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时间:2022-07-23 16:20:1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人才引育创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人社业务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化队伍作风建设,兜牢民生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大就业格局

(一)完善政策体系。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增强扶持就业政策精准性,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民生项目,分类施策,动态调整。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二)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全市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将区(市)和市直有关单位纳入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建立向市委、市政府定期报告制度。探索建立“行业聚力”工作模式,发挥成员单位促进行业就业的职能优势。探索实施“品牌引领”行动计划,支持区(市)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就业工作品牌。评选表扬一批就业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创新工作举措。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计划”“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青雁归巢计划”,提高驻青高校大学生留青率、外地高校大学生来青率和×生源大学生回青率,组织见习实习2万人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率98%以上。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完成3.7万个以上岗位创设任务。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帮扶率100%。鼓励社会机构吸纳困难群体就业,探索建立“海利尔模式”乡村困难人员就业试点和“维普养老模式”乡村大龄人员就业试点。实施家庭服务业“领跑者”行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

(四)提升服务质效。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就业服务专员和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鼓励支持社会机构依法有序开展市场化就业服务,推动形成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融合的全体系服务格局。综合评估各类就业服务平台绩效,建立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群体更加广泛、服务质量更加高效的全市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

(五)强化风险管理。健全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建立区域内劳动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对全市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实施动态×。完善防范和应对规模性裁员工作预案、失业人员帮扶预案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实施城镇调查失业率制度,精准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二、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六)高标准打造×创业总部。发挥创业城市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和创业城市“4+1”工作运行机制作用,加强工作制度协同、政策落实协同、赛事活动协同、工作平台协同。线下打造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项目落地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开发创业城市云平台、小程序,搭建“创业一件事”“创业一个场景”服务平台。开通创业服务热线,创建创业者联盟,组建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争创全国创业型示范城市。

(七)高效能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优化调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新一轮创业培训政策,全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联合商业保险公司探索实施“创业保”项目。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30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强化对行业创业者的精准扶持力度。

(八)高频次举办创业创新活动。积极争取承办2022年“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举办“赢在中国·创在×”创业创新大赛、中日韩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联合部门打造线上“了不起的创业者”和线下“创业第一课”等品牌,选树一批“×市创业明星”“×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创业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开展创业训练、创业沙龙、投融资对接等活动。

(九)高水平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提升孵化绩效。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人社服务专员制度,打造“众创、孵化、加速、园区”一体化孵化体系。建设“创业地图”,满足不同创业者、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个性化需求。

三、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十)推进社会保险全民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精准参保扩面专项行动,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8万人以上。推进工伤保险专项扩面,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保机制,实现重点行业企业工伤保险应保尽保。

(十一)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省级统收统支制度,有序清理规范养老保险待遇项目。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平稳落实遗属待遇暂行办法、病残津贴暂行办法和灵活就业人员待遇领取办法。督导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支持企业年金发展联盟开展工作,提高年金覆盖面。探索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

(十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工伤保险商业保障模式,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开展工伤1至4级职工伤养结合试点,探索建立工伤职工长期医疗护理制度。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修订完善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和费用结算办法。

(十三)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做好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做好编外人员及民办非营利学校、未启动改革的部队单位等特殊群体的分类管理。稳步做好第三代社保卡发行服务,探索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四、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十四)健全升级人才工作体系。建立党组定期研究人才工作、人才工作协调运行、区(市)人社局长人才工作专题述职等制度。加强和完善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配合机制。探索设立HR事务所和HR事务共享中心。建设人才引进数据库和人才存量数据库。编发《×市人才工作典型案例》。

(十五)开展招才引智创新攻坚。引进集聚人才25万人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探索建立人才园区绩效评估机制。高质量举办“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行”等引才活动,打造“项目+人才”活动升级版。建立与重点高校常态化联系机制,招才引智工作站总量达到20家以上。深入实施千名专家“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行动。实施乡村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研究制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激励办法。

(十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培育、领军扶持、重点引进,做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实施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计划,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发展布局,积极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机构领军人才挂职培养,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跨界融合发展。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评选一批贡献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十七)优化人才服务供给。制定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总结推广“一站式、市场化、无感化、定制化、国际化”服务模式。优化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建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专员定期驻点服务机制,对服务内容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制高层次人才服务内容、政策、流程清单。组建×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制订人才服务外包办法,建立高层次人才专业化服务顾问团队。升级高层次人才电子服务绿卡,推行高层次人才“一号、一卡、一码”,探索市场化人才服务应用场景和人才社保服务应用“一卡通办”。丰富青年人才服务供给,建立青年人才网格化服务矩阵。

(十八)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万人。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政策,推进企业职工培训与自主评价衔接。拓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加快推进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范完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评价联盟,优化监督管理体系,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发挥大师工作室和技能工作站作用,探索实施政府引导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化模式。稳步实施技工教育扩容行动,技工院校落实招生计划1万人,推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备战及参赛工作,配合省人社厅举办“山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十九)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建设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扩容×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升级×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打造青年科技人才集聚高地。创建品牌专家服务基地和特色专家服务平台。开展年度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推荐选拔工作,调整提高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津贴待遇。围绕建设工业互联网专家协作联盟等特色专家集聚平台,探索打造新型领域专家智库。拓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职业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加快教育、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发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作用,全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万人次。

五、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树立破“四唯”重“实绩”选才用才导向,制定事业单位人员越级晋升、缩短年限和特聘岗位实施办法,完善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评聘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主管部门自主招聘、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招聘和高层次人才特聘等多元化多层次招聘体系,实施面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公开遴选。落实国家事业单位职务等级晋升改革任务,稳慎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鼓励事业单位科研技术人员到企业、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创新事业单位人员培训机制,组织事业单位高级研修班。建立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专家休养制度。创新事业单位联系点制度,加强先进经验做法推广。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

(二十一)推进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改革。探索建立体现行业特点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推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落实。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配套政策。落实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规范落实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政策。创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电子档案信息平台。

(二十二)健全规范表彰奖惩制度。做好年度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清理规范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及创建示范活动。优化人才激励褒奖制度,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推进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落实。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定期奖励,研究出台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及时奖励规定。优化×市表彰奖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二十三)推进人事考试创新发展。加强考试安全保障,加大反作弊技术运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化事前告知和全程监管。规范考务电子档案建设。启动“人机对话”考试标准化考场规范制定和考点认证,出台《巡考****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人才测评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多元化命题合作。

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十四)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强化和谐企业联合激励,建立劳动关系和谐评价管理机制。规范和引导电子劳动合同发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推动落实工时、休息休假制度。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开展。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和舆情监测,强化重点领域劳动关系风险防范。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监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

(二十五)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完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组织,拓展组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打造“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楼宇”预防调解平台。探索建立企业内部职工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完善企业预防协商机制。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创建活动。深化“互联网+预防”“互联网+调解”“智慧仲裁”平台建设。优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机制,规范仲裁办案指导,加强裁审衔接。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提升行动,推广要素式办案,案件结案率达到93%、调解率达到62%。

(二十六)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修订《×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并调整权责清单。开展“根治欠薪攻坚年”专项行动,研发“根治欠薪一件事”信息系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落实,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力度,重拳打击欠薪行为。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按期结案率达到98%以上。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书面审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应急方案,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七、深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人社工作创新突破

(二十七)加强人力资源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计划,打造自贸区留学人员科创岛、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谷等高端留学人员平台,完善留学回国人员引进集聚体系。发挥×市境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境外商协会等机构作用,深化与澳门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关系,加大海外人才招引和交流互动。积极争办金砖国家劳工就业部长会议、“一带一路”人社国际合作研讨会,争取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暨“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专场招聘活动。围绕自贸区人才需求,依托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引进国际化产教融合型企业资源,探索推行技能人才国际化认证体系建设,打造多元化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新模式,探索在技能大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走近×活动,实施“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邀请在华留学生到“两区”对接或实习。

(二十八)加快胶东经济圈人社一体化发展。落实联盟“十四五”规划,以“项目制+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胶东五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人才服务协作、社保待遇领取资格互认、社保卡“一卡通”、人事考试等合作事项落实落地。争取国家、省支持的试点或高规格会议、论坛、合作项目等高端平台落地胶东经济圈。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将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打造成为区域性聚才中心、留才中心、赋能中心和合作机制完善、配置效率高效的新平台。

八、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改善营商环境

(二十九)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规划实施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加强规划配套监测评估和重大项目管理。抓好“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和有序推进。编制实施年度人社事业发展计划,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推进完成协同创新各项示范任务,全力做好评估验收。科学编制各类资金预算,提高资金配置和保障水平。

(三十)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和事项清单,强化“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执行机制。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打造人社政策法规“云课堂”在线宣讲品牌。做好政策通平台政策发布工作。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和信访维稳工作,加强舆情×处置和安全应急管理。加强12333热线建设,话务接通率达到95%以上。

(三十一)促进人社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人社领域市场化配置理论研究、顶层设计和调研培训。实施市场配置分类改革行动,重点推出市场化程度高的新型要素融合项目。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商协会深度参与研究、提供决策建议和承接市场化配置项目的协同融合机制。完善市场化配置创新项目立项、督导、考核、推广闭环推进模式。

(三十二)推进人社工作数字化建设。制定人社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升级改造市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智慧人才”和公共就业大数据×平台,深化政务、政企、政银协同,提升数据治理和服务能力。健全智慧社保应用平台,创建“个人e参保”新模式,打造社保乡村通服务平台。建立“×视联社保”平台,远程视频为参保单位办理补缴材料审核、参保登记等业务。创建补缴审核辅助系统。完善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继续做好大数据辅助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试点工作,建立工伤康复动态评估系统。持续优化“无感知免打扰”大数据认证体系,积极参加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到94.8%以上。编制《社保标准化服务手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智能化,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推广“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持续深化构建人社“一件事”服务模式。

(三十三)强化基金资金风险管控。开展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资金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各项业务经办风险防控规程和办法落地落实。加强基金资金风险防控行政监管制度建设。深化人社基金资金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提升非现场监管效能。加强基金资金管理使用现场监督检查。做好企业年金合同备案后监管工作。健全市、区(市)两级社保稽查联动机制。优化完善6A资金拨付平台,推进数字人民币待遇支付试点。强化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风险防控。

(三十四)加强改革创新和调研宣传。完善改革创新和调查研究考核推进机制,建立改革创新案例、改革创新建议、优秀调研成果专报制度。建立人社新闻发布制度,开展“人社好新闻”评选活动,组织政策宣传解读和短视频大赛,定期通报区(市)人社宣传情况。紧扣人社中心工作,加大正面宣传、主题宣传力度。继续开展政务新媒体提质增效行动,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人社系统政务新媒体。加强人力资源发展智库平台建设。

九、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十五)突出抓好政治建设。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跟进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清廉人社”建设,强化监督执纪,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三十六)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培训,实施干部专项培养工程。加强系统新入职干部基层窗口实训和多岗位锻炼。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监督、管理,探索构建干部综合评价机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巩固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三十七)持续深化系统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加强人社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贯彻“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常态化组织“人社干部走流程”,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选树宣传人社服务标兵,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开展“基层平台服务开放日”,建立窗口吹哨、处(科)室报到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民生实事项目。

推荐访问:社会保障 全市 工作要点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