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
车联网产业进程加速,龙头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计算机行业专题报告
渤海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徐中华 SAC NO:S1150518070003 研究助理: 张源 SAC NO:S1150118080012 2020年7月28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1
- 大产业,大连接,高成长。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 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 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2016-2021年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的CAGR将达到24.93%,到2021年,我国车联网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115亿元。从近几年的产业规模增速来看,车联网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核心观点
- 三大因素催化车联网产业进程加速。(1)政策持续推出。2010年,全国两会首提车联网,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十年间
,国家层面、地方层面都持续有相关政策出台。目前我国已建立10个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超过30个城市级及企业
级测试示范点,十余个智慧高速公路智能网联试点;(2)产业内巨头争相加码。主要以传统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和ICT科技巨头为主,科技巨头加入车联网产业之后,也加速了行业的变革和洗牌。(3)R16标准冻结,北斗完成全球组网,助力车联网提速。
- 车联网的未来是为了实现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的坚实基础是网联智能(车路协同),而不是现在的单车智能。网联智能(车路协同)指的是以“三张网”(车联网、车际网、车云网)为基础,实现V2X智联。它有以下优点:(1)大幅提高感知能力、降低单车成本。在网联状态下,汽车获取路况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对单车传感器的要求降低;(2)计
算能力提升。在未来网联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边缘端的算力来处理信息,在提高算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对单车计算平台的 性能要求。
- 当前我们正处于车联网的导入期,接下来车联网基建将是行业发展的重点,我们看好T-Box、RSU、激光雷达、MEC等 细分领域。另外,随着汽车电子化的持续推进,智能驾驶座舱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利好相关厂商。股票池推荐中科创 达(300496)、千方科技(002373)、四维图新(002405)。
- 风险提示:车联网落地不及预期、汽车电子化进程不及预期、宏观经济风险。
主要内容
车联网概览(概念及规模、产业链构成、盈利模式
,股票里面的融资融劵信用怎么开户
,股票转户需要去原开户营业部么
,新西兰股票开户
,股票开户网银和用银行卡哪个安全
,韶关股票如何开户国泰君安
,上海徐汇区股票开户
,创业板股票开户需多长时间
、发展历程)
车联网行业的催化剂(政策、产业、技术)
对车联网未来的判断及重点领域规模测算
推荐标的(中科创达、千方科技、四维图新)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1.1车联网产业的概念及其市场规模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2016-2021年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的CAGR将达到24.93%,到2021年,我国车联网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115亿元。从近几年的产业规模增速来看,车联网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表:车联网示产业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渤海证券
图表:中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及其增速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渤海证券
从车联网产业的组成成分来看,车联网可以分成云、管、端。云指的是车联网应用、服务(包括地图、系统软件、内 容、公共服务、行业服务等),旨在实现连接管理、能力开放、数据管理等;管指的是通信技术(包括通信设备、通 信服务等),直连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各方竞争的焦点。端指的是车载终端和路侧设备、软件等。
1.2车联网产业链构成
目前,我国车联网产业在管和端领域保持着较快的发展,而且随着5G和汽车电子化的持续推进,管和端将继续处于高景气成长阶段,而云领域也将随之迎来发展的春天。
图表:车联网产业链的的云、管、端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渤海证券
图表:交通进入数字化转型爆发期
资料来源:华为、渤海证券
在车联网产业里面,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出售硬件、软件、提供平台运营服务。具体来说,如果这些产品和服务是to B或者to C的,则收费模式较为简单,直接由B端或者C端付费。如果这些产品和服务是to G的,则其收费模式相对复杂。因为to G项目的投资主体较多(如政府、国企、民企等),涉及的政府部门也比较多(如城建、城规、交通、公安等),总体来说,to G项目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3车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
图表:车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 图表:车联网产业的收费模式
资料来源:渤海证券 资料来源:渤海证券
短期来看,车联网的基建是核心(路侧&车载终端设备、软件等);中长期来看,车联网数据的获取、运营才是核心,也是最有可能诞生行业巨头的领域。此外,当前车联网领域的终端传感器和云端运营服务商尚处于割裂状态,二者的盈利模式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未来车联网的传感器和运营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融合,部分厂商的盈利模式将变成“前端传感器销售+后
端运营服务”。
我国车联网起步于2009年,经历了起步阶段(支持远程通话)、手机互联网阶段(与汽车共享手机应用)、汽车IVI阶段(车 载娱乐,围绕中控屏展开)、5G+V2X阶段。未来,随着5G与V2X技术的发展成熟,车联网产业将打开成长空间。
图表:我国车联网的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渤海证券
主要内容
车联网概览(概念及规模、产业链构成、盈利模式
、发展历程)
车联网行业的催化剂(政策、产业、技术)
对车联网未来的判断及重点领域规模测算
推荐标的(中科创达、千方科技、四维图新)
车联网作为一个涉及汽车、电子、通信、道路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革新、产业内 各参与方的大力投入及相互协同。
2010年,全国两会首提车联网,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十年间,国家层面、地方层面都持续有相关政策出台,极大促进了车联网 产业的发展。
时间 | 发布机构 | 文件 | 内容简介 |
2015.7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推动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设立跨界交叉的创新平台,
加快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
2015.12 | 工信部 | 《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2015-2020)》 |
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试点 |
2016.7 | 国家发改委、交通部 | 《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
》 |
将研发与推广应用智能车载设施和自动驾驶车辆;加快车联网建设;推进制定人车路协同(V2X)国家通信标 准和设施设备接口规范 |
2016.10 | 工信部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 “三横两纵”架构规划详细发展路线,2020年成为路线
图首个关键节点 |
2017.12 | 工信部 |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 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首位。提出支持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 |
2018.6 | 工信部、国家
标准委 |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
设指南(总体要求)》 |
首次全面阐述和概括了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 |
2018.12 | 工信部 |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 第一阶段,到2020年,将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第二阶段,2020年后,技术创新、标 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将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
时间 | 发布机构 | 文件 | 内容简介 |
2019.7 | 交通部 | 《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 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 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数字化采集体系和网络化
传输体系基本形成 |
2019.9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 提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智能驾驶、智能汽 车)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 |
2020.2 | 发改委、工信
部等11个国家部委 |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
基础设施、法规标准等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中国 标准只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 |
2020.3 | 工信部 |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 将自动驾驶分0-5级,共6个级别。
L0:应急辅助(可感知环境,并提供报警、辅助); L1:部分驾驶辅助;L2:组合驾驶辅助;L3:有条件自 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 |
2020.3 | 工信部 | 《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 |
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
门协同 |
2020.4 | 工信部 |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 (1)统筹开展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2)加快推进汽 车智能化标准制定;(3)协同推动汽车网联化标准制定;(4)加强行业协同和标准联合研究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渤海证券
在国家层面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陆续建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自2018年4月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来,我国已建立10个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超过30个城市级及企业级测试示范点,十 余个智慧高速公路智能网联试点。
图表:2016-2019年我国新增车联网示范区数量 图表:我国车联网示范区重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