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菁选五篇

时间:2023-03-19 11: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菁选五篇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0—2.26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2.27—3.5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6—3.12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3—3.19

  2.*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剪一剪

  1

  4.练习七

  1

  6

  3.20—3.26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27—4.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3—4.9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0—4.16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17—4.23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4—4.3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2—5.7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8—5.14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5—5.21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2—5.28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习二十

  1

  16

  5.29—*

  第九单元

  1.猜一猜(一)

  1

  1.猜一猜(二)

  1

  第十单元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5—6.11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习。

  18

  6.12—6.18

  19

  6.19—6.25

  20

  6.26—

  学期结束工作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三、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两步式题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左右

  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直线和线段

  ⑤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教时执行情况

  12.18-2.24开学教育;解决问题5

  22.25-3.2*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5

  33.3-3.9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5

  43.10-3.1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5

  53.17-3.23图形与变换;剪一剪5

  63.24-3.30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5

  73.31-4.6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4.7-4.13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5

  94.14-4.20期中检测5

  104.21-4.27整十、整千的加减法5

  114.28-5.4五一长假

  125.5-5.11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5

  135.12-5.18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习;有多重;5

  145.19-5.25统计5

  155.26-6.1找规律5

  166.2-6.8总复习5

  176.9-6.15总复习5

  186.16-6.22期末检测5

  196.23-6.29期末总结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景: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景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有所提高,可是也存在审题本事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本事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本册教学资料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能够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能够先鼓励学生自我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能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异常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能够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本事。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1)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20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四班,三班共有学生49人,四班共有学生45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6.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7.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8.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的运动(一)

  4、表内除法(二)

  5、混合运算

  6、有余数的除法

  7、万以内数的认识

  8、克和千克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直线和线段

  ⑤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二(1)班有学生39人。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 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 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的运动(一)

  4、表内除法(二)

  5、混合运算

  6、有余数的除法

  7、万以内数的认识

  8、克和千克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 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学习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习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习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习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学习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习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习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习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1周)

  (二)表内除法(一)(2-4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5周)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6-7周)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9周)

  (六)克和千克(10周)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1-12周)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13周)

  (九)找规律(14周)

  (十)总复习(15-19周)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习”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形式,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

  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习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到第二学段,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习。所以,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7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15+4 8+9 20+3 7+16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

  二、交流共享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分别怎样列式呢?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2)学习口算45+23

  像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以前我们是列竖式计算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口算。

  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提倡第二种方法,并板书:45+20=65,65+3=68,口答。

  (3)学习口算45+28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并板书:45+20+8=73,写答。

  (4)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提问: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先加几十,再加几。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三、交流中小结:

  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反馈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28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9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2班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 105 人,2班级的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升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依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2)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1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探究——万以内的数位及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读数和写数

  模块二:深化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估计策略及万以内的口算

  模块三:应用探究——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提升应用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说出各数位名称、顺序,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万以内的数。

  2、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能用词语和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3、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实际,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4、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流程

  模块一 基础探究

  探究活动:奇妙的计数器

  一、千、万的认识

  1、探究一千是多少?

  (1)一千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千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百是一千、100个十是一千、1000个一是一千。

  2、探究一万是多少?

  (1)一万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万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10000个一是一万。

  3、拨珠游戏

  同桌再次用计数器播出不同的一千、一万,并相互描述一千、一万是多少。

  设计说明:借助学生爱玩的计数器拨出一千、一万有利于学生建立千、万所表示的意义,由充分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让其自我推理得出一千、一万所表示的丰富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数位与计数单位

  1、辨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位

  (1)举例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数位”是什么,借助实物、计数器建立充分的表象。

  (2)掌握它们之间的顺序。

  2、辨析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

  (1)借助实物、计数器能知道“计数单位”是什么,建立充分表象认识。

  3、描述大数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1)结合实例,尝试说出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借助计数器,组内练习相互说出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三、写数

  1、尝试写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写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写数,相互拨数、写数。

  (2)小组内交流写数时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写数的方法,同桌再次交流如何正确地写数,尤其是0的写法。

  四、读数

  1、尝试读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读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读数,相互拨数、读数。

  (2)小组内解决读数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读数的方法,同桌或小组充分交流如何正确地读数,关键0的读法。

  五、古老的算盘

  教师通过算盘实物让学生了解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让学生尝试借助算盘来拨数并且进行读数、写数练习。

  设计说明:以上环节的设置,都要重视学生的充分形象感知和学生的自我探究:怎样写数、读数;0的写法和读法等都要重视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体验。借助算盘表示多位数,并且能够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这也是进一步让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进一步的感知了解。

  作让学生对计数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再有直观操作转化到抽象的口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

  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一、 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2.22-2.29)

  二、表内除法(一) 10课时 (3.1-3.20)

  三、图形的运动(一) 4课时 (3.21-4.3)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4.7-4.17)

  五、混合运算7课时 (4.20-4.30)

  六、有余数的除法 8课时 (5.4-5.19)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20-6.5)

  八、克和千克2课时 (6.8-6.12)

  九、数学广角3课时 (6.15-6.19)

  十、总复习 4课时 (6.23-6.30)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学生好学上进,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整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

  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两次、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 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

  6、 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 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 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4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辅导措施: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辅困计划:

  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

  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

  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4)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一至四班的音乐教学(依旧是原来的教学班级),对学生情况已很是了解。通过一学年的接触,四个教学班的音乐学习水*可谓旗鼓相当,他们喜欢音乐课,乐于上音乐课,游戏于音乐课中的唱唱、动动、跳跳中。并能愉快掌握音乐教学中所该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提高了技能。但这些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是好动,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方式、方法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精于设计。让他们从在律动游戏中轻松感受音乐的美。

  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烂漫天真,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学习,使之爱学、愿学。一学期的接触,感觉学生的整体情况不是很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根据年龄特点重点发展游戏、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注重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发声练习在本册教材尤为凸显。知识的学习也开始渐次出现,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逐步掌握音乐中的各类符号,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水*。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欢乐的冬令营;活页练习。对学生一学期的音乐学习有了系统的考核与检查。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将“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栏目用卡通形象呈现,使教科书活泼生动,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第一课《问声好》演唱《早上好》《小麻雀》,聆听《森林水车》《夏天的阳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及礼貌相迎、友爱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第二课《幸福的歌》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吆乃》聆听《快乐的啰嗦》《阳光下的孩子》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第三课《音乐会》演唱《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聆听《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认识这些独具风格的民族乐器音色,体验人们在演奏民族乐器时的"快乐心情。

  第四课《咯咯哒》演唱《母鸡叫咯咯》《小鸡的一家》聆听《公鸡母鸡》《我的小鸡》表现音乐中公鸡与母鸡的形象。

  第五课《童趣》演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聆听《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体验蕴含与歌曲中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懂得“城公园与永不放弃”的道理。

  第六课《跳起舞》演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红帽》聆听《四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侧重对学生想象力与专注力的培养。享受合作表演与编创舞蹈动作带来的美感与愉悦。

  第七课《大海的歌》演唱《大海》《云》聆听《海上风暴》(片段)《大海摇篮》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变化给音乐形象塑造带来的不同效果。

  第八课《新年好》演唱《小拜年》《过新年》聆听《晚会》《窗花舞》(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感受*传统文化“闹新春”的民俗音乐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歌唱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

  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情操。

  3、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4、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5、重视学生鉴赏音乐的美。

  6、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了解打击乐器分类并进行分辨、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5、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友爱精神、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1、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养成良好歌唱习惯,利用发声练习掌握正确的歌唱口型和方法,辨别感知其音色。

  2、结合本单元课题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参与音乐、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乐趣。

  3、认识部分打击乐器,能做出概括归类,并能正确掌握为歌曲进行伴奏。

  4、能够有一定的模唱能力,能对音乐进行听辨情绪的变化,能对他人的表演做出恰当合理地评价。

  六、教学措施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音乐的快乐。

  4、歌曲教学时,要重视范唱,并通过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6、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多听曲目,增加感受,聆听每一曲,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引导学生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7、将编创与活动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形成教学的整体。

  8、学期末测试,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趣味化,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同学20人,女同学13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充分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并开展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作为全新的教材,此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三、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5、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6、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7、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8、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9、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0、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11、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12、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14、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16、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三、具体目标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5、总结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练习,对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总结出来,加以提倡发扬。

  6、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想相应的对策,可以向其他老师请教并交流。

  课时安排

  七、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略)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3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能够自觉的完成一些老师布置的任务,对音乐的理解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养成有感情演唱的习惯。对每节新课的理解力也有加强。

  2)、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这个时期应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学生对音乐的多理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舞台。

  二、教材分析:

  1)、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是从教师的“教”上考虑太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的基础上,强调学生通过教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进行终身教育。

  2)、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普通公民教育,他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编写音乐教科书,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3)、教材编写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法做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美。

  音乐乐理方面有单拍子复拍子、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等。

  四、教学目标:

  1、以审美为中心

  2、以文化为主线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4、加强实践与创造

  5、加强综合与渗透

  6、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始终

  五、培养目标

  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的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对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回有所不同。音乐本身就具有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的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给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预计安排28课时。

  教学进度一览表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学期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课程安排

  第一课《春天来了》2课时

  第二课《难忘的歌》3课时

  第三课《童趣》3课时

  第四课《快乐的舞蹈》3课时

  第五课《兽王》2课时

  第六课《愉快的劳动》3课时

  第七课《小音乐家》3课时

  第八课《静静的》3课时

  第九课《飞呀飞》2课时

  第十课《跳起舞》3课时

  游戏宫有趣的运动会2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同学20人,女同学13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充分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并开展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作为全新的教材,此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三、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5、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6、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7、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8、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9、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0、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11、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12、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14、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16、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三、具体目标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5、总结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练习,对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总结出来,加以提倡发扬。

  6、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想相应的对策,可以向其他老师请教并交流。

  课时安排

  七、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略)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5)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菁选3篇)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本学期课时安排

  周次

  课 题

  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

  1、 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

  2、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

  3、 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 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刚接过二年级级段,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一些音乐课的习惯:包括正确的坐姿、安静地倾听、整齐自然的歌唱。不仅如此,他们还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周...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刚接过二年级级段,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一些音乐课的习惯:包括正确的坐姿、安静地倾听、整齐自然的歌唱。不仅如此,他们还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周的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大多数学生爱唱爱跳,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想象力丰富。在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作品时,他们能够根据歌曲情绪表达,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非常的可贵。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已能识读简单乐谱,但多数学生对这一块内容掌握还是较弱的。由于新课程有相应的配套教学光盘,*时上课大多使用课件,经常地听音乐学习歌曲。有的学生好表现,经常会大声演唱,缺乏气息支持,影响了音乐的美感,老师需要时常提醒他们与小伙伴的相互配合协作。四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唱歌时,声音放不开,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胆小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歌曲,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

  3、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4、认真聆听欣赏曲,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本学期,继续把“课堂表现”(上课纪律、学具准备、举手发言等)作为音乐评价之一,期末采用“自评、互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进行考评。

  2、深入学习“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领悟内在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通过熟悉本册教材和教师用书,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3、机动灵活的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备好每一堂课。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切音乐教学活动不强求一致,允许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4、课中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后,认真反思教学,写好教后记,及时改进教学。

  5、*时,多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尽量制造轻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

  6、加强实践与创造。*时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但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多鼓励,少批评,树立起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7、加强综合与渗透,即融入其它学科知识,真正体现学科间的的综合。

  8、*时,多上网、多查看有关音乐教育的杂志、文刊,了解教育新动向,不断给自己充电;多向同科目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使学生真正爱音乐、爱上音乐课。

  9、对于学生的音乐评价,考虑到他们的身心特点(爱玩、好动、好奇),通过“愉快的冬令营”活动展开,让学生在“障碍滑雪”(拍击节奏)、“冰上芭蕾”(跳集体舞)、“篝火晚会”(背唱歌曲)、“雪橇音乐”(听辨歌乐曲主题)、“编创旋律”五项内容中,轻松快乐地进行测试,了解本学期自己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3)共有学生5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七、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扩展6)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菁选3篇)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学习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习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习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习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十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

  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

  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2。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本学期共有34位学生,男生15人,女生19人,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十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

  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

  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2。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本学期共有34位学生,男生15人,女生19人,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推荐访问:下册 二年级 计划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菁选五篇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