、我县紧缺急需的专门人才引进工作上,要敢于突破编制限额,坚持优秀人才多多益善、来者不拒、优先安置的开放引人观念。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讯便利条件,积极开展引智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短期租赁等“人才”柔性工作;保持与县域外*籍人士的联系,鼓励他们回乡工作、创业。

  (四)落实人才进出监督制约机制,搞好人才梯度建设。

  对县内人才的正常流动,既要鼓励,又要加强监督,防止出现新的人才布局不合理结构。对单位推荐深造对象,要用权利和义务均等的协议加以约束,尽可能减少深造对象学成就远走高飞,造成人才、财力的损失。各单位、各部门要有“伯乐”眼光和“人才危机”意识。在用好现有人才同时,要积极发现、培育新的人才,搞好人才梯度建设,防止某些岗位的人才一流失,就出现“缺才危机”。

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2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王光龙、副**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2000年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方式,创新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

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3

  近期,我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就公安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期间,参加**系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就严格队伍管理、提升业务能力、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进行摸底了解;到派出所与负责人、民警、辅警进行座谈了解,听取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到镇街召开公安工作汇报会,诚恳征求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分局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分局公安队伍的基本情况

  现有内设科室队*个、派出所*个 、看守所、拘留所各*个。局属机关*个支部(总支),总计*名党员,其中党员民警*人、党员警辅*人。局党委班子成员*名,局长*名、政委*名、副局长3名、副政委1名、纪委书记*名。干部现有副县职*人,正科级*人、副科级*人、科员*人。

  现有警力*人,平均年龄*岁。其中,30岁以下*人,占总警力的*%;31-40岁*人,占*%;41-50岁*人,占*%;51岁以上民警*人,占*%。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及以上民警*人,占总警力的*%。分局共有辅警*余人。

  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坚持政治建警。分局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各支部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制度、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党建述职活动,实施谈心谈话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督查工作的通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属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继续开展“警营先锋”评选活动,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从严治警。制订了《**年分局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任务责任清单》,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局党委成员、中层干部中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以问政**节目为契机,相继开展了服务群众“找差距、查问题、补短板”活动和纪律作风问题排查整治活动,开展了七个方面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建设自查整改等工作,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积极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防止了“四风”问题反弹。

  (三)坚持从优待警。积极推进两个职务序列改革,落实了执勤岗位津贴和加班补贴新标准。全面规范全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及遗属*人,发放慰问金*万余元。大力培养先进典型,切实增强民警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分局被**市委授予“**市干事创业好班子”荣誉称号,先后有**人次嘉奖、**个单位和**人荣立三等功,**人荣立二等功,**人获得**区“五一劳动”奖章。

  (四)坚持实战训警。坚持逢进必训,认真落实晋衔、入警、职级晋升培训,通过扎实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着力抓好了一线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培训、法律培训、信息化培训。以训练基地建成启用为契机,不断提升各功能场馆的使用水平和保障能力,制定严格的训练程序,形成科学严谨的训练制度,全力保障分局全警实战练兵需要,为提升全警的能力和素质服务;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充分利用训练基地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立足创新,练出实战经验,提升实战能力;练出素质风采,打造了公安过硬队伍,服务人民群众,保障社会稳定,服务全区经济发展。按照“法律要求场景化、培训课程实战化、法律理解案例化”要求,以《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轻伤害办理、非法证据排除、现场执法操作等为重点,以开展执法“双清”专项行动为抓手,分局法制大队到各基层执法单位开展执法培训工作,提升办案民警的法治意识和执法素养,进一步提高了执法办案质量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敬业精神因年龄结构失衡有所减退。公安队伍老龄化严重,因年龄、身体等因素,老同志工作热情有所减弱。新入警的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经过公安业务的系统学习、培训后缺乏实践锤炼和岗位锻炼,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沉下身从而踏踏实实干好基层基础工作。

  (二)工作劲头因日常负荷加大有所减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基层公安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各类非警务活动明显增多,基层民警大多是“五加二,白加黑”超负荷工作。派出所民警除了正常的工作,负责处置辖区内的一切警务活动,值班后得不到休息,还要尽快办理手头的案件。由于长时间在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导致很多同志积劳成疾,带病工作,易产生厌战情趣。

  (三)职业认同因执法环境变化有所下降。基层民警长期处于社会矛盾聚焦点上,指责、辱骂民警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媒体过度关注报道,使基层民警工作压力、执法风险不断加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和要求越来越高,在接待群众和办理案件中,基层民警的态度、言行等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投诉、被调查,导致部分民警心理失衡、职业认同感下降。

  四、下一步加强公安分局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政治建警,永葆对党忠诚政治本色。坚持将学思践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深刻学习领会******关于公安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仅要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更要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公安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狠抓教育训练,增强履行职责使命能力。一是全面开展全警大练兵,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厅、市局决策部署上来,依托新建成的人民警察训练基地,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全力争先进、走前列。聚焦实战打赢,按照一切为了实战、一切围绕打赢要求,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形势特点,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信息化作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二是按照“仗怎么打、兵怎么练”的原则,务求练兵实效,把练技能与练体力、练作风、练意志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普及多媒体教学,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精准化练兵上下功夫;坚持抓在平时、严在平时,在常态化练兵上下功夫,集中练兵与岗位练兵相结合,推广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训”与“练”两个方面的水平,保证训练质量,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实战能力。三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形成领导干部率先训、带头练的良好氛围;将“日常练”作为“集中训”效果的“倍增器”,将训练延伸到日常,以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的决心,不断增强民警执法技能水平,提升规范执法的能力。

  (三)突出严格管理,提升科学规范建设水平。从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特殊使命出发,全力推动队伍日常管理制度化、警务活动程序化、工作质量标准化,努力实现“队伍违法违纪下降、群众有效投诉下降、涉警信访案件下降,群众满意度提升、执法公信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提升”的目标。紧紧围绕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任务,依据各项条例条令、职责任务、纪律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科学制定队伍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做到既浑然一体,又简便易行,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队伍管理制度体系。

  (四)聚焦厚爱激励,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严格按照“四个铁一般”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组织生活活力。落实好各项励警惠警措施,完善民警紧急救治绿色通道、优抚救助、民警健康休整等举措。抓好“暖心工程”,分局党委领导实行“三必到”,即民警生病住院必到;子女婚嫁必到;直系亲属病故必到。认真落实民警的体检、保险、休假等制度,在职级待遇中予以倾斜,兑现特行补贴、解决住房问题等,不断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4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2022年乡村振兴样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为深入了解掌握该乡村振兴实施情况,进一步推进**县该乡村振兴样板建设,摸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对症下药”。我本人通过外出考察、现场调研、听取汇报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乡地处**省***族自治县东南角**岭腹地,是**县最边远的一个乡,距县城52公里,曾被外界戏称为“小西藏”。全乡土地面积34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共814户3340人。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整体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乡镇。据了解,上世纪末,该乡处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里,那个时候如果谁得了大病,往往是要论体重计价,按每斤3元的价钱请人把病人抬出山去治疗。在脱贫攻坚时期,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62户1131人,占总人口34.8%,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乡村。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农旅融合、农民主体、机制创新原则,高标准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模式,健康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取得一定成效。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农村发展动力。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走绿色高效致富路。通过“政府+村集体+企业+科研院所+村民”联合发展模式,探索发展***产业,着力打造“***之乡”。实施休闲田园农业精品工程,打造**村“田园里”采摘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富裕;搭建电商销售与乡村联结平台,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打造“网红”线上销售渠道;大力发展橡胶、槟榔、黄花梨、沉香、益智等经济林,扶持农家山鸡等养殖产业,形成以“经济林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林下绿色生态产业,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

  二是积极盘活集体土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科院院所+市场运作”的合作模式,把**村24.6亩、**村16.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入股企业打造特色民宿,明确村集体享30%的经营利润收益,形成利益联结,实现共享、共赢。

  三是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打造“生态+乡村旅游”新模式。近年来,**县依托**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该乡“***”文旅项目,充分挖掘*族人文风情,大力培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不断将该乡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守住青山换“金山”,实现了从“贫困乡村”到“富美乡村”的蝶变。统计数据显示,20**年“五一”以来,该乡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17户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实现户均增收13万元、21名群众实现本地稳定就业、83名群众实现本地灵活就业,32户村民通过销售本地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形成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共赢。四是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在有针对性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加大对村民*锦、藤编、牛皮凳等*族特色文化手工艺培训力度,扶持一批手工艺较好村民建设一批“流动的*家非遗工坊”,形成一村一作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承和发展*族文化。

  (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该乡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的核心区,矿藏资源、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为保护核心区自然资源,遏制“烧山砍伐”现象,20**年**县在全省率先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族自治县关于该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山林管护合同制,每年拨付专项补偿资金280余万元,将2万余亩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每人每年发放补偿金720元,惠及全乡3248人。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村民可以直接享受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红利,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及规划,严守生态红线。**县委县政府严控自然生态空间,不断优化生活空间体系,规划形成该乡“一带、一心、三组团”的空间功能结构,严守生态红线,增强管控力度,除政府已批复和审定的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禁止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同时,还落实生态管护制度,组建森林巡逻联防队,严禁乱砍乱伐,偷猎偷采等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

  三是开展环境整治,营造生态宜居乡村。**县通过开展“三清两改一建”行动,推动该乡村庄道路全部硬化,建成污水处理中心10个,污水排放管道覆盖98%以上村民,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全乡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遏制农村面源污染,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后劲。

  交通建设滞后是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开山修路成为该乡治“穷”的突破口。2011年,**县精准施策,投入修路资金2000万元,打通该乡的“出山之路”,后续还投入7546万元升级改造“****”旅游公路,促使乡与县、村与村之间形成紧密相连的硬化道路路网,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此外,还投入320万元资金改扩建饮水工程和水利渠道工程,投入225万元改造**10KV供电线路。解决农户用水用电问题。至此,该乡“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同时,省商务厅已将该乡加油站列入全省规划布点,乡村振兴样板项目“续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实施“教育移民”工程,打断贫困代际传递。

  20**年以来,针对该乡等贫困边远地区上学难问题,**县率先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投入9600多万元集中建设职业教育中心、民族中学、思源实验学校、该乡中心学校等4所教育移民学校。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包吃包住包入学的“三包”惠民政策,14年来,该乡就有952人走出大山,实现上学梦。从连续15年没有高中生到如今有118人考上大学、501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如今,通过教育移民走出大山的孩子们都立志成为一名致富带头人,回乡带领乡亲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外出务工,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转变。此外,县委县政府2021推出扶贫题材电影《****》,全面展示了十五年来通过“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偏远地区实现历史性蝶变的生动场景。

  (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乡村发展形态。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配强配齐该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推选产生新一届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乡党委的“龙头”作用和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中的“主心骨”作用。

  二是建强支部战斗堡垒。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三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有序推进。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年为群众开展代办事项329件,促成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成效稳步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弱项。旅游可进入性较差,虽然已经打通了县乡交通路网,但距离仍为不可变量,公共交通每天仅有2班,无法满足旅游旺季日均上千人的客流量需求,团队接待能力不足,导致游客被分流到其他乡镇及周边市县。

  二是市场化开发程度不高。该乡当前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能很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三是生态保护核心区内发展瓶颈难以突破。该乡全域处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属重要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根据新的划定技术导则,省资规厅和技术编制单位将该乡分为生态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导致目前规划成果中不能对村庄布局进行优化、新增产业用地、满足村民农房报建需求等,仅只能在原有设施建筑上进行基础整治工作,村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受阻。

  四是乡村专业人才力量储备不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涉及全域,面广任务重,该乡现有人员力量尤其是懂规划、懂“三农”的专业人员严重紧缺,在乡村振兴的规划编制、项目施工等过程中,发挥全面指导作用容易受限。如当前村“两委”20名干部中仅有2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的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乡村带头人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缺乏,指导和带动农户致富的力度不够。

  五是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调研发现,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力度不足,一些村干部普遍存在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事情,乡村振兴就是政府给资金、给项目落实到村里的错误想法。同时,村民参与村庄引进产业和项目意愿不强烈,自文旅小镇项目实施以来,全乡仅有8家小规模的民宿和9家农家乐,数量远达不到文旅小镇的建设规模。

  四、意见建议

  通过对该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和分析,个人认为,乡村振兴关键要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要求,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现实条件,坚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做到典型带动、有序推进、多元化发展。

  (一)继续抢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机遇。践行“两山”理念,强化该乡文旅小镇打造力度,推动旅游配套完善和升级,提升旅游品牌质量。一是要明确**发展全域旅游的目标定位,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挖掘该乡优质的旅游资源,编制科学完善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推动与周边景点形成“点、线、面、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二是要尽快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景点停车场、公厕、旅游公路的升级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旅游服务基础。三是以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社会资本和人才,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助推、服务的发展模式;引进企业重点打造高端民宿、疗养度假、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

  (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塑造本土品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该乡来说,要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支持林下种植产业,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特色种养等生态农业,以养猪、养鸡业为重点发展项目,使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不断在培育壮大特色农业项目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三)探索建立政府资金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建立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坚持政企分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打造投、融、建、管一体化集团公司,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政府资源的引导、放大作用,优化农业农村资源整合利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向“三农”领域聚集,并有效解决项目分散建设、多头管理与运营脱节问题。

  (四)积极探索核心区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路径。加快完成该乡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和报批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通过开“天窗”的方式,调开部门生态红线,解决洪水、钱铁村庄规划布局问题。同时,盘活该乡闲置集体土地,充分利用现有产业用地政策和土地资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五)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注重在本地挖掘培养人才。特别是从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大户队伍中培养“致富能手”。二是强化职业教育。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电商营销、酒店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壮大致富“主力军”。三是强化专家指导。按需开展种养技术、开办民宿、产品营销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致富带头人等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类似的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四是强化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经验上下功夫,注重挖掘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教授”的典型事例,评选“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干部群众加入到这支人才队伍中。

  (六)创新基层党建新思路赋能乡村振兴。一是要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举办村级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等,分级分类提升村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能力,继续实施好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四个“乡土工程”。二是建强乡村振兴队伍。以“能力提升建设年”为契机,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提升“组合拳”,举办针对振兴队伍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政策业务能力、谋划和引领发展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狠抓落实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用好政治巡察这把“利剑”,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项巡察行动,着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

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篇5

  按照乡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安排,我与XX年4月7日至11日到乡中八里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调研大走访”,就中八里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了调研走访,现总结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东八里村位于大马村乡东北部。全村共有311户,1267口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耕地面积1362亩,XX年人均收入4649元,在全乡是中等收入村庄。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村设有1个农村党支部,村两室三间90平米,占地0.6亩,建于1983年9月,历经多次整修,现有围墙和大门,但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农村党员有46名,其中妇女4名,占9%;55岁以上的30名,占65%;文盲、半文盲党员39名,占37%;高中及以上的9人占20%;困难党员8人,占17%;致富无门的3人,占6%;致富带头人8人,占17%。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3人,村委委员数3人,都是55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有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57多岁,村主任65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5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直接外出做生意。

  3、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农业,养殖业发展不够。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加,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疗卫生方面,村1267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1242人,参与率是98%.明年计划全部参与。新农保应参保人数853人,实际参保819人,参保率96%。

  五、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于优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政府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

  2.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文化娱乐,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大有事主不愿办而不得不办,人情不愿随不得不随的趋势。

推荐访问:董事会 国有企业 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国有资产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情况汇报 国有企业调研汇报材料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国资委调研企业汇报材料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