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精选推荐】

时间:2022-06-24 12: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精选推荐】

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

**村位于**县东部,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亩,共辖8个村民小组,其中塬区5个,川道3个,总人口526户1930人。近年来,**村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依托自身资源、产业、交通优势,致力于发展休闲、娱乐、养生、观光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旅游景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示范村”建设,全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富裕,推进了**村的全面发展。

一、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情况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医祖歧伯故里,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夏太康年间,周先祖不窋就率族人徙居于此,开创了华夏民族农耕文化,奠定了周王朝发祥的基础。周先祖不窋就葬于现在的**村周祖陵,被誉为“华夏周祖第一陵”,这里也曾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主要活动范围之一。我们以周祖农耕文化和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依托,先后建成了周祖文化区、岐伯圣景区、孝道文化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农耕文化产业园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六大景观区,建成景点140多处。

(二)优美的生态环境。**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游览胜地。“登临方知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今天。”每遇晨曦腾雾或夕阳薄天,登临送目,回眸远眺,感慨万千,整座园林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金碧辉煌,紫气氤氲,典雅宏伟,宛若仙境,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三)繁荣的农村经济。这里民俗文化独特,地方饮食特色鲜明,“香包绣制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道情皮影戏、唢呐艺术、窑洞营造技艺、剪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羊刀炖、猪血烩豆腐、臊子面、暖锅子、三角席、酥盒子是绝好的庆阳名吃;种类繁多的特色农家乐、采摘园等等,是散心、游玩、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去处。特别是近年来,县上通过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农耕文化节、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百城徒步赛等活动在**村的举办,邀请***电视台先后拍摄《乡村大世界》、《美丽中华行》、《东西南北过大年》、《九九艳阳天》等节目,组织团队赴陕西、银川、天津等地进行宣传推介,极大地增强了对外影响力,聚集了人气。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旅游发展规划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统筹谋划,深度挖掘岐黄养生文化和周祖农耕文化两大品牌产业链,利用东山独有的资源优势,建设**x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初,县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组成招商小分队多次赴陕西、四川、兰州等地考察调研,借助文博会、兰洽会等平台,成功招引陕西马嵬驿公司利用川道独特的地形地貌建设**养生小镇,**集团建设医养结合康养院和麻家山薰衣草庄园,并先后决策实施了古城墙加固、河道治理、南门周礼广场、梦阳文化景区、凤头公园、观景台等古庆州再现系列工程,提出了建设“活力**、旅游**、养生**、生态**”,构建“山、水、城、人”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二)旅游发展现状

**村的发展,立足现有文化资源和城郊村优势,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了工作模式,将项目建设与城郊村改造、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不仅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劳务输转500余人,其中发展农家乐23家,在景区经营商业门店89家,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600元,提升到目前的15000元。已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户257人因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稳定脱贫。**村的重要设施、夜景、街角节点等,都统一在以“周祖农耕、岐黄中医”为主题的符号中,就连街道两边的路灯竿和井盖都充盈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创意无处不在,移步换景,景景不同,可以说是“一门一户一创意,一花一木皆诗行”,**村已经成为北方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旅游发展成效

近年来,**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了**景区和**养生小镇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中医药发展大会、**农耕文化节等系列重大活动,2018年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村。

三、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一)以乡村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不断丰富与传承民族文化。一是利用“三八节”“五四节”等节假日,开展自编自演的民族文体娱乐活动、举办古筝、声乐演出、周末剧场、书画展等活动。今年以来,利用大小节日举行文化娱乐活动8次,娱乐节目60多个。二是加强“非遗”项目的文艺创作。根据4000年的农耕文化,**景区编排的《梦回大周》、《农耕初基》等大型历史舞台剧,在景区和市县广场演出4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以民族文化传承人为依托,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一是为了让群众不忘历史,记住乡愁。同时留住**村在党的领导下全村飞速发展的印痕,镇村自筹资金110万元,于2019年建成**村史馆一处。在原**x知青旧址,于2020年恢复了知青纪念馆。二是通过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实施,使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目前全村有传承人6人,传承人中制作的编筐、打铁等非遗项目,让非遗文化得到继续延续下来。

四、旅游产品开展情况

**养生小镇既与岐黄养生文化高度契合,又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周祖陵升级改造、东河河道治理、古城墙加固保护等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文化旅游新业态;通过拦蓄河水、亮化河岸、制作大型水幕电影、建成玻璃观景台,打造了水上景观带;充分挖掘**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实施了南门周礼广场、梦阳文化景区、范公祠、庆阳府衙等“古庆州历史再现”工程,逐步恢复千年古城风貌;深度挖掘《黄帝内经》人文养生这一核心要义,启动新建了容“疗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康养院,先后建成了“凤凰公园”、“玻璃栈道”、“彩虹滑道”、“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和动物园、创客文化区、小吃一条街、影视基地、知青点、民俗风情广场、儿童游乐园七大片区,有镖局、酒坊、绣楼、擂台、龙门客栈、魔蝎岭、白虎堂、仙女台、天牢、炮台、佛庙、道观、六十一番臣、斗拱广场等36个景点,极大地改善群众农闲时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乡村民宿建设情况

**村因地制宜,注重旧房旧物改造和传统文化发掘,打造特色民宿站点。重点依托**养生小镇景区300户搬迁安置户,打造**县民宿中心,周祖陵景区内有乡土特色农家乐23家、客房99套、商店超市5家,能够满足游客各种需求。

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一)地形地貌

**镇**村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河谷区,境内残原沟壑平川河谷、梁峁斜坡兼有,平均海拔1137米。

(二)气候

**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0.3℃,无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94.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72.1毫米。境内马莲河及其上游的环江、柔远河贯穿全境,径流量105万立方米。

(三)人居环境

立足现有文化资源和城郊村优势,将项目建设与城郊村改造相结合,着眼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依托棚改政策,对**村整体进行了拆迁改造,既改变了原有破旧的村容村貌,又解决了409户1411名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将项目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

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在建设**村特色旅游的同时,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品牌。

(一)交通便利。距离县城0.5公里,东邻革命胜地延安,西接古丝绸之路,南与古都西安相望,北靠塞上江南银川,是周边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青兰高速、国道211、309和省道202线贯穿全境,相距西安、银川、延安均为300公里左右,距咸阳机场200公里,距庆阳机场28公里,航线直达北京、西安、兰州等地。为便利游客,先后在周祖陵、薰衣草庄园、**养生小镇等地建有停车场8处,可同时容纳车辆3000辆,并配备了10辆景区游览电瓶车。

(二)服务周到。为打造**村特色旅游品牌,统一人员服装、门店形象等。配套完成了景区供水、排水、供暖、道路硬化、河堤游步道建设等工程;完成了电网铺设、箱变安装等工作。整合优质警力23人,在景区内成立景区派出所,民警24小时巡逻,并在景区派出所设立医务室,全力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在景区出入口设立游客服务中心3处,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识牌、导览图,配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解说员10人。景区内安装太阳能路灯210盏,卫生厕所15处,配备了垃圾清运车,组建了保洁队伍,进行垃圾的集中处理,村庄整洁优美。

八、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一)规范运营模式。**镇积极组织该村400多户群众先后赴陕西马嵬驿、袁家村、重泉古城等地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征迁和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汇报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运营,由政府负责项目供水、排水、排污、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陕西兴平黄山宫民俗文化休闲观光有限公司负责景观建设并进行商业运营,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参与经营和就近务工。

(二)规范管理模式。为规范**养生小镇管理,我县成立莲池开发办公室和周祖陵景区派出所,组建**县**养生小镇餐饮有限公司商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人员分工,规范景区人员、食材、卫生、安全等管理。同时,**镇食药监所严格对景区内所有商业门店进行日常安全监管,确保游客享用安全放心的食品。

(三)带动农民增收。自**村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以来,按照征迁户、贫困户优先参与经营、管理的原则,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周边3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九、创业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情况

(一)带动村民就业、培训提升和创客返乡创业所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开展热门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汽车驾驶培训、中式烹调师培训、电焊工培训、烹饪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班。二是加大资金扶持,提高就业创业积极性。企业带动3人以下、4-5人、6人及以上,签订一年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六个月以上,分别给于3万、5万、8万的一次性补助;毕业五年以内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注册并运营五年以内的个体户,吸纳带动6人以上的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六个月以上的给予15万一次性补助。

(二)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情况

建立大旅游数据平台,实现景区与游客的良性互动。实现周祖陵景区、**养生小镇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监控停车场监控以及周祖陵景区门禁系统。游客进入景区即可实现无线WIFI免费服务,而且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通过设在景区的触摸屏即可实现县域内主要景点旅游线路、景点介绍、停车场实时停车信息等进行了解。同时通过各类不同用途的监控视频、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实现县级旅游行政部门对景点人流量、住宿、消费、防火等情况实时掌握,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十、可推广复制经验做法

近年来,**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和“二次腾飞”的着力点,围绕“活力**、旅游**、养生**、生态**”的战略目标,按照“做大县城、做特乡镇、做美村庄”的总体思路,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2016年招商引资打造的**养生小镇,以其惊人的建设速度、独特的运营模式和突出的社会效益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名片。我们认真的总结一下,主要有“四个得益于”:

一、**县**村的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谋划和精准定位

**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建成集文化展示、交流,特色餐饮、住宿,地方民俗、演绎,养生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养生小镇,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县上安排7名县级领导亲自挂帅,坐镇指挥,抽调干部130余名,开展思想动员工作,组织镇村干部,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先后赴陕西马嵬驿、袁家村和山西平遥古城等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地方借鉴学习,凝聚共识,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征迁任务,创出了“**速度”。二是在项目建设中,县上主要领导多次召开项目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慰问民工;分管领导蹲点指挥,督促工程进度,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企业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配套完成了景区道路硬化、排水、排污、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实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入驻环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的既定目标。

二、**县**村的发展得益于全县上下一盘棋,各行各业齐努力

一是县国土、发改、旅游、住建、莲池办等部门科学论证,提供第一手资料,并积极配合办理项目报批手续,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保障。二是各部门克服工作困难,选派单位精兵强将,全力配合项目征迁,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150余人。特别是县财政局克服资金困难,及时兑付群众补偿资金3.07亿元,做到签订一户,兑付一户,保证了征迁工作高效进行,为项目按期开工提供了保障。三是各部门立足职能,全力配套项目建设。县住建局配套完成了景区供水、排水、供暖、道路硬化、河堤游步道建设等工程;县文旅局配套完成了停车场、旅游标识等设施建设;县电力公司配套完成了电网铺设、箱变安装等工作,为项目按期运营提供了保障。四是县城管局及时安排10余名专职保洁人员,定时清理景区垃圾,保证了景区干净整洁;县公安局抽调20多名警力,成立景区派出所,调节纠纷、疏导交通,保证了景区安全运营;并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提高了知名度。

三、**县**村的发展得益于施工企业独具匠心的杰作

**养生小镇取得如此好的社会效益,离不开施工企业的独具匠心和十足干劲。

一是项目实施初期,企业负责人就按照“马嵬驿”的建设思路和“精细化霸道管理”的理念,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提高了团队执行力,走好了旅游发展的第一步。项目投入运营后,企业对商户运营管理细节上的把控更为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如果商户达不到要求轻则处罚,重则停业整顿。正是这种“精细化霸道管理”不断提升了商户维护品牌的自觉性,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二是在确定项目投资比例时,企业负责人就制定出文化占比95%,商业占比5%的经营理念,喊出了“挖掘文化,传承文化,文化富民”的口号,以文化拉动商业,以商业支撑文化,把文化和民生紧密结合在一起。计划投资8.46亿元,现已完成投资5.27亿元,依托**村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建成集儿童游乐园、创客文化区、影视基地、知青点、民俗风情广场、小吃一条街、动物园及万佛崖、镖局、酒坊、绣楼、擂台、龙门客栈、魔蝎岭、白虎堂、仙女台、天牢、炮台、佛庙、道观、六十一番臣、斗拱等85个景点于一体的陇东黄土民俗文化体验养生小镇。三是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做乡村旅游,使传统文化大放异彩。整个景区建设中融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民俗作坊、民间绝活、传统表演,个个都表现出一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架势,使传统文化看得见、听得着、能体验、可传承。一座座徽派建筑群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融石雕、砖雕为一体,更加显得富丽堂皇;江南小桥流水、西北大漠孤烟形成的视觉反差,让游客共享南北风情;各个时代的雕塑、景观小品、生活场景展现,让游客穿越时空,驻足遐想。四是做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者。刚开始建设,当地群众并不看好,为了不断引导和培训群众,解放群众思想观念,企业负责人多次组织群众赴陕西马嵬驿、重泉古城参观学习,逐步使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项目建成后,群众才真正看到了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无限商机,主动成为项目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五是特色产业助力群众脱贫。**养生小镇在运营中采用了零售票,大大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从而带动了包括**景区在内的周边全域旅游发展。截至目前年**养生小镇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3亿元。特别是XX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量突破53万人次,创出了**县旅游史上的新高。

四、**县**村的发展得宜于广泛宣传,提高了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们围绕旅游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邀请***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拍摄了“中华美丽行——走进**”专题片,在***电视台及凤凰卫视进行了播放;又邀请***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走进**;举办了“七夕”移风易俗集体婚礼、“百城徒步赛”、“苹果花开美**”摄影大赛以及举办的农耕文化节、四届旅游文化周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各类方式和宣传平台,广领域、全方位的向外界宣传**、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乡村 申报材料 重点 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资料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