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买入法
金字塔买入法是全世界较为风行的建仓操作法之一,这是一个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特点就是将买入的投资品种的平均价格,保持在次低价格。
如果某只股票长期趋势向好,当股价下跌时,以金字塔的方式建仓,即价位越低,建仓数量越大。当股价回到正常轨道后,自然就会盈利。如下图:
适合金字塔建仓的股票条件
1、必须跌至前期底部才能建仓
因为前期底部往往有支持作用,很多股票在前期底部都可以迅速反弹,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能够获利。
2、利用CCI超跌选股
满足以下四个技术指标:
① CCI跌至-200以下;
② KDJ的J值为负;
③ 股票收盘价在BOLL下轨或者已经突破下轨;
④ 收盘价与5日均线有10%以上的差价(或者接近10%)。
3、选择沪深A股市场中价格最低的股票
花些时间耐心等待,有2%的利润(扣除手续费)就抛出。
如何用金字塔建仓法分批买入?
1、正金字塔买入
正金字塔型的下方较宽阔且愈往上愈窄。在指数或股价在上升途中,先期买进的资金较大,后期买进的资金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如下图:
采用这种愈买愈少的正金字塔买入的优点在于:
低价时买的多,高价时买的少。虽然不如一次性全仓获利得多,但能减少因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例如:某只股票价格在10元时,第一次用50%的资金买入。当价格上涨10%时再用30%的资金买进,以此类推在上涨中不断追加买入,直到某一价位完成建仓。正金字塔建仓法适合牛市或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但不适合牛市末期。
2、倒金字塔买入
与正金字塔买入法恰好相反,实战中就是先期买进的资金较小,后期买进的资金逐渐增加,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如下图:
采用这种愈买愈多的倒金字塔型买入的优点在于:高价时买的少,低价时买的多,分批建仓降低成本,不会因为股票出现买点而为没有资金烦恼。
指数或股票下跌过程中,不断用更大比例的资金追加买入,直至在低点建仓完毕。这样可以不断降低成本,市场一旦走好便有获利空间。
金字塔建仓法的核心是什么?
无论是正金字塔型买入还是倒金字塔型买入,设定好初始资金划分为多少等份,如何分批建仓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般行情下,把资金分成1/16最为稳妥,第一次建仓买入1份资金,买入后如果反弹2%左右(扣除手续费1%)就抛出。
只要在你买入股票持仓成本基础上反弹2%左右(扣除手续费1%)即可抛出,也可以把资金分成1/8,这样最多补2次仓,收益也多1倍。
如果遇到大盘暴跌,可以把资金分成1/32,这样可以补4次仓,最多忍受40%的跌幅,就算碰到拦腰一刀的股票也不怕了。
缩量调整觅庄影
跟庄原理:由于主力资金十分庞大,他们进驻一只股票时往往会在成交量上留下明显的迹象,直接表现为成交量的放大与萎缩上。由于主力可以用多个账户对倒手中的筹码制造放量的假象,所以成交量放大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成交量萎缩却一定是真实的,成交量萎缩价格却不跌,一方面说明市场对当前股价认同,另一方面,这种现象暗示主力已经高度控盘,既然主力进来就是为了赚钱的,如果要出货就一定要有获利的空间,后面必然会有一个拉升的过程。
一、缩量是相对的
单纯的缩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一般需要先对缩量前的放量去看,再从他们的相互位置去看,可以分为高位放量后的缩量、低位放量后的缩量。
高位放量下跌很多时候是主力不顾一切出货的一种表现,而后面出现缩量时往往是主力已经没有对股价做出控制,也并不在乎股价走势是怎么样,而剩下在里面的散户也没有办法控制股价,所以常常就会在K线图上显示量价无序的情况。
高位放量滞涨的情况,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主力出货手法,但当主力出货完后,会有很长时间缩量的下跌,下跌过程中也会常常出现好几次地量但不是低价的情况
但这样高位放量滞涨虽然是经典出货形态,但却不能直接判断后面股价就要下跌。而且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贵州茅台。
后面放量滞涨后,做了一段时间调整后,继续上涨了2年多,所以相对高位放量滞涨,不一定是出货,当然这是事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而在当时150元左右出现这样走势的时候,我们只能判断是这个位置主力肯定是拿出大量筹码在交易,至于是出货还是卖给了其他主力,就需要通过其他方面才能确定筹码是如何转换的了。
所以缩量后面走势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
那么低位的放量后又是如何呢?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可能是下跌中继的缩量,也有可能是真的到了底部的缩量。下面我们从一些案例来看看这两种情况如何分辨
我们先来看看下跌中继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虽然下跌过程中不断出现地量,但是却没有止跌,后面不断创新低。所以只是地量的话,不能说就是地价了。
这种有放量后才出现缩量的是否就可以认为是到底呢?
当然还是不能确定的,主力建仓后,也是有可能出现破位的,原本放量区域反而成为后面反弹的压力。所以这也有可能只是下跌的中继。这种情况在缩量下跌的行情中经常可以看到。
另一种低位放量后的缩量洗盘,会有怎么样的不同?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力建仓后缩量洗盘,再试盘的过程。后面股价重新回到并突破建仓位置,这样就证明了前面就是建仓后的缩量洗盘,而不是下跌中继。
二、不同行情下的缩量
弱势时(弱于指数):
强势时(强于指数):
三、缩量后启动
从之前几个案例中,大家应该明白,缩量只是一种状态,它可能在下跌时出现,也有可能在洗盘时出现,所以地量地价并不是一个买卖的信号,而是一种状态,不能给它绝对的立场。
那么缩量有什么作用呢?经过建仓后,缩量洗盘,再启动上涨的股票缩量洗盘就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了。
低位出现放量后,经过缩量洗盘后面出现在放量上涨,并且出现明显的启动信号,这样就成为了一种量价结合均线的操作模型。一些节奏比较紧凑的个股,放量—缩量洗盘—启动的时间会比较短。
这样短的话,对于启动的价格突破和量能要求都需要比较严格才可以。
通过上面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低位’缩量不能只看一小段K线,而是应该大局的去看。
只要我们看懂下面几点,对于缩量,就可以说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
高位放量再缩量要小心;
低位放量再缩量却要确认;
强弱行情要分开;
缩量不是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